這一問,仿佛一道微光,刺破了沉重的黑暗。
趙子軒幾乎一夜未眠。
他將當晚在紅石岩村小學拍攝的畫麵——孩子們在昏暗燈光下寫字的專注眼神,跟著老師唱歌時跑調卻快樂的臉龐——全部剪輯進了紀錄片裡,製作成了一個全新的“雲南現場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片子的結尾,不再是冰冷的駁回公文,而是一個名叫小蘭的女孩,舉著她用僅有的幾支蠟筆畫的畫,畫上用稚嫩的筆跡寫著一行字:“今天有人來看我了”。
這一次,趙子軒沒有將片子投遞給任何一家媒體。
他撥通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電話,對方是老刀,青州市最大的夜市協會會長,一個江湖氣十足卻極重義氣的男人。
老刀隻聽了三分鐘,就在電話那頭一拍大腿:“媽的,這事我管了!”
第二天晚上,青州夜市三百多個攤位,從麻辣燙到套圈遊戲,每一個攤位上方都掛起了一個小小的平板屏幕。
晚上七點,所有屏幕同步開始循環播放“雲南現場版”的《被卡住的善意》。
沒有激昂的解說,隻有真實的畫麵和孩子們質樸的聲音,混雜在食物的香氣和鼎沸的人聲中,形成一種奇特的氛圍。
老刀還發起了一個“百攤觀影夜”活動:每個攤位前都貼著一張海報,顧客消費滿十元,就能獲得一張“善意兌換券”。
憑券可以到夜市出口的兌換點,換取一支鉛筆或一本練習冊。
所有的文具,都由張野的團隊統一采購,直接寄往片中的山區。
第一晚,喧鬨的煙火氣裡,第一次飄起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
與此同時,在千裡之外的雲南山村信號站旁,陳默的“政策模擬器”測試版正式上線。
這是一個網頁程序,用戶可以匿名體驗一次虛擬的項目申報流程。
陳默沒有美化任何一個環節,他將真實案例中的各種“死循環”原封不動地搬了進去。
比如,你想申請一個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項目,係統會要求你提供所有誌願者的“無犯罪證明”;而當你去申請“無犯罪證明”時,係統又會提示你需要先提供項目獲批的官方文件。
上傳材料、等待審批、應對補正要求、遭遇莫名其妙的駁回……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令人抓狂的細節。
係統後台數據顯示,上線僅十二小時,97的用戶在體驗到第三步時就選擇了放棄,平均耗時3.2小時。
留言區裡充滿了憤怒和無奈,而最諷刺的一條留言來自一位自稱“體製內”的用戶:“這流程……彆說你們了,我們自己有時候都走不通。”
陳默將這些數據迅速生成了一份可視化報告,沒有多餘的分析,隻有一個觸目驚心的標題:“不是群眾不懂規矩,是規矩忘了為何為人服務。”
深夜,林楓的手機震動了一下,收到一個來自林導的加密資料包。
他點開,裡麵是一份長達數十頁的清單——青州市曆年來所有“特批項目”的詳細列表。
某位領導的親戚開辦的書法培訓中心,獲得了“青少年文化發展”專項補貼;某局長老家的村子,以“新農村建設”名義獲批了一個巨大的文化廣場,而那個村子常住人口不足五十人。
這些被輕易通過的項目,與那些因“資質不符”、“材料欠缺”而被駁回的鄉村圖書館、聾啞兒童合唱團、山區營養午餐計劃的申請材料放在一起,顯得格外刺眼。
林楓沒有選擇將這份足以引爆輿論的清單直接轉發出去。
他隻是默默地將它打印出來,一張張,整整齊齊地夾進了新一版的《被卡住的善意》放映手冊裡。
張野看著他的動作,有些擔憂地問:“楓哥,這麼乾,不怕彆人說我們是故意搞對立,激化矛盾嗎?”
林楓搖了搖頭,拿起一本剛裝訂好的手冊,翻到封底。
他拿起筆,在空白處寫下一行字。
“我們不揭傷疤,我們隻擺事實。他們不是最講程序正義嗎?那我們就按程序來——讓程序自己打自己的臉。”
他的手指撫過那行字,鏡頭仿佛也隨之停留在手冊封底,那行墨跡未乾的手寫字跡上:“我們不是來求你們開恩的,是來問你們,還能不能記得初心。”
幾天後,一封來自青州大學校方辦公室的郵件,悄無聲息地躺在了林楓的收件箱裡。
郵件標題很官方:《關於<被卡住的善意在我校禮堂放映事宜的幾點溝通意見》。
他還沒來得及點開,一個來自青州本地的陌生號碼就打了進來,電話那頭的人語氣客氣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自稱是校宣傳部的負責人。
“林先生,關於周五晚上的活動,我們認為,有些內容可能需要……提前審查一下。”
喜歡我的室友全是臥龍鳳雛請大家收藏:()我的室友全是臥龍鳳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