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春天,鎮上來了個年輕郎中,姓胡名逸仙,在西街開了間醫館。這胡郎中生得眉目清秀,醫術高明,尤其擅長針灸推拿,治好了不少疑難雜症。更奇的是,他身旁總跟著隻通體雪白的狐狸,溫馴通人性,鎮上人都稱奇不已。
胡郎中與鶯嬌在一次廟會中邂逅,二人一見如故。胡郎中溫文爾雅,談吐不凡,鶯嬌亦對他暗生情愫。久而久之,胡郎中托媒人上門提親,楊家老兩口見郎才女貌,自是歡喜,卻又憂心三年前那樁公案。
楊老漢悄悄尋到馬三爺,將胡郎中之事告知。馬三爺掐指一算,麵色凝重:“該來的終究來了。那胡逸仙恐怕就是三年前的白狐所化。”
楊老漢大驚:“這如何是好?”
馬三爺沉吟道:“人妖殊途,終究不是良配。但觀這狐仙三年來恪守諾言,且已修得人形,道行匪淺。若是用強,隻怕反受其害。”
正當二人商議之際,胡逸仙竟親自登門拜訪馬三爺。二人閉門談了一夜,無人知曉內容。隻見次日馬三爺對楊老漢道:“此事我已不再阻攔。那狐仙確有誠意,且與鶯嬌確有前世因緣。何況如今天下動蕩,兵荒馬亂,有他庇護,鶯嬌或許能免許多苦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楊老漢思前想後,見女兒對胡郎中心有所屬,終是點頭應允了婚事。
胡逸仙與鶯嬌成親後,相敬如賓,恩愛異常。胡郎中醫術高明,扶貧濟困,在鎮上聲譽極好。更奇的是,自他來到楊柳鎮,鎮上再無瘟疫流行,連年災荒也少有餓殍。
然而好景不長,一年後抗日戰爭爆發,戰火很快蔓延到楊柳鎮一帶。這年冬天,一隊潰敗的散兵流竄至鎮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鎮民紛紛逃往山中避難,胡逸仙卻帶著鶯嬌留在鎮上看守醫館。那夥兵痞闖入醫館搜尋財物,見鶯嬌貌美,頓起歹意。胡逸仙上前阻攔,被一槍托打翻在地。
正當危急時刻,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醫館門窗砰砰關閉。那群兵痞驚惶四顧,但見黑暗中亮起數十雙綠油油的眼睛。一隻巨大的白狐身影憑空出現,齜牙怒視,發出低沉的咆哮。
兵痞們嚇得魂飛魄散,丟槍棄甲而逃。自此再無人敢來楊柳鎮作惡。
經此一事,胡逸仙的真實身份在鎮上傳開。起初人們恐懼,但念他平日善行,加之戰時保護鄉裡,漸漸也就接受了。馬三爺更是公開言道:“仙有正邪,人有善惡。胡先生積德行善,護佑一方,勝似許多凡人。”
抗戰八年,楊柳鎮相較周邊地區,竟奇跡般地少有戰禍,百姓傷亡甚少。大家都暗傳是胡郎中——胡大仙的庇佑。
1945年秋,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鎮上,全鎮歡騰。是夜,胡逸仙卻對鶯嬌道:“我與你的緣分將儘。昔日為護你與鄉鄰,多次動用神通,乾擾世事,已違天條。不日將有天劫降臨,我需離世避劫。”
鶯嬌泣不成聲:“可能避過?”
胡逸仙苦笑:“若能避過,劫後我自會歸來。若不能...”他取下一枚玉佩交給鶯嬌,“這玉佩留與你。若有急難,握緊它喚我三聲,或可助你一次。”
三日後,雷電交加,暴雨傾盆。有人見一道白光自胡家醫館衝天而起,直入雲霄,隨後一聲霹靂巨響,震徹天地。雨停後,胡逸仙已不知所蹤。
鶯嬌終身未再嫁,守著醫館濟世行醫,活到九十高齡。據說她臨終那天,有人見一白衣男子步入其臥室,次日發現鶯嬌安詳離世,麵容如生,嘴角帶笑。
喪禮上,一隻白狐突然出現,繞棺三周,長鳴一聲,遁去無蹤。
馬三爺的孫子後來回憶,祖父臨終前曾言:“那狐仙實非凡類,乃是上古仙狐轉世,與鶯嬌有三世情緣。第一世他為書生,她為狐,他救她一命;第二世她為小姐,他為護院,他為她擋刀而死;這一世終得圓滿,雖遭天劫,卻因積德行善,已證仙果。”
如今楊柳鎮西山上,偶有樵夫見白狐出沒,皆說通靈似仙,護佑著上山之人。鎮上老人還傳言,每至月圓之夜,若是有緣人,或可見一雙白衣男女攜手賞月,宛如神仙眷侶。
醫館舊址後來改建為“逸仙藥堂”,門楣上至今懸著一枚古玉佩,據說是當年胡郎中留下的鎮店之寶,有緣者觸之,可感溫潤如玉,似有仙氣留存。
這些傳說真真假假,年深日久,已無人細究。唯“但行好事,莫問仙凡”八字,成了楊柳鎮人代代相傳的古訓。
喜歡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