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楊家坳村西頭有座老宅,青磚灰瓦,門前兩棵老槐樹鬱鬱蔥蔥。這宅子少說也有百八十年了,可村裡沒人敢靠近,都說裡頭住著狐仙,靈驗得很。
村裡有個後生叫楊小軍,三十出頭,讀過幾年書,腦子活絡卻不肯踏實乾活。前些年進城打工,沒攢下錢反倒染了一身虛浮氣,去年灰溜溜回了村。回來後天天做發財夢,不是買彩票就是研究什麼“快速致富經”,把家裡那點薄田都荒廢了。
這日黃昏,楊小軍揣著最後十塊錢從鎮上回來,彩票又沒中,垂頭喪氣地經過老宅。忽見槐樹下站著個白發老翁,身穿灰色中山裝,手拄拐杖,笑眯眯看著他。
“小兄弟,怎麼愁眉苦臉的?”老翁先開了口。
楊小軍歎氣道:“老爺子,時運不濟啊,想發財卻總發不了財。”
老翁捋須笑道:“老夫倒是能幫你發財,就看你敢不敢接這財運了。”
楊小軍眼睛一亮:“您有門路?”
老翁指了指老宅:“實不相瞞,我乃修行在此的胡家仙。看你祖上積過德,我可將未來財運先借予你,隻是將來須加倍奉還。”
楊小軍心裡打鼓,村裡人都說老宅狐仙靈驗,但也邪性。可轉念一想,自己窮得叮當響,還有什麼可怕的?當即拍胸脯道:“胡大仙若能助我發財,莫說加倍,三倍奉還也行!”
老翁點頭:“好,明日此時,你再來此處,自有金銀相候。記住,得了橫財需行善積德,否則必遭反噬。”說完轉身隱入槐樹後,不見了蹤影。
楊小軍將信將疑回到家,一夜沒睡踏實。第二天天一黑,他就迫不及待跑到老槐樹下,果然見樹根處有個布包,打開一看,竟是十根黃澄澄的金條!他差點叫出聲來,趕緊捂嘴四下張望,抱著金條溜回家去。
有了這些金條,楊小軍一下子鬨騰起來。先在鎮上買了最新款的摩托車,又置辦了一身名牌行頭,手機也換成最貴的,整日裡呼朋引伴下館子、打麻將,好不威風。
村裡老人勸他:“小軍啊,橫財來得突然,小心招災惹禍。聽說那老宅的狐仙借運,是要收利息的。”
楊小軍不以為然:“您老迷信!這都什麼年代了,還狐仙不狐仙的。那金條指不定是祖上埋下的,恰巧被我撞見罷了。”
他非但不聽勸,反而變本加厲。有人家孩子上學缺錢,找他借點,他眼睛一翻:“我的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村路壞了要修,村長找他捐些,他推三阻四最後隻掏了五十塊。
如此過了半年,那十根金條已被揮霍大半。這夜楊小軍醉醺醺回家,忽見那白發老翁站在院中,嚇得他酒醒大半。
“胡、胡大仙...”
老翁麵色不悅:“楊小軍,當初約好得了橫財需行善積德,你卻揮霍無度、為富不仁。如今期限已到,該連本帶利歸還了。”
楊小軍冷汗直冒:“大仙再寬限些時日,我、我這就去做善事...”
老翁冷笑:“晚了!明日此時,我來取回二十根金條,若拿不出,便以你家宅田產抵債!”說罷化作一道白光消失。
楊小軍癱坐在地。他哪裡還有二十根金條?剩下的三四根根本不夠數,宅子田地賣了也湊不齊啊!他悔不當初,一夜白頭。
第二天,楊小軍硬著頭皮去找村裡最懂這些事的趙老爺子。趙老爺子九十多了,祖上幾代都是看事先生,雖然現在不做了,可懂得多。
聽了楊小軍講述,趙老爺子煙袋鍋敲得啪啪響:“糊塗!那老宅住的是胡三太爺,最重信諾。你既然許下諾言,又違背約定,他豈能饒你?”
楊小軍撲通跪下:“老爺子救命啊!我知道錯了,以後一定改!”
趙老爺子歎氣道:“解鈴還須係鈴人。我隻能指點你一二,成敗看你造化。胡三太爺雖嚴厲,卻講道理。你若是誠心悔過,或許還有轉機。”
當夜子時,楊小軍按趙老爺子指點,備了清香素果,跪在老槐樹下。不多時,陰風驟起,老翁現身,麵若寒霜。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金條可備好了?”
楊小軍叩頭道:“胡大仙,我知錯了!我不該貪得無厭,不該言而無信。金條我實在拿不出,願以勞役相抵,做牛做馬報答您!”
老翁冷哼:“我要你何用?”
就在這時,趙老爺子從暗處走出,拱手道:“胡三太爺息怒。這孩子固然有錯,但念其初犯,又誠心悔過,可否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老朽願以薄麵擔保。”
老翁麵色稍霽:“趙老先生開口,這個麵子總要給的。這樣吧,村東頭河水泛濫,衝垮了石橋,村民出行不便。你若能募資修橋,造福鄉裡,便算抵了債務,如何?”
楊小軍連連叩頭:“一定辦到!一定辦到!”
老翁又道:“彆答應得太早!修橋隻是其一。其二,今後每年須做一件大善事,連續十年。若有一年懈怠,前債後賬一並清算!”
楊小軍哪敢不從,當即發下毒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說來也怪,自那日後,楊小軍像變了個人。先是賣掉手機摩托,湊錢買建材,又四處募捐,親自帶人修橋。橋成之日,村民皆稱讚不已。
接著他又承包荒山種果樹,雇了村裡幾個貧困戶幫忙。三年後果園豐收,他拿出三成收益設立了助學基金,專門資助貧困學生。
漸漸地,楊小軍成了方圓百裡交口稱讚的“楊善人”。而他的生意也越做越順,果園擴展到了千畝,還辦起了加工廠。更奇的是,每當他遇到難關,總能逢凶化吉:乾旱時唯獨他的果園下雨,滯銷時突然來了大客戶...村裡人都說,這是胡三太爺在暗中相助。
十年轉瞬即逝。這年除夕,楊小軍備了厚禮,來到老槐樹下祭拜。香煙繚繞中,老翁再現,卻滿麵春風。
“好!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十年來你恪守諾言,廣積陰德,當初債務已消。往後好自為之。”老翁笑道。
楊小軍恭敬問道:“胡大仙,能否告知當年為何選中小子?”
老翁捋須笑道:“你祖上曾救過我一命,我本欲助你家興旺。奈何你父輩無人開口相求,直到你那日自願許下承諾。錢財本是試金石,好在最後你通過了考驗。”說罷化作一隻白狐,躍入月光中不見了。
此後楊小軍更是勤勉行善,活到九十高齡無疾而終。下葬那日,有人看見一隻白狐帶著幾隻小狐在送葬隊伍後麵的山崗上拜了三拜。楊家子孫至今興旺,老宅狐仙的故事也代代相傳,成為教導後人重信守諾、積善行德的活教材。
隻有那老宅依然立在西頭,槐樹依舊鬱鬱蔥蔥。偶爾有貪心之人想去求財,總會夢見一個白發老翁厲聲嗬斥:“莫學當初楊小軍!”便再不敢動妄念了。
喜歡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