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老曹的戲匣子_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71章 老曹的戲匣子(1 / 2)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東北長白山腳下的靠山屯裡有個老知青叫李文博,四十出頭,是屯裡小學的教書先生。這人有個怪癖——嗜史如命,尤好三國,每月那點微薄薪水大半都換了線裝書和老物件。

這年臘月二十三,小年剛過,李文博裹著棉大衣從縣城回來,懷裡寶貝似的揣著個剛淘換來的老舊戲匣子。木殼斑駁,旋鈕鏽蝕,天線也折了半截,唯獨麵板上“人民無線電”幾個紅字還依稀可辨。

“又淘換破爛兒!”屯東頭的趙老漢蹲在道邊抽旱煙,眯眼瞅他,“這玩意兒年頭不短了,彆是從哪座老墳裡刨出來的吧?”

李文博嘿嘿一笑:“您老眼毒,說是從前線帶回來的,有點故事。”

“故事?哼,彆招來什麼不乾淨的故事!”趙老漢磕磕煙袋鍋子,“咱這地界兒,老林子深,保家仙多,邪性事兒不少。快過年了,小心著點。”

李文博沒當真,抱著戲匣子鑽回自家小屋。他父母早逝,留下兩間磚房,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倒落得清閒。

當晚,窗外北風卷著雪沫子呼嘯。李文博炕桌上擺開一碟豬頭肉、一碟花生米,燙了半壺小燒,順手擰開了那戲匣子。

刺啦——刺啦——

調頻旋鈕轉了好幾圈,儘是雜音。正要放棄,突然一陣蒼涼雄渾的唱腔斷斷續續傳出來:

“…設下了…連環計…爭奈董卓…呃…”

像是老生的唱腔,卻又比任何他聽過的京劇、評戲都要古樸遒勁,帶著一股說不出的滄桑意味。雜音很大,時斷時續。

李文博屏住呼吸,小心微調。聲音逐漸清晰了些,那老生唱道:

“……吾昨日打從轅門過見呂布他頭戴金冠翅兒亂哆嗦……”

李文博猛地一愣,這唱詞他熟!是早已失傳的漢調老腔《鳳儀亭》,講的是王司徒連環計除董卓那段。他隻在古籍裡見過隻言片語的記載,從未聽過真唱!

他聽得如癡如醉,忍不住拍案叫絕:“好!好一段‘戲貂蟬’!這唱功,這氣韻,絕非今人可比!莫非是哪個博物館流出來的老錄音?”

一段唱畢,電台裡傳來一個低沉沙啞,卻難掩威嚴的老者聲音,似是點評,又似是自語:“……哼,王允此計,雖成大事,卻終非堂皇正道,借一女子之手,徒令千古恥笑。”

李文博正聽到興頭上,想也沒想,順口就接茬,仿佛對方真能聽見似的:“老先生高見!不過亂世之中,不得已而為之。若論韜略格局,自當首推曹孟德,剿黃巾、討董卓、擒呂布、滅袁術、破袁紹…統一北方,奠定大魏基業,方為真英雄!”

他本是酒後自娛自樂,對著收音機發發感慨。

萬萬沒想到,他話音剛落,那戲匣子裡竟傳來一聲清晰的輕笑:“嗬……後世小子,倒有幾分見識。”

李文博頭皮一炸,汗毛倒豎,手裡的酒盅“當啷”一聲掉在炕桌上。

這……這收音機裡的人在跟我說話?

他驚疑不定,試探著又問一句:“您…您能聽見我說話?”

戲匣子裡沉默片刻,那老者聲音再次響起,帶著一絲玩味:“些許小道,何足掛齒。吾觀汝似頗通史事,方才所言,雖大體不差,卻亦隻知其一。”

李文博此刻酒醒了大半,心中既驚且疑,暗道莫非是哪個老票友用電台捉弄人?可這聲音裡的那股子不容置疑的威嚴氣度,又絕非尋常人能模仿。

他強自鎮定,心想不管對方是人是鬼,既然聊到心頭好,豈能退縮,於是恭敬道:“晚生愚鈍,還請老先生指教。”

“晚生?”戲匣裡的聲音似乎更感興趣了,“汝自稱晚生,倒也有趣。吾且問汝,官渡之後,吾為何不乘勝直搗冀州,反要先征劉備?”

這一問,直指三國一段著名公案。李文博精神一振,暫時忘了恐懼,思索片刻答道:“可是因劉備乃人傑,若縱其坐大,與袁紹殘餘勾結,必成心腹大患?故孟德公雲‘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

“哈哈哈!”戲匣子裡傳來一陣大笑,聲震木殼,“後世孺子,果有讀幾卷書者!不錯,劉備,天下英雄,使吾與彧、攸等皆生忌憚者,唯此一人耳!世人隻知吾官渡大勝,卻不知吾當時腹背受敵,糧草將儘,若行差踏錯半步,便是萬劫不複!”

這一番剖析,洞見深刻,氣魄雄渾,仿佛親曆者現身說法。李文博聽得心馳神往,那點疑懼徹底拋到腦後,與這神秘聲音你一言我一語,縱論起三國風雲來。從屯田製到求賢令,從征烏桓到戰赤壁,那“老者”言辭犀利,見解獨到,每每發前人未發之秘,讓李文博佩服得五體投地。

直到窗外傳來雞叫聲,戲匣裡的聲音才驀然一頓,道:“天將明矣,吾去也。”

“老先生留步!”李文博急忙追問,“還未請教老先生高姓大名!”

那聲音沉默一瞬,淡淡道:“吾乃譙縣曹氏,孟德是也。”

刺啦——

聲音戛然而止,隻剩下電流的白噪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文博呆坐炕頭,半晌沒動彈。

曹孟德?曹操?

他覺得自己一定是喝多了,或者產生了幻聽。可炕桌上那半盅酒還灑在那裡,冰冷的空氣刺激著他的神經,剛才那場酣暢淋漓的論辯每一個字都清晰無比。

打那以後,幾乎每晚入了夜,等屯裡燈火稀落,李文博擰開那舊戲匣子,調到一個特定的頻率,就能聽到那蒼涼的古調唱腔,而後便能與那位自稱“曹操”的聲音交談。

他越來越確信,這絕非惡作劇。對方對東漢末年了如指掌,許多見解、細節,絕非書本所有,更像是一個親曆者的回憶與感慨。他甚至隱隱覺得,對方那股雄猜陰鷙、揮斥方遒的氣度,也絕非能偽裝出來的。

李文博從最初的驚懼,變得漸漸沉迷其中。能與千古英雄魂靈對話,這是何等奇遇!他愈發恭敬,每次必以“晚生”自稱,對方似乎也頗為受用,談興愈濃。

然而,奇事終究瞞不住人。

先是隔壁鄰居發現,李老師家夜半常有隱隱約約的說話聲和古老唱腔,不像收音機,倒像真有人在對談。接著是屯裡幾個頑童趴窗根,信誓旦旦地說看見李老師對著一個破戲匣子鞠躬作揖,口稱“曹公”。

流言蜚語漸漸在靠山屯傳開。都說知青李文博魔怔了,被老物件的狐仙或者黃大仙迷了心竅。趙老漢更是逢人便說:“咋樣?俺早說了那玩意兒邪性!”

這話很快傳到了屯西頭胡婆子的耳朵裡。胡婆子是屯裡的“明白人”,據說供著狐仙保家,能看癔病、破邪祟。她主動找上門,繞著李文博的房子轉了三圈,又盯著窗台上的戲匣子看了半晌,臉色凝重。

“李老師,”胡婆子壓低了聲音,“你這屋裡,有‘老客人’了。”

李文博心裡一咯噔,強笑道:“胡大娘,您說啥呢,我就一破收音機。”


最新小说: 重生從三皇五帝開始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重生打獵長白山都飆臟話 人族聖朝:從商紂五皇子開始 神魔幻影 牧羊人:活著再見 鐵血抗戰:我在抗聯殺瘋了 陛下,為何要造反? 天下最好的青梅竹馬 在修仙界苟命的我竟被魔尊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