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裡殘留的鞭炮硝煙味仿佛還沾在棉襖袖口,空氣裡已經有了早春微醺的暖意。葉不凡和同學們背著明顯沉甸甸的書包,一腳踏進了小學階段五年級最後一個學期。
教室裡,那被陽光照得發亮的玻璃窗依舊,粉筆灰與舊書本混合的氣息也依然熟悉。但氣氛,卻截然不同了。五年級第一學期期末那炸了鍋般的歡呼聲、拍掌聲,此刻被一種更沉靜、更凝聚的緊張感所取代。課桌上攤開的,不再是期末複習的練習冊,而是厚厚一遝的升學模擬卷。
賴老師走進教室時,腳步不再是期末時的輕快,而是帶著一種沉甸甸的鄭重。他懷裡抱著的不是成績單,而是幾大摞油墨味濃重的複習資料和一份貼在教室後牆正中央的、醒目的“升學倒計時牌”。粉筆盒被重新填滿,旁邊那六本卷邊的“進步檔案”依舊整整齊齊地碼著,隻是旁邊又摞上了幾本新的空白冊子,封麵上寫著“衝刺足跡”。
“同學們,”賴老師的聲音不高,卻像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讓所有低語瞬間消失,“歡迎回來,也歡迎進入小學的最後一程。這個學期,不再有‘五2班’作為追趕的目標,但有一個更大的目標——為你們的小學生涯,也為即將到來的新起點,交上一份無愧於心的答卷。”
他環視全班,目光掃過每一張熟悉的臉龐,在葉木生緊握著新語文書的手上停頓片刻,在潘華金下意識摩挲著數學課本封麵的動作上掠過,最後落在葉不凡和許柔柔、葉月英等幾個小組長身上。“上學期,我們擰成一股繩,跨過了那座‘高山崗’。這學期,我們要擰得更緊,跑好這場最後的衝刺。這不是一個人的戰鬥,是我們42個人共同的‘春耕’!播種努力,澆灌汗水,才能收獲金秋的果實。”
教室裡安靜得隻剩下呼吸聲。葉木生挺直了背脊,仿佛要把“耕耘”兩個字刻進骨頭裡。潘華金翻開數學書,第一頁就是複雜的分數應用題,他深吸一口氣,手指無意識地在那道題上畫著,像是在勾勒無形的線段圖。柔柔攤開嶄新的筆記本,扉頁上,她用娟秀的字跡寫下“衝刺100天”,旁邊,依舊畫著一個小小的加油符號,隻是這次,是畫給她自己的。
緊張的學習立刻像上緊了發條。晨讀的聲音比以前更洪亮,沙沙的書寫聲填滿了每一個課間和自習。賴老師的粉筆在黑板上飛舞得更快,講解的節奏也明顯提速。那六本“進步檔案”被賦予了新的使命,不再僅僅是記錄過去的輝煌,更是規劃未來的階梯。每個小組都製定了更精細的“衝刺計劃”:
語文組:農活認字法”升級為“古文典故田埂解”。葉木生負責整理易錯字詞,他像梳理田埂一樣梳理著知識點,把“之乎者也”的用法編成了“澆水口訣”。薛寶妹的作文不再是數白菜苗,而是開始描寫“責任田的四季變遷”和“鄰裡互助的溫情”,她的作文本越來越厚,文筆也越發細膩流暢。
數學組:田埂解題圖”的應用範圍擴大到複雜的工程問題、比例行程。潘華金儼然成了“解題小老師”的先鋒,他不僅自己鑽研,還主動拉上李雄仔和觀豐林成立“攻堅小組”,專門對付最刁鑽的應用題。李雄仔的“農活口訣”也與時俱進,把圓柱體積換算成了“糧囤容量”,把圓錐體積想象成“堆起的穀堆”。
基礎組葉柔柔負責):重點攻克拚音和基礎語法。柔柔為李水娣量身定製了“聲母韻母田埂圖”,把易混淆的發音和字形,畫成田埂上不同的作物標識,形象又直觀。她的小組筆記成了全班爭相傳閱的寶典。
壓力如影隨形。模擬考試接踵而至,每一次的成績單都牽動著所有人的心。有時,潘華金對著滿是紅叉的應用題卷子會沮喪地趴在桌上,那道他引以為傲的“雞兔同籠圖”似乎也失去了魔力;葉木生偶爾也會在古文默寫時卡殼,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連一向沉穩的柔柔,麵對一份難度超常的數學卷,眉頭也難得地緊鎖起來。
每當這時,教室裡那根無形的“繩子”就再次顯現出力量。不需要言語,潘華金沮喪時,觀豐林會默默遞過一張草稿紙,上麵畫著重新梳理的線段圖;葉木生卡殼,旁邊立刻會有同學小聲提醒那個“田埂口訣”的關鍵詞;葉柔柔遇到難題,葉月英會拿著自己的幾何卡片坐過來,輕聲說:“彆急,你看這個立方體,像不像咱們砌的沼氣池?六個麵都一樣……”
賴老師看在眼裡。他沒有過多地安慰,隻是在一次模擬考後的小結會上,再次翻開了那幾本被摩挲得更加陳舊的“進步檔案”。“看看去年十月,潘華金還在為畫不標準線段圖發愁;看看十一月,葉宋讀短文還像走迷宮;再看看現在!”他的手指點著最新的記錄,“潘華金解出了三道超綱題,葉宋的閱讀理解拿了滿分!困難像田埂上的石頭,搬開一塊,路就寬一寸。記住,你們不是一個人在搬石頭,你們身後,有41雙手在推著,在拉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的話像春風,吹散了短暫的陰霾。放學後的教室,燈火通明的時間越來越長。葉木生耐心地給薛寶妹講解如何用“田埂法”分析文章的段落結構;潘華金、李雄仔、觀豐林三人頭碰頭,在草稿紙上激烈地爭論著一道行程問題的多種解法,演算紙鋪滿了半張桌子;葉柔柔身邊圍著好幾個同學,她正用清晰的聲音講解著如何區分複雜的複句關係,窗外的夕陽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長。
葉不凡整理著新的“衝刺足跡”檔案本,裡麵記錄著:
3月:潘華金獨立解出“工程合作”難題,方法被命名為“分段協作田埂法”。
4月:語文組“古文田埂解”手冊初稿完成,葉宋主筆。
4月中旬:李水娣拚音聽寫首次全對!柔柔小組記一等功。
4月底模擬考:全班平均分較上學期末提升15分!應用題正確率創新高。
每一行記錄,都像一顆在早春奮力破土的嫩芽,積蓄著向上生長的力量。
窗外的稻田,秧苗已經泛出新綠,在春風中輕輕搖曳。教室裡,葉不凡他們42個人,也在這最後的學期裡,如同這亟待生長的秧苗,根須在知識的土壤裡緊緊纏繞,枝葉向著名為“未來”的陽光奮力伸展。衝刺的號角已經吹響,汗水滴落在田埂般的書頁上,大家知道,隻有耕耘不輟,才能在這個盛夏,收獲一片最燦爛的金黃。而那份名為“互助”的種子,早已在心底長成了最堅實的藤蔓,將他們牢牢係在一起,無懼任何風浪。
喜歡平凡人生葉不凡請大家收藏:()平凡人生葉不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