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聯盟的總部設在釜山一棟嶄新的寫字樓裡,裝修奢華,與強盛那種務實風格截然不同。
然而,在這光鮮的外表下,內部卻是一片忙亂和焦灼。
社長宋在浩,一個約莫五十歲、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眼神銳利中帶著疲憊的男人,正對著電話幾乎是在低吼。
他曾是韓進海運部一名極其資深的中層管理者,精通物流的所有環節,尤其擅長處理各種突發狀況和複雜調度。
但因為性格耿直、不擅逢迎,在論資排輩、派係林立的韓進集團始終鬱鬱不得誌,默默無聞了二十多年。
直到幾年前,趙敏俊秘密找到了他,提出讓他辭職去海外幫自己儲備人才)。
趙敏俊看中了他的能力和在集團內的“隱形”屬性,將他“勸退”,然後通過複雜的海外架構
一家注冊在開曼群島的控股公司,再控股香港的“無限運輸有限公司”,最後由“無限運輸有限公司”全資控股韓國“四海聯盟”)
將他安排到了這個位置。
在官方記錄上,宋在浩與韓進集團早已毫無瓜葛。
趙敏俊需要一隻懂行的、可靠的白手套來執行他的計劃,宋在浩完美符合要求。
但此刻,這位被寄予厚望的社長,正焦頭爛額。
“什麼?!
又三輛車在慶州那邊拋錨了?
找不到備用零件?
我們的應急維修隊呢?!
……什麼?還沒組建起來?
立刻給我聯係當地的修理廠,不管花多少錢,立刻給我修好!
耽誤了客戶的貨物,你們全都滾蛋!”
他砰地一聲掛斷電話,揉了揉突突直跳的太陽穴。
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短短十幾天,四海聯盟用錢砸出來的繁榮表象下,各種問題如同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新招募的調度員完全不熟悉各地路線和客戶需求,係統更是簡陋不堪,經常出現車輛空跑、路線錯誤、重複派單的情況。
一個客戶電話打進來投訴貨物晚點,宋在浩剛安撫完。
內部通訊器又響了:
“社長!不好了!我們有兩批貨都要從釜山發往大邱,調度居然派了兩輛車,每輛車都隻裝了半車!這成本……”
宋在浩立刻打斷:
“立刻把兩批貨合並到一輛車上!告訴客戶,因為‘優化路線’,時間可能稍有延遲,但運費可以給8折!立刻去辦!”
他隻能用折扣來彌補管理的混亂。
為了快速拉起車隊,四海收購了大量車況參差不齊的二手車,故障率奇高。
維修保養體係幾乎為零。
“社長,光州那邊有輛車的發動機爆缸了,維修費報價要60萬!”
宋在浩咬牙切齒:
“修!立刻修!同時讓采購部立刻去起亞汽車訂新車!要最新的型號!彆再貪便宜買二手了!”
他知道這又是一筆巨大的計劃外支出。
另外四海聯盟承諾的時效無法保證,服務標準不一,甚至出現貨物破損。
一個大客戶直接打電話到宋在浩這裡:
“宋社長!你們四海怎麼回事?
說的第二天到,這都第三天了!
貨還沒影子!
早知道還不如繼續用強盛!”
宋在浩立刻賠笑:
“張社長,息怒息怒!實在是抱歉,是我們新聯盟剛開始磨合,出現了點小意外。
您這批貨的運費,我們全免!另外,再贈送您一次免費運輸額度!請您務必再給我們一次機會!”
掛斷電話,他臉色鐵青,這已經是今天第五個用免單來安撫的客戶了。
跟隨老板跳槽來的司機發現四海內部管理混亂,承諾的福利如安全獎金、餐補)因為財務流程混亂遲遲無法落實。
開始出現怨言,甚至有人偷偷聯係想回強盛。
宋在浩靠在椅背上,疲憊地閉上眼。
他心裡跟明鏡似的:
四海現在全靠趙敏俊燒錢在硬撐。
強盛聯盟的核心競爭力。
李振宇那套高效的管理調度係統、與建築聯盟的深度綁定、以及長期形成的標準化服務體係。
根本不是靠錢能立刻買來的。
他現在用的所有方法,都是飲鴆止渴的笨辦法:
用折扣和免單安撫客戶,用高價緊急采購和維修來維持運力,用空頭支票暫時穩住員工。
“李振宇……真是好手段啊。”
宋在浩喃喃自語,他研究過強盛的模式,內心甚至對這位未曾謀麵的對手有一絲敬佩。
他知道自己隻是在沙灘上堆城堡,潮水一來,隨時可能垮掉。
這時,他的私人線路響了,是趙敏俊。
“宋社長,聽說你這幾天‘戰果輝煌’啊?又挖了強盛十幾家加盟商?”
趙敏俊的聲音帶著一絲嘲諷,仿佛在欣賞一出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