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宛若清澈的溪流,潺潺湲湲地淌過杜家村的田壟屋舍,不知不覺間,三個月已悄然流逝。和煦的春風漸漸轉為初夏灼熱明亮的陽光,田裡的莊稼像被施了法術般噌噌向上生長,漫山遍野鋪開一片鬱鬱蔥蔥的綠意。而被全村視為“定海神針”“百科全書”和“萬能顧問”的杜遠,也在這段日子裡,度過了自他穿越以來最忙碌、最“分裂”,卻也最令人忍俊不禁的一段時光。
如今全村人都有了個雷打不動的共識:不管遇上什麼稀奇古怪的難題,找遠哥兒,準沒錯!
村東頭的老槐樹下,臨時學堂就設在這裡。學生組成頗為複雜:有還流著鼻涕的娃娃,有一臉懵懂的半大少年,還有兩位最坐不住、心思最飄忽的“大齡學生”——杜子騰和杜子鄂。
杜遠手執樹枝,在平整過的泥地上寫下了一個“人”字,聲音清亮:“人,一撇一捺,互相支撐,就像我們互相幫助……”
底下,小娃娃們咿咿呀呀地跟著念。而子騰正琢磨這一撇一捺能不能當飛鏢使,子鄂則研究這個字形能不能捏成能吃的麵人。
“杜子鄂!把你嘴裡的泥吐出來!這不能吃!”
“杜子騰!寫字不用紮馬步!手從屁股後麵拿出來!”
杜遠時常覺得,自己一半時間在傳道授業,另一半簡直就像在馴獸。最讓他啼笑皆非的是,下課鈴其實是他敲的一塊破鐵片)剛響,就有嬸子舉著繡了一半、圖案頗為抽象的帕子湊過來:“遠哥兒,你見識廣,快幫瞅瞅,這鴛鴦的眼睛是該用紅線繡,還是綠線?”杜遠內心os:嬸子,我這是掃盲識字班,不是刺繡進階課啊!)
烈日當空,杜遠蹲在田埂邊,小心翼翼地翻看一片有些發黃的紅薯葉。
“遠哥兒,你快給瞧瞧,這好端端的葉子怎麼就黃了?是不是……沾了啥不乾淨的東西了?”老農三叔公一臉愁容,緊張地問。
杜遠輕輕翻開葉片,指著背麵幾隻細小的蚜蟲:“三叔公,彆擔心,這不是邪祟,是招膩蟲了。回頭您弄點煙葉水,或者草木灰水,噴一噴就好了。”
“哎喲!是膩蟲啊!這法子好,又省銅板又管用!”三叔公頓時眉開眼笑,如釋重負。
剛解決完蟲害,隔壁地的二牛又風風火火地跑來,嗓門洪亮:“遠哥兒遠哥兒!不好啦!俺家玉米杆子上長了黑黢黢的斑!”
杜遠趕忙過去,仔細一看,不由失笑:“二牛哥,彆慌,這是正常的黴菌,就是地頭通風不太好,有點潮。把它掰掉就行,不妨事的。”他時不時就得普及這些最基礎的農業知識,生怕大家自己嚇自己,反而把好好的莊稼給折騰壞了。
村裡的養殖業發展得紅紅火火,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千奇百怪。
“遠哥兒!快!俺家那母豬不肯吃食了!蔫兒吧唧的,可急死個人了!”養豬能手劉嬸滿臉焦急,幾乎是拖著杜遠就往家跑。
杜遠鑽進豬圈,查看了母豬的體溫、糞便,又輕輕摸了摸它的乳房,心裡便有數了:“劉嬸,放心吧,它這是快下崽了,身子乏,沒精神。您把窩鋪得再軟和些,喂點精細的食料,彆老圍著它看就行。”
“哎喲!是要下崽了啊!真是大喜事!”劉嬸瞬間轉憂為喜,手腳都放輕了許多,小心翼翼地伺候去了。
剛走出豬圈,又被王婆一把拉住:“遠哥兒,快來幫瞧瞧!俺家那隻威風凜凜的大公雞,這幾天不打鳴了,整天不著調地追著鴨子滿院跑,是不是中了邪?”
杜遠瞧著那隻追得鴨子撲扇翅膀亂飛、明顯精力過剩的公雞,強忍著笑意:“王婆,它沒病,就是……嗯……精力太旺盛,有點‘無所事事’。您要麼給它單獨關兩天‘禁閉’,要麼給它弄個沙坑讓它刨著玩,發泄發泄精力就好。”杜遠內心:我這業務範圍是不是太廣了?連家禽心理健康都得管?)
天氣越來越熱,蚊蠅開始滋生。杜遠又主動當起了公共衛生宣傳員。
“大家記住了!喝的水必須燒開!再渴也不能圖省事喝生水!”
“垃圾不能隨手亂倒,要挖坑集中埋起來,不然招來蒼蠅蚊子,容易生病!”
“飯前便後,都要記得洗手!”
他教大家用艾草捆成束熏蚊子,製作簡單的皂角液用來洗手。村民們覺得這些法子既新鮮又管用,都樂意跟著學。雖然偶爾還是有人磕破點皮就跑來:“遠哥兒,給想個法子止止血唄?”但至少不再執著地要求他“吹口仙氣”了,這讓他感到進步巨大。
村裡計劃擴展道路,方便秋收時運輸糧食。這麼重要的工程,大家自然又來找杜遠拿主意。
杜遠拿著樹枝在地上畫著簡單的規劃圖:“這裡,這塊大石頭得想法子搬走;那邊,坡度有點陡,得鏟平一些……”
杜子騰和杜子鄂也擠在人堆裡看熱鬨,不時地指手畫腳,踴躍發言:“遠哥,俺覺得從這兒開挖省力氣!”“不對不對,從那兒挖,那邊石頭少!”雖然多半是瞎出主意,但那股積極參與、關心村莊建設的勁兒,倒是讓杜遠頗感欣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經過這三個月的共同努力,杜家村呈現出一派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
現在隻要是村裡六歲以上的兒童都能認識幾十個基礎的文字了,能耐一點的還會寫自己的名字。特彆是杜子騰和杜子鄂,在經過杜遠幾次嚴厲的警告(要在不認真學習,就哪裡來回哪裡去。當然招來了家長一頓板子)之後,學習態度有了明顯改變,學習也好多了,都能算一百以內的加減法了。
地裡的紅薯藤蔓瘋長,綠油油地鋪滿了壟溝,長勢極為喜人;玉米杆子已然竄到齊腰高,寬大的葉片在陽光下泛著健康的光澤,迎風沙沙作響。村民們每日都要去田裡轉上好幾圈,看著這些希望的幼苗,臉上的皺紋裡都堆滿了笑意。
村裡的豬圈、雞舍、鴨棚裡,不再是往日零星的幾隻,而是成群結隊,熱鬨非凡。小豬崽們吃得圓滾滾,在圈裡互相追逐打鬨;雞鴨鵝苗也陸續褪去絨毛,換上了新羽,嘰嘰喳喳、嘎嘎嘎地叫個不停,充滿了生機。杜遠推廣的發酵飼料和基本的衛生管理方法顯出了效果,禽畜的成活率遠比往年要高得多。
在杜遠不厭其煩的強調和督促下,村裡隨意傾倒垃圾的現象大大減少,水井周邊收拾得乾乾淨淨,公共區域也更加整潔。雖然依舊是土路茅屋,但整個村落卻透出一種井井有條、清爽利落的生機。
擴展平整後的村道,明顯好走了許多,牛車行走起來平穩順暢。大家已經開始憧憬,秋收時如何輕鬆地將堆積如山的糧食運回穀場,再也不用擔心道路坎坷、顛簸撒落了。
傍晚時分,夕陽給村莊鍍上一層溫暖的金暉,家家戶戶炊煙嫋嫋。結束了一天勞作的村民們,喜歡聚在村頭的老槐樹下閒聊。話題總也繞不開地裡的莊稼、圈裡的禽畜,以及那個為村子帶來這一切改變的瘦小身影。
“瞅瞅咱那紅薯地,那長勢,秋天怕是真的要堆滿糧倉哦!”
“可不是嘛!俺家那幾頭豬,一天一個樣,年底肯定肥得流油!”
“多虧了遠哥兒啊……要不是他,咱們哪敢想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等收了糧食,賣了豬,俺想給娃扯身新衣裳穿……”
“俺想把這茅草屋頂修一修,換上新打的瓦片……”
“俺想攢點錢,以後說啥也得讓娃去認幾個字,像遠哥兒那樣有本事……”
人們熱烈地暢談著,眼中閃爍著對美好生活最樸實、最真切的向往。那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奢望,而是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在杜遠的指引下,變得清晰可見、觸手可及的未來。杜家村,這個曾經閉塞而貧困的小山村,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蓬勃的希望,信心滿滿地迎接著即將到來的豐收季節。而這一切改變的源頭,都來自於那個看似不起眼,卻擁有著驚人知識、無儘耐心和強烈責任心的小小少年——杜遠。
喜歡老李,你想屁吃了!請大家收藏:()老李,你想屁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