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朝堂驚雷_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6章 朝堂驚雷(1 / 1)

吳王李恪凱旋的喧囂尚未完全散去,長安朝堂卻已因他帶回的另一樣東西,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動與暗湧之中。

兩儀殿,常朝。

文武百官分列左右,氣氛莊嚴肅穆。龍椅之上,李世民目光掃過丹墀下的群臣,最終落在立於武將班列前端的李恪身上。今日的朝會,有一項特殊的議程。

“陛下,”兵部尚書出班奏道,“安西大捷,吳王殿下與侯大將軍揚威域外,實乃社稷之幸。然,軍中亦流傳,此戰能速克堅城,多賴一種名曰‘伏火雷’及‘驚雷銃’之新式火器,威力驚人,有開山裂石之能。此等國之利器,乾係重大,臣請陛下下旨,著令兵部軍器監,詳察其法,統一督造,配發諸軍,以壯我大唐軍威!”

此言一出,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巨石!許多未曾親曆西域的官員紛紛側目,交頭接耳。雖然市井傳言早已沸沸揚揚,但由兵部尚書在正式朝會上提出,意義截然不同。

李恪眼簾微垂,心中冷笑,果然來了。這看似冠冕堂皇的“統一督造”,背後藏著的是要將“神機”火器的研製與生產之權,從他和“神機司”手中剝離。

“陛下,臣附議!”又一名大臣出列,乃是太子詹事之一,“此等利器,若隻掌握於……個彆衙司或人手,恐非國家之福。理應納入朝廷規製,由兵部、工部共同執掌,方為正理。”

這話更是露骨,幾乎直指李恪擁利器以自重。

魏王李泰站在文官班列中,胖胖的臉上看不出表情,隻是手指輕輕撚著朝珠,仿佛事不關己。但他微微閃爍的眼神,卻暴露了他內心的不平靜。

龍椅上,李世民麵色平靜,看不出喜怒,他將目光轉向李恪:“吳王,此二物乃你麾下‘神機司’所出,你有何見解?”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於李恪身上。

李恪深吸一口氣,出班行禮,聲音清晰而沉穩:“回父皇,兵部尚書與諸位大人所言,於理並無不妥。‘伏火雷’、‘驚雷銃’確為軍國利器,若能妥善製造,配發精銳,必能極大提升我軍戰力。”

他先肯定了對方的說法,讓一些準備看他激烈反駁的人微微一愣。

但隨即,李恪話鋒一轉:“然,兒臣有幾點顧慮,不得不奏明父皇。”

“其一,此二物製造極為繁難,非精通格物、化學之匠人不能為。其中涉及之火藥配方、金屬冶煉、機括製作,皆有嚴格標準,差之毫厘,謬以千裡,非但無法傷敵,反而可能自損。目前,唯有沈括及其麾下核心工匠掌握全套工藝。若倉促交由軍器監大規模督造,恐工藝不精,反生禍端。伊州、焉耆之戰,亦有‘驚雷銃’炸膛,‘伏火雷’延時之險情發生。”

他這是以技術壁壘和安全隱患為由,委婉地拒絕了立刻交出的提議。

“其二,”李恪繼續道,目光掃過剛才發言的太子詹事,“此物威力雖大,卻非無所不能。其受天候、地形製約極大,且造價高昂,補充不易。若敵軍熟知其性,未必不能找到克製之法。將其視為尋常軍械般配發諸軍,恐未必能達預期之效,反而可能因使用不當,徒增傷亡,或使機密外泄。”

他點出了武器的局限性和保密的重要性。

“其三,‘神機司’乃奉父皇旨意設立,專司格物致知,研製利國利民之新器。‘伏火雷’等物,正是其成果之一。若此時將其核心之務剝離,恐寒了天下匠人之心,亦有違父皇當初設立‘神機司’鼓勵創新之聖意。”

最後,他抬出了皇帝的大義名分。

李恪這番奏對,有理有據,既肯定了利器的價值,又指出了移交的困難與風險,最後還站在了維護皇帝決策的製高點上,可謂滴水不漏。

朝堂上一時寂靜。不少中立官員暗暗點頭,覺得吳王所言,確實更為穩妥。

然而,利益攸關,豈會因一番話而止息?

“吳王殿下過慮了。”長孫無忌緩緩出列,他身為宰相,一言一行舉足輕重,“正因此物關係重大,才更需由朝廷專司管轄。工藝繁難,可令‘神機司’匠人至軍器監指導;造價高昂,可擇優裝備精銳邊軍;至於機密外泄……嗬嗬,由朝廷直轄,豈不比分由各司更能嚴守機密?”

他語氣平和,卻句句針對李恪的論點,綿裡藏針。“且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神機司’亦是朝廷衙署,其匠人亦是大唐子民,為國效力,分所應當,何來寒心之說?陛下設立‘神機司’乃為強國,如今將此利器推廣於全軍,正是強國之體現,想必陛下亦樂見其成。”

這一番話,直接將問題提升到了“國家”與“君王”的層麵,巧妙地避開了技術細節,將李恪置於了可能“藏私”的道德劣勢。

李恪心中凜然,長孫無忌果然老辣。

眼看爭論將起,龍椅上的李世民終於開口,聲音不高,卻瞬間壓下了所有的竊竊私語:“好了。”

殿內立刻鴉雀無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世民目光深邃,緩緩掃過眾人:“此二物,確係國之利器,亦存隱憂。吳王所言工藝之難、使用之險,乃是實情。長孫愛卿所言統一規製、嚴防機密,亦是為國謀劃。”

他頓了頓,做出了決斷:“這樣吧。‘神機司’依舊由吳王兼領,沈括及現有工匠保持不變,繼續專研改進‘伏火雷’、‘驚雷銃’及其他格物之器。然,其製成之軍械,需登記造冊,所用火藥及核心部件,由宮內遣中使監造,其使用,需經朕之允準或兵部調令。”

“另,著令兵部軍器監,遴選聰慧工匠,入‘神機司’習藝,待技藝純熟,再議是否另設作坊,擴大製造。此事,由吳王與兵部共商,不得延誤。”

這道旨意,可謂平衡之術的典範。既保留了李恪和“神機司”對核心技術的掌控與研發主導權,又通過宮內監造和兵部調令,加強了皇帝和朝廷對這批大殺器的最終控製權。同時,也為未來可能的移交埋下了伏筆。

“兒臣臣)遵旨!”李恪與兵部尚書同時躬身領命。

李恪心中明白,這已是目前能爭取到的最好結果。父皇既要用他和他帶來的力量,也要加以製衡。火器的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再想完全由自己掌控,已無可能。

“若無他事,便退朝吧。”李世民揮了揮手。

“臣等告退!”

百官依次退出兩儀殿。李恪走在人群中,能清晰地感受到來自不同方向的各異目光。有鬆了口氣的,有失望的,有更加忌憚的,也有純粹看熱鬨的。

長孫無忌與太子詹事低聲交談著什麼,緩步而行,經過李恪身邊時,腳步微頓,看了他一眼,目光深沉難辨,隨即若無其事地離開。

魏王李泰則笑著湊近幾步,低聲道:“三弟此番可是讓我等大開眼界啊!那‘驚雷’之聲,為兄在長安都仿佛聽聞了,真是……威猛無儔!”他話語似在恭維,那“威猛無儔”四字,卻咬得略有深意。

李恪淡然一笑:“二兄過譽了,不過是些奇技淫巧,僥幸建功罷了,比不得二兄文采風流,著作等身。”

兄弟二人表麵客氣,暗藏機鋒,旋即各自分開。

走出承天門,長安的陽光灑在身上,李恪卻感覺不到太多暖意。朝堂上的這場沒有硝煙的交鋒,其凶險程度,絲毫不下於焉耆城下的血戰。

他知道,關於力量與權力的博弈,才剛剛開始。而這“朝堂驚雷”,或許比西域的“風雷”,更加難以掌控。

喜歡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能看見氣運線 暗黑西遊:行者之獄 開局被流放,我靠肝經驗逆天改命 悍魏:從邊軍開始,朕一統天下! 絕世血脈:廢柴千金殺回來了 京華異饌錄 救命,大佬他會哄會誘還會撩 濁世清蓮 深空紀元:從末世到星穹 進擊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