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黃府嫁女_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39章 黃府嫁女(1 / 1)

江南有個小河縣,縣城往西三十裡有個七裡屯,屯子不大,攏共百十來戶人家。屯子最東頭住著個叫趙文啟的老秀才,年輕時中過秀才,後來屢試不第,便在屯裡辦了間私塾,教著十幾個蒙童,日子過得清貧,倒也得個溫飽。

這年臘月二十三,正是小年,天陰沉得厲害,北風刮在臉上像刀子割。趙文啟剛從鄰村吃酒回來,天色已晚,他踩著積雪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家趕。路過屯西頭老槐樹時,忽見樹下站著個人,提著盞燈籠,正朝他張望。

走近了才看清,是個五十上下的瘦高漢子,穿著體麵的藏青棉袍,外罩黑緞馬褂,麵容清臒,留著三縷長須,頗有幾分氣度。

“趙先生留步,”那人拱手作揖,聲音洪亮,“敝姓黃,家住附近黃家崗。久聞先生大名,今日特在此等候,想請先生到寒舍一敘,有要事相求。”

趙文啟心下納悶,他在七裡屯住了大半輩子,從未聽說過什麼黃家崗,更不認識眼前這人。但見對方言辭懇切,舉止有禮,也不好推辭,便道:“黃先生客氣了,隻是天色已晚,寒舍尚有老妻等候,不如改日……”

“寒舍就在前麵不遠,”黃先生笑道,“已備下薄酒,望先生賞光。事關小女終身,務必請先生相助。”

趙文啟推脫不過,又見對方提到女兒婚事,心想或是請自己做個媒人、寫個婚書,這也是讀書人常做的事,便點頭應允。

黃先生前麵引路,卻不是往屯外大道走,而是拐進了一條林間小徑。趙文啟心中疑惑,這條小路他平日也常走過,兩旁不過是些雜樹林子和荒墳野塚,何時有了人家?

約莫走了一炷香功夫,眼前豁然開朗。但見一片高門大院,青磚灰瓦,氣派非常。朱漆大門上懸著匾額,上書“黃府”兩個鎏金大字。門前掛著兩盞大紅燈籠,照得四周雪地亮堂堂的。

趙文啟暗自吃驚,這地方他往年也曾來過,分明是一片荒墳地,何時起了一座這般氣派的宅院?

進得門來,但見院內燈火通明,仆從穿梭往來,皆是錦衣華服,舉止有度。正廳上早已擺下酒席,山珍海味,琳琅滿目。黃先生請趙文啟上座,自己在下首相陪。

酒過三巡,黃先生道明緣由:“實不相瞞,敝家非是陽世之人。先祖曾在朝為官,後家道中落,遷居於此,已成地仙之流。小女年方二八,許配給了城南五十裡外黑水潭龍王的三太子。婚期就在明日,隻是龍宮勢利,看重陽世官銜。聽聞先生曾任縣學訓導,特請先生賞個臉麵,借官銜一用,裝點門麵,也好讓小女風風光光出嫁。”

趙文啟聞言,手中酒杯差點跌落。他確實在二十年前當過一任縣學訓導,那是個未入流的小官,連品級都沒有,後來因經費短缺,這個職位就被裁撤了。他自己都幾乎忘了這茬,這黃先生如何得知?再者,對方直言非是陽世之人,讓他脊背發涼。

見趙文啟麵色驚疑不定,黃先生又道:“先生不必擔憂,絕無加害之意。若肯相助,必有重謝。”說罷一拍手,有個仆人端上一個紅漆木盤,上麵蓋著紅布。掀開來,竟是十錠明晃晃的金元寶。

趙文啟本是清貧之人,何時見過這許多金銀?當下眼睛都直了。又想到對方雖是鬼類,卻舉止有禮,言談誠懇,況且借官銜不過是虛名,並無實際損失。猶豫片刻,便點頭應允了。

黃先生大喜,當即取來紙筆,請趙文啟寫下借銜帖,內容無非是自願將縣學訓導官銜借與黃府嫁女使用雲雲。趙文啟簽字畫押後,黃先生小心收好,又敬了三杯酒。

這時,內堂轉出一位老夫人和一位年輕小姐,向趙文啟行禮道謝。小姐身著紅妝,麵容姣好,果然是個美人胚子。趙文啟慌忙還禮,不敢直視。

酒宴畢,黃先生道:“夜已深,先生不如就在寒舍歇下,明日便是小女出閣之日,還請先生觀禮後再回。”

趙文啟推辭不過,又被仆人引到一間廂房安歇。屋內陳設精美,錦被繡枕,皆是上品。但他心中忐忑,翻來覆去難以入睡。隱約聽到外麵鼓樂之聲,人聲嘈雜,似是府中正在準備明日婚禮。

翌日清晨,趙文啟早早起身,但見府中張燈結彩,賓客絡繹不絕,個個衣著光鮮,氣度非凡。細看之下,有些賓客舉止怪異:有的麵青如靛,有的目赤如朱,更有甚者,身後似乎拖著尾巴,或者頭上露出尖耳。趙文啟心中明白,這些恐怕都不是凡人,便低頭不語,不敢多看。

巳時剛到,鼓樂大作,新娘鳳冠霞帔,由丫鬟攙扶著走出堂來。黃先生夫婦端坐堂上,接受新人跪拜。趙文啟被請到上座,黃先生向眾賓客介紹:“此乃小河縣縣學訓導趙文啟趙大人,特來為小女主婚。”

眾賓客紛紛向趙文啟行禮,口稱“趙大人”,態度恭敬。趙文啟隻得硬著頭皮應承,心中卻七上八下。

禮成後,迎親隊伍吹吹打打,抬著花轎遠去。黃府賓客也逐漸散去。黃先生將趙文啟請到書房,又送上兩個大紅封筒,道:“此乃謝儀,萬望笑納。還有一事相求,小女三朝回門時,還想再借先生官銜一用,屆時再備薄禮相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文啟回到家中,已是午後。推開柴門,老妻王氏正在院中晾衣,見他回來,埋怨道:“昨日去了何處?一夜未歸,讓人好生擔心!”

趙文啟將經曆細細道來,又拿出金元寶和紅封。王氏初時不信,待到看清黃澄澄的金元寶和封筒裡的銀票,驚得目瞪口呆。兩人一數,竟有黃金百兩,銀票五百兩,足夠他們後半生衣食無憂了。

三日後,黃先生果然又來相請。趙文啟有了上次經驗,不再害怕,欣然前往。黃府仍是張燈結彩,熱鬨非凡。回門宴上,新女婿龍王三太子也來了,是個英俊青年,隻是額上隱隱有角,行動間似有水汽繚繞。

酒過三巡,黃先生將趙文引薦給三太子。三太子態度恭敬,道:“多謝趙大人成全。嶽丈已將借銜帖示於小王,日後大人若有事經過黑水潭,隻需呼喚三聲,自當效勞。”

宴畢,黃先生又送上厚禮,這次除了金銀,還有一支老山參,據說有起死回生之效。臨彆時,黃先生道:“蒙先生相助,小女得以風光出嫁。敝家不日將遷往他處,日後恐難再見了。先生大恩,沒齒難忘。”

趙文啟回家後,用這些錢財翻修了房屋,添置了田產,依然教書為生,隻是不再為生計發愁。他常拿出那支老山參把玩,卻舍不得用。

轉眼過了半年。這年夏天,小河縣大旱,三月無雨,田地龜裂,禾苗枯黃。縣令召集鄉紳議事,尋求抗旱之策。趙文啟因是屯中少有識字之人,也被請去。

議事堂上,眾人七嘴八舌,有說請道士祈雨的,有說打深井取水的,但都難以施行。趙文啟忽然想起黑水潭龍王三太子的承諾,便起身道:“小人或可一試,請縣令準小人前往黑水潭求雨。”

縣令本不信這些,但病急亂投醫,便允了。趙文啟回家沐浴更衣,獨自一人前往城南黑水潭。

黑水潭地處深山,潭水黝黑,深不見底。趙文啟站在潭邊,依照三太子所言,大呼三聲:“黑水潭三太子,趙文啟有事相求!”

連呼三聲,潭水忽然翻湧,現出一個漩渦。不一會兒,三太子踏水而出,仍是英俊模樣,笑道:“恩公何事相召?”

趙文啟說明旱情,懇求降雨。三太子麵露難色:“行雲布雨皆有定數,小王道行淺薄,不敢擅專。但恩公開口,不敢推辭。這樣吧,明日午時,小王設法降些雨水,緩解旱情。但隻能限於小河縣境內,且雨量不會太大,以免觸犯天條。”

趙文啟拜謝。三太子又道:“此事之後,小王與恩公兩清,日後恐難再相助了。”說罷潛入潭中不見。

次日午時,果然烏雲密布,降下甘霖。雨雖不大,卻緩解了旱情。縣令大喜,要重賞趙文啟。趙文啟推辭不受,隻道是僥幸。

此事過後,趙文啟更加謹慎,將大部分錢財散給鄉鄰,隻留足夠度日之資。那支老山參後來救活了鄰村一個垂危的孩子,成為一樁美談。

每年臘月二十三,趙文啟總會在桌上多擺一副碗筷,斟上一杯酒,祭奠那段奇遇。有人說深夜經過黃家崗舊地,隱約能聽到鼓樂之聲,見到燈火輝煌,似是又有女子出嫁。但誰也不敢前去探看,唯恐擾了鬼神清淨。

趙文啟活到九十高齡,無疾而終。臨終前,他將這段經曆細細告知子孫,叮囑道:“鬼神之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處世但求心安,陽世陰間,都是一個理數。”

至今七裡屯老人茶餘飯後,還常講起“黃府借銜嫁女”的奇事,說得有鼻子有眼。有人不信,老人便會瞪眼道:“趙老先生親口所言,那還有假?你年輕人懂得什麼,這世上稀奇古怪的事兒多著呢!”

喜歡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子女不孝,重生後她嫁絕育軍官 協議婚約:死對頭他真香了 骰子決定一切的廢土領主 時空種田:從清末開始打造帝國 遊戲狂飆:異界新紀元 盜墓:開局覺醒破妄神眼 廢土女王,我能淨化全世界 盜墓界網紅:阿寧求合作 大秦鹹魚皇太子,天道顯示我第一 小山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