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船塢內,“河巡者三號”船底的狀況觸目驚心。
大量的海草和附著生物覆蓋在船底的木板上,它們如同給“河巡者三號”戴上了的鐐銬。
海草腐爛,藤壺密布,在一些難以清理的區域,已經滋生出拇指粗細的船蛆。
數十名帶著青銅刮板的工匠進入乾船塢的底部,準備對“河巡者三號”進行徹底的維護保養。
第一項工作是清理。
尖銳的青銅刮板在船底的木板上刮動,發出刺耳的摩擦聲。
腐臭的粘液四濺,在乾燥的船塢底部形成汙濁的河流。
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工程。
沒有乾船塢,水手和木匠們隻能潛入水中,十分費力地一點點清除船底的贅生物,效率極其低下,清除的效果更是聊勝於無。
而現在,在乾船塢裡,僅僅半天時間,“河巡者三號”便清理完成,多年來附著在船底的水草、藤壺和不知名的貝殼,全部一掃而光。
老木匠林根用手指戳了戳船底被船蛆蛀空的孔洞,說道:“蛀孔太多,情況很嚴重。”
這些蛀孔像蜂巢一樣密集,從表麵看細小,但深入內部,已經形成了致命的空腔。
如果不能及時清理,用不了半年,這艘船就會在某個暴風雨中斷裂沉沒。
修複開始了。
工匠們將含有海漆、蛙毒素和貝殼粉的混合膏體熬煮。
黑色的膏體散發著刺鼻的焦糊味。
他們用巨大的銅勺將膏體趁熱灌入蛀孔。
這種木青研製出來的海漆混合膏體,能夠有效地滲透入木材纖維,堵住蟲蛀,同時也封堵住那些看不見的微小裂縫。
對於已經腐爛的底板,木匠們會進行整塊替換。
在乾船塢裡,更換一整塊龍骨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
工匠們利用簡單的吊杆和滑輪組,就能輕鬆地將數百斤的龍骨移到預定位置,進行切割、安裝。
這項工作以前需要三個月。
現在,隻用了一天。
“河巡者三號”船被工匠們親手從船蛆的魔爪下搶了回來。
那種成就感,激發了工匠們的熱情。
上海港的乾船塢,成為了他們最驕傲的榮耀。
接下來一周,三艘“河巡者”係列的大型內河長船依次進入乾船塢。
塢口處的絞盤拖拽著它們平穩地駛入塢內。
龍骨墩和支撐木穩穩地接住它們。
在工匠們的精確配合下,它們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完成清洗、維護、塗漆和修補,再以嶄新的姿態沿著長江航道返回銅都城、漁港城和彭頭山城。
以往,船隊需要等待半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修複。
而現在,隻需要十天,就可以完成一輪維修保養。
速度帶來的優勢,有目共睹。
乾船塢的出現,讓長江航道的船隻多了一倍,沉船事故少了一半。
而且船塢不僅能夠修船,也能加速船隻的建造。
何維設立了船舶司負責新船的設計和建造,還在乾船塢頂上搭建了大型頂棚,保護工匠免受風吹日曬雨淋,極大地改善了工作條件,
乾船塢內,木匠、青銅匠和冶金師協作,他們可以利用塢牆上的大型滑輪組進行垂直吊裝,直接在堅固的塢底上搭建船隻的框架。
這使得造船的周期大大縮短,建造更大更好的海船也成為了可能。
遠在銅都城的何月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變化,長江航線上船隻的高周轉率,使得市場對金屬貨幣的需求達到了曆史新高。
聯盟內部各城市對銅都幣的需求越來越多,銅都幣流動性也變得更高,五座城市的經濟越來越繁榮。
而經濟的繁榮帶來了人口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