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道行軍大總管!
這個任命,如同一道驚雷,再次炸響在長安朝堂。不同於上次的副職、持節,此次是正印大總管,總攬安西軍政,更能節度隴右、河西兵馬,可謂權柄赫赫,僅次於當年的天策上將!陛下將此重任交予吳王,其信重與期望,不言而喻。
聖旨一下,有人振奮,有人憂慮,更有人嫉恨如狂。但無論何種心思,在吐蕃大兵壓境的現實麵前,都不得不暫時壓下。帝國的戰爭機器,再次以吳王府和兵部為中心,轟然啟動。
李恪沒有時間沉浸在權力的滋味或應對各方反應中。接旨當日,他便移駕兵部衙門,與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及一眾相關官員連夜會議,調撥糧草、軍械,擬定行軍路線,征發隴右、河西府兵。一道道命令如同流水般發出,整個帝國的資源開始向西方傾斜。
“王爺,隴右道可抽調精騎一萬,步卒八千,十日內可集結於鄯州!”
“河西道府兵兩萬,已奉令向瓜州、沙州一線移動!”
“軍械監已調撥弩箭三十萬支,橫刀五萬口,明光鎧一萬領,正在裝車!”
“糧草首批三十萬石,已從關中起運……”
巨大的沙盤前,李恪凝神聽著彙報,手指在沙盤上劃出數條進軍路線,最終重重一點:“傳令侯君集,收縮兵力,固守高昌、焉耆、庭州等要城,以空間換時間,避免野外浪戰,待我主力抵達!”
“令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率其部落騎兵,前出至且末、若羌一帶,遊弋警戒,襲擾吐蕃糧道,遲滯其進軍速度!”
“令沈括,將格物司所有已改良之軍械,尤其是針對吐蕃甲胄、弓弩的特製破甲箭、重型床弩,全部裝箱,隨軍出發!所有熟悉‘驚雷銃’及‘伏火雷’操作的技戰營官兵,一律編入前鋒序列!”
他的指令清晰、果決,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殺伐之氣,令在場久經沙場的兵部老吏們也為之凜然。
吳王府內,燈火通明,徹夜不熄。王德指揮著親衛、仆役,緊張地收拾著行裝。甲胄、兵刃、地圖、文書,以及一些外人難以理解的格物器具,被分門彆類,打包裝箱。
馬周也被李世民特旨,以行軍司馬的身份,隨李恪一同出征,參讚軍務。他站在書房中,看著忙碌的景象,對李恪道:“王爺此番出征,與上次不同。上次是救急,是守土。此次,是國戰,是開拓。陛下予您如此權柄,既是信任,亦是考驗。功成,則王爺聲望如日中天;若有閃失……”
李恪正在擦拭他那柄伴隨他征戰西域的橫刀,聞言頭也未抬,聲音平靜卻帶著金屬般的質感:“馬先生,自我決定走上這條路起,便從未想過退路。功過榮辱,皆係於戰場勝負。此戰,我隻能勝,不能敗!”
他抬起頭,目光如炬:“不僅是為大唐,為父皇,也是為了我自己,為了所有追隨我的人!吐蕃……必須為他們伸向西域的黑手,付出代價!”
次日清晨,開遠門外,旌旗獵獵,甲胄鮮明。比上次規模龐大得多的出征隊伍已然集結完畢,精銳的騎兵,整齊的步卒,還有那些裝載著“神機”火器和格物器械的特殊車輛,透出一股令人心悸的肅殺之氣。
李世民親自出城,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下,為大軍送行。他沒有多說什麼,隻是親手為李恪斟滿一碗禦酒,目光深沉地看著他:“恪兒,安西,朕就交給你了。”
“兒臣必不負父皇重托!”李恪雙手接過酒碗,一飲而儘,隨即單膝跪地,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起身後,他翻身上馬,玄色戰袍在風中鼓蕩。
他的目光掃過送行的隊伍,看到了神色複雜的太子李承乾,看到了麵帶微笑卻眼神難明的魏王李泰,也看到了站在人群後方,麵無表情,卻目光深邃的吐蕃國師鳩摩羅。
兩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暫交彙,仿佛有無形的刀劍碰撞。
李恪嘴角勾起一絲冷冽的弧度,不再停留,猛地拔出佩劍,直指西方!
“大軍聽令!目標,安西!出發!”
“萬勝!萬勝!萬勝!”
震天的怒吼聲中,龐大的軍隊如同蘇醒的巨龍,緩緩啟動,鐵蹄踏碎長安郊外的寧靜,帶著帝國的意誌與複仇的火焰,向著那片即將再次被血與火染紅的大地,滾滾而去。
鳩摩羅望著那遠去的煙塵,撚動佛珠的手指微微用力。他低聲用吐蕃語喃喃自語:“李恪……這便是你的選擇嗎?也好,就讓這西域的萬裡黃沙,來決定你我兩國的命運吧。隻是不知,你那‘神機’之火,能否敵得過我高原勇士的冰雪之刃……”
他轉身,默默返回四方館。長安的棋局暫告一段落,而真正的,決定生死的棋局,已在西域落子。
李恪策馬奔馳在隊伍最前方,寒風撲麵,卻讓他胸中的熱血更加沸騰。他知道,等待他的,將是一場遠比焉耆之戰更加艱難、更加殘酷的戰爭。
但他無所畏懼。
帝國的狂瀾,由他掀起,也必將由他,推向更高的巔峰!
安西,我回來了!吐蕃,準備迎接大唐的雷霆之怒吧!
喜歡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