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既已清晰,行動便有了方向。餘年沒有急於發起正麵衝鋒,而是采取了更迂回也更精準的策略。
他首先指導王倩,不再與劉經理或人事部門進行任何私下、無記錄的溝通。所有關於工作的交流,必須通過公司郵件係統,並抄送相關同事。這一方麵是留存證據,另一方麵也是在向對方施加無形的壓力——任何不當的言辭或舉動,都可能落在白紙黑字上。
同時,他親自起草了一份措辭更為強硬、法律依據更充分的法律意見書,不再僅僅針對劉經理的個人行為,而是重點聚焦於用人單位未建立完善的職場性騷擾預防和處置機製,且在接到員工反映後處置失當,涉嫌構成打擊報複這一核心問題。這份意見書被同時發送給了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和工會,並附上了部分經過公證的、最具代表性的微信截圖和事件時間線。
“我們要把矛盾升級,”餘年對林曉和王倩解釋道,“從王倩與劉經理的個人糾紛,提升到公司治理層麵存在重大缺陷和法律責任風險的高度。董事會和監事會不會坐視這種可能引發嚴重勞資糾紛、損害公司聲譽的風險存在。”
果然,這份直指公司治理軟肋的意見書起到了效果。幾天後,公司層麵派出了更高階的管理人員——一位分管人力資源的副總裁,直接與餘年聯係,表示希望“更誠懇地溝通,尋求妥善解決方案”。
對方的態度明顯軟化,不再全盤否認,而是承認“管理上可能存在疏忽”,劉經理的“溝通方式或許有待改進”,但仍極力避免承認構成法律意義上的“性騷擾”。
與此同時,林曉那邊也取得了關鍵進展。她通過那位對劉經理早有不滿的同事,輾轉聯係到了一位已經離職的前員工趙蕊。經過耐心溝通和法律風險告知的保障,趙蕊終於鼓起勇氣,提供了一份書麵證詞,證實她在職期間,也曾被劉經理以類似的方式深夜微信、不必要的肢體接近)騷擾過,當時因害怕影響工作而選擇了隱忍和離職。
這份證詞,如同在看似平衡的天平上投下了一顆重磅砝碼。它雖然無法直接證明王倩案中的具體行為,卻極大地增強了王倩指控的可信度,形成了一個“行為模式”的證據,讓劉經理所謂的“正常關心”、“無意碰觸”等辯解顯得蒼白無力。
麵對確鑿的“行為模式”證據和來自公司高層的壓力,劉經理的個人防線首先崩潰了。在後續的內部調查中,他的陳述開始出現前後矛盾,再也無法自圓其說。
最終,在勞動仲裁庭的調解室裡,麵對餘年出示的完整證據鏈——包括時間線、公證過的微信記錄、同事關於單獨送回家的證言、前員工關於行為模式的證詞,以及明確指出用人單位法律責任的法律意見——公司方終於放棄了抵抗。
調解結果如下:
1.公司承認在事件處理過程中存在管理失當,向王倩正式道歉。
2.劉經理被公司內部給予嚴重警告處分,調離原崗位。
3.公司承諾立即著手建立並完善職場性騷擾防範與處置機製。
4.公司一次性補償王倩一筆款項,涵蓋了精神損害賠償及她因此事被迫另尋工作的相關損失。
走出仲裁庭,王倩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她看向餘年和林曉,眼中含淚,卻帶著明亮的光彩:“餘律師,林助理,謝謝你們……沒有你們,我可能……”
“這是你自己爭取來的結果。”餘年溫和地打斷她,“你的勇氣和堅持,才是打破這個局麵的關鍵。”
林曉也用力點頭,由衷地為王倩感到高興。
回程的車上,林曉忍不住感歎:“餘老師,我們真的贏了!雖然過程曲折,但總算有了個公道。”
餘年看著窗外流轉的城市風景,目光深邃:“這算不上完全的勝利,林曉。我們隻是在一個具體的事件中,為受害者爭取到了有限的公正。真正的價值在於,我們驗證了方法,積累了經驗。”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這個案子印證了我們之前的思考。麵對強大的、善於偽裝的對手,不能硬碰硬,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要懂得運用策略分化瓦解,更要耐心收集證據。這些,和我們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都是一脈相承的。”
王倩案的終結,像一塊投入水麵的石頭,在餘年團隊的心中漾開層層漣漪。它不僅僅是一個案件的勝利,更是一次思想的驗證和能力的錘煉。
然而,法律的煙火人間,從不缺少需要照亮的角落。就在他們回到中心,還未完全從王倩案的思緒中抽離時,一位滿頭大汗、神色倉惶的中年男人幾乎是衝進了谘詢室。他皮膚黝黑,手上還沾著些許油汙,穿著一件印有“李記汽修”字樣的舊工裝。
“律師!幫幫忙!你們要幫幫我啊!”男人聲音沙啞,帶著近乎絕望的急切,“我在臨河街那鋪子開了十幾年修理廠,合同還沒到期呢!新來的房東非要我下個月就搬走,說不搬就要砸店!我這全家老小都指望這個店吃飯啊!”
臨河街?強製搬離?餘年立刻捕捉到關鍵信息。他示意林曉給這位明顯情緒激動的老師傅倒杯水,沉穩地問道:“老師傅,彆急,慢慢說。您說的新房東,是怎麼來的?您和老房東的租賃合同,具體是怎麼約定的?”
“老房東把房子賣了!”老師傅一拍大腿,又急又氣,“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賣的!新來的老板凶得很,帶著人來看過,說我這破修理廠影響他開發什麼…什麼高端業態,給我幾天時間滾蛋!我跟他說‘買賣不破租賃’,法律上有這規矩的!他…他他媽的笑話我,說那是狗屁!”
“買賣不破租賃”…餘年眼神一凝。又是一個典型的,發生在普通人身上,關乎生計,且法律原則在現實力量麵前遭遇粗暴挑戰的案件。
王倩案的餘波尚未平息,一樁涉及底層商戶生存權與財產權複雜博弈的“買賣不破租賃”糾紛,已帶著濃重的煙火與硝煙味,撲麵而來。餘年知道,他和他的團隊,在這“人間煙火”中的下一場修行,已然開始。
喜歡明暗法則請大家收藏:()明暗法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