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州的秋日,天高雲淡,正是收獲的季節。新墾的田地裡,粟米低垂,移民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常備軍的操練聲、工坊的敲打聲、市集的喧鬨聲,共同奏響了一曲安定與發展的樂章。李恪應對流言的組合拳效果顯著,公開透明的政務和眼見為實的效果,讓大多數謠言不攻自破,安西內部的凝聚力不降反升。
然而,王德那邊對“礫石灘”皮貨商的監控,卻陷入了僵局。那名皮貨商極為警惕,除了定期與那名小商人接頭外,深居簡出,幾乎不與其他外人接觸,其落腳點也是一個人員混雜的小型部落聚居地,難以進一步深挖。
就在李恪考慮是否要冒險采取更激進的行動時,一個意想不到的轉折出現了。
這一日,都督府外來了一行風塵仆仆的駝隊,自稱是來自遙遠的象雄羊同)大部族——瓊氏部落的使者,請求覲見吳王殿下,有要事相商。
象雄?瓊氏部落?
李恪與馬周、王德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疑。象雄雖名義上臣服吐蕃,但內部部落林立,與邏些的關係向來微妙。尤其是這個瓊氏部落,實力不弱,位於吐蕃西南邊緣,地理位置相對獨立。他們為何會突然派使者前來?
“帶他們去偏廳,好生款待,本王稍後便到。”李恪沉吟片刻,下令道。他需要時間思考。
偏廳內,瓊氏部落的使者共有三人。為首者是一名年約四旬、麵容精悍、眼神中帶著草原人特有狡黠的漢子,自稱瓊波·邦色。另外兩人則是其隨從,沉默寡言。
李恪在馬周和王德的陪同下步入偏廳。他並未身著王袍,隻是一身玄色常服,但久居上位、執掌生殺大權所養成的威嚴,卻讓瓊波·邦色等人不敢怠慢,連忙起身,以吐蕃禮儀躬身問候。
“諸位遠來辛苦。”李恪在主位坐下,語氣平和,“不知瓊氏部落使者前來我安西,所為何事?”
瓊波·邦色操著有些生硬的漢語,恭敬答道:“尊貴的吳王殿下,我等奉部落頭人之命,特來向殿下表達敬意,並尋求……庇護。”
“庇護?”李恪眉梢微挑,“瓊氏部落乃吐蕃大部,何出此言?”
瓊波·邦色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憤懣與無奈:“殿下有所不知。鬆讚乾布統一高原,我象雄諸部雖表麵臣服,實則備受打壓欺淩。賦稅沉重,兵役無度,稍有不滿,便遭邏些派兵征討。我瓊氏部落近年因不願繳納加倍貢賦,已多次與邏些派來的稅官發生衝突,部落兒郎死傷不少。頭人深感再依附吐蕃,部落將有滅頂之災,故特遣外臣前來,懇請殿下接納,允我部落內附大唐,願為大唐守衛西南邊陲,永世稱臣!”
說著,他示意隨從捧上一個精美的木盒,打開後,裡麵是幾塊品相極佳的璞玉和一卷羊皮地圖。“此乃我部落一點心意,及我部所處山川地形圖,聊表誠意。”
內附?一個實力不弱的象雄部落,主動要求內附?
王德眼中閃過一絲警惕,馬周也微微蹙眉。這事來得太過突然,也太過“美好”。
李恪麵色不變,目光掃過那地圖和璞玉,並未立刻去接,反而淡淡問道:“貴部有此心意,本王甚慰。然,內附之事,關係重大。不知貴部如今有多少戶?可戰之兵幾何?境內物產如何?又如何能避開吐蕃耳目,舉族來投?”
瓊波·邦色似乎早有準備,對答如流:“回殿下,我部現有帳落八千餘,控弦之士不下五千!境內有鹽池、草場,更盛產這等美玉。至於如何來投……”他壓低聲音,“我部地處偏僻,邏些控製力有限。隻要殿下允準,並派兵接應,我等可借冬季風雪掩護,分批遷入安西!”
條件優厚,計劃看似可行。
李恪沉吟片刻,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貴部誠意,本王看到了。此事關乎一族生死,亦關係我大唐與吐蕃邦交,不可不慎重。諸位使者遠來勞頓,且先在館驛安心住下,容本王與屬下商議,再行回複,如何?”
“一切但憑殿下做主!”瓊波·邦色等人再次躬身,態度恭順。
安排人送走使者後,偏廳內隻剩下李恪三人。
“王爺,此事太過蹊蹺!”王德率先開口,“象雄部落雖與吐蕃有隙,但主動舉族內附,風險極大。這瓊波·邦色言語流暢,對答如流,似早已備好說辭。屬下懷疑,其中有詐!”
馬周也撚須分析:“五千控弦之士,八千帳落,若真能內附,對安西實力確是極大增強,足以在吐蕃西南撕開一道口子。但正因利益巨大,才更需警惕。鬆讚乾布剛用流言計不成,轉眼便有部落來投,時機巧合得令人難以置信。”
李恪走到窗前,看著庭院中飄落的樹葉,嘴角卻勾起一絲冷冽的弧度:“你們說的都沒錯。這很可能,是鬆讚乾布的另一計——詐降!”
他轉過身,眼中閃爍著洞悉一切的光芒:“他派來的,未必是真心投誠的部落,更可能是精心挑選的死士,或者……是被他控製、被迫前來行計的部落。目的,無非幾種:一是假意內附,實則作為內應,關鍵時刻作亂;二是借內附之名,將刺客細作混入安西核心;三是若我拒絕,便可大肆宣揚我大唐無容人之量,離間其他有意歸附的部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王爺之意是……拒絕他們?”王德問道。
“不。”李恪搖頭,目光銳利,“若是拒絕,便正中其下懷。他既然送上門來,我們豈有不收之理?”
馬周若有所思:“王爺是想……將計就計?”
“不錯!”李恪成竹在胸,“他想派人進來,我們就讓他派!但要按照我們的規矩來!”
他迅速下達指令:
“王德,派人嚴密監視這批使者,他們的一舉一動,接觸的每一個人,都要記錄在案。同時,讓你手下最機靈、最可靠的吐蕃語通譯,想辦法接近他們,套取更多關於瓊氏部落的真實情況,尤其是與邏些最近的衝突細節,驗證其真偽。”
“馬先生,以都護府名義,起草一份《藩部內附條例》,明確規定內附部落需履行的義務和享受的權利,尤其強調兵員需接受整編,頭人需至庭州居住實為質居),部落領地需由都護府派遣官吏協同管理等等。條件可以優厚,但核心權力必須掌握在我們手中。”
“另外,”李恪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回複瓊波·邦色,原則上同意其內附請求。但要求其頭人必須親自前來庭州,與本王麵談細節,以示誠意。同時,允其先派遣少量‘先遣人員’不超過百人),攜帶部分物資,前來熟悉環境,為後續大部隊遷移做準備。”
他要看看,對方敢不敢讓頭人親自來!也要看看,這先遣的百人裡,到底藏著多少牛鬼蛇神!
“王爺此計大妙!”王德興奮道,“若其頭人不敢來,或百人先遣隊中發現問題,便可當場揭穿其陰謀!若他們真的來了……那便等於將人質和一部分力量送到了我們眼皮底下,是圓是扁,任由我們拿捏!”
馬周也含笑點頭:“主動提出頭人麵談和限製先遣人數,既是試探,也是陽謀。對方若真心投誠,必不會拒絕;若心存鬼胎,則必露馬腳!”
“去吧,依計行事。”李恪揮手,“讓我們看看,這出‘主動內附’的好戲,鬆讚乾布打算怎麼唱下去。而我們,就當一回‘熱情好客’的主人,好好‘招待’這批遠道而來的‘客人’!”
帝國的狂瀾,在平靜的表麵下,再起波瀾。李恪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將吐蕃看似高明的詐降之計,輕描淡寫地化為了一場引蛇出洞、反客為主的精彩博弈。這場無聲戰場上的較量,勝負的天平,似乎正在向著洞察先機的李恪,悄然傾斜。
喜歡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