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的寒風卷著年關的喜慶,在杜家村通往長安城的官道上,一支特殊的隊伍正緩緩前行。
數十輛牛車滿載著用麻繩捆紮妥當的銅錢,杜家村的護衛們身著統一的棉襖,神情警惕而自豪,護送著這筆驚人的財富,分彆駛向長安城內那些朱門高牆的府邸。
這是杜遠在兌現他年初的承諾——按照各家在酒樓、養殖場乃至新興製茶產業中所占的乾股,進行第一次年底分紅。
首先收到這份“驚喜”的,自然是皇宮內庫。當內侍省的大小官員們看著那如同小山般堆積起來的銅錢,幾乎晃花了眼,小心翼翼地清點、記錄、入庫。
最終,那驚人的數目被呈報到李世民麵前時,這位見慣了大場麵的天可汗,指尖在賬簿上輕輕敲擊,竟也忍不住吸了一口氣,隨即朗聲大笑,渾厚的笑聲在殿內回蕩:“好!好個杜遠!朕當初隻當他少年意氣,說說罷了,沒想到竟是如此厚禮!真乃信人也!”
他看著那數字,目光灼灼,仿佛已看到這筆錢化作來年更精良的玄甲軍裝備、更堅固的河堤水渠,心中對那遠在杜家村的少年,評價又高了一層。
緊接著,梁國公房玄齡、萊國公杜如晦的府門前,也迎來了送錢的隊伍。
房、杜二人站在廊下,看著院中那黃澄澄、在冬日淡陽下泛著金屬光澤的銅錢,相視一笑,那笑容裡既有意外之喜,更有深沉的欣慰。他們當初投錢,多半是出於對晚輩的提攜和一種模糊的期許,何曾想過回報來得如此迅猛、如此豐厚。
房玄齡輕撚長須,緩緩歎道:“此子不僅有點石成金之能,更難得的是重信守諾,利益當前而不忘舊約,實乃異數。”杜如晦點頭,目光深遠:“懂得與人分利,不恃才傲物,不獨享其成,這才是真正的長久立身之道啊。”
兩人不約而同地命家人備上回禮——房府送的是一套孤本典籍,杜府則是一方前朝古硯和幾錠上好的徽墨,禮物不顯奢華,卻皆是一片拳拳愛護之心。
鄭國公魏征的府邸向來清儉,當這筆遠超預期的分紅送至時,連一向麵容肅穆、不苟言笑的魏征也愣怔了片刻,那總是緊抿的唇角微微鬆動,竟牽起了一絲真切的笑意。
他雖以諍臣聞名,卻非不食人間煙火,深知這筆錢足以讓家人過一個寬裕的年,更能周濟族中那些勤勉卻貧寒的學子。
他沉吟半晌,吩咐夫人將莊子上今年收成最好的一批新米和精心醃製的臘肉、風雞備上,作為回禮,並親自鋪開信紙,用他那骨力遒勁的筆法,寫了一封雖簡短卻字字誠懇的謝函。
而到了盧國公程咬金、鄂國公尉遲恭、胡國公秦叔寶等武將府上,那更是如同炸開了鍋一般熱鬨。
程咬金看著幾乎堆滿偏廳的銅錢,樂得見牙不見眼,蒲扇般的大手狠狠一拍身旁親隨的肩膀,聲若洪鐘:“哇哈哈哈!俺老程就知道!杜小子夠意思!痛快!今晚府裡統統加菜!人人有賞!”
他回贈的禮物也極具他的風格——一張他年輕時珍愛異常、力道強勁的柘木弓,外加好幾壇貼著禦封紅紙的佳釀。秦叔寶和尉遲恭亦是滿麵紅光,回禮多是寶刀、駿馬,隻覺杜遠這般少年英傑,正該配這些沙場利器。
然而,在這片幾乎席卷了整個長安頂級權貴圈子的歡喜浪潮中,唯獨趙國公長孫無忌的府上,顯得格外不同。
杜家村的送錢隊伍依禮將那份絕不算少的分紅送達時,長孫無忌親自在前廳接待,麵色平靜無波,指揮下人清點、入庫,流程一絲不苟,禮節周全得挑不出任何錯處。
但他臉上既無程咬金那般毫不掩飾的狂喜,也無房杜二人那種欣慰感慨,甚至……沒有準備任何回禮。
他隻是客氣而疏離地將人送出門外,仿佛這僅僅是一樁銀貨兩訖的商業往來,與情誼、與欣賞,毫無乾係。
消息很快傳回杜家村。杜遠正和王萱圍坐在暖融融的火爐邊,核對杜家村自家產業的年終結餘。
聽聞此事,杜遠執筆的手微微一頓,隨即放下那支狼毫小楷,唇角勾起一抹了然又帶著幾分自嘲的弧度,對身邊麵露憂色的王萱輕聲道:“瞧見沒?咱們的趙國公,心裡那根刺,怕是還沒拔出來呢。”
王萱黛眉微蹙,放下手中的算盤,語氣帶著關切:“遠哥,這般下去,會不會……”
杜遠擺了擺手,拿起火鉗撥弄了一下爐中燒得正紅的炭塊,濺起幾點火星:“無妨。
他肯收下錢,便說明至少在這生意場上,他還認賬。不回禮,是他的態度,我明白了便是。”他語氣輕鬆,但望向窗外蕭瑟冬景的眼眸裡,卻掠過一絲極淡的無奈。
他心知肚明,因著李麗質那樁突如其來的“宣言”,這位未來的朝堂巨擘已對他心生芥蒂,這絕非區區錢財可以化解。但他並不後悔當日的應對,也無意卑躬屈膝地去挽回什麼。有些結,或許唯有光陰才能慢慢解開。
就在這有人歡欣鼓舞、有人心思各異的氣氛中,貞觀四年悄然翻篇,大唐迎來了萬象更新的貞觀五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元旦大朝會,太極殿內香煙繚繞,百官身著莊嚴的朝服,按品階肅立,山呼萬歲之聲震徹殿宇。
而杜遠,果然如皇帝特旨恩準的那般,未曾出現在這需要淩晨起身、苦熬數個時辰的場合。此刻的他,想必還在杜家村那暖和的被窩裡,摟著溫香軟玉的王萱,睡得正沉,或許正做著什麼香甜的美夢。
禦座之上,李世民神采奕奕,目光如炬,掃視著殿下的濟濟群臣。過去的一年,平定突厥,震懾世家,國庫因杜遠那些奇思妙想所帶來的產業和年底那筆巨額分紅而前所未有地充盈,這一切都讓他胸中充盈著開創千古帝業的豪情。
“眾卿家!”李世民的聲音洪亮而充滿力量,清晰地傳入每個臣子的耳中,“舊歲已展千重錦,新年再進百尺竿!去歲,賴將士用命,文武同心,四海漸趨安寧,百姓稍得喘息。然,居安思危,勵精圖治,方為帝業永固之基!今日元正,朕與諸卿,便共議這新年施政之大略!”
緊接著,一項項關乎國計民生的宏圖大計,在君臣之間熱烈地討論開來:
1.深化均田,勸課農桑:決心進一步推行並完善均田製,鼓勵開墾荒地,大規模興修水利,並將曲轅犁等經過驗證的新式農具,由官府督導,向四方州縣推廣,務求使“野無曠土,民有餘糧”,夯實帝國最根本的命脈。
2.改革府兵,強化武備:借著去年大勝突厥的餘威,著力整頓府兵製度,嚴格篩選,加強操練,更新軍械鎧甲。尤其密切關注北方薛延陀等部的動向,加固邊防,確保北疆安寧。
3.興修水利,推廣道路:將之前在京畿地區試行成功的“以工代賑”修路之法,逐步向條件成熟的州縣推廣,以水泥之利,暢通天下脈絡。同時,撥出專款,整修全國關鍵的水利設施,防治水旱,潤澤良田。
4.完善科舉,廣納賢才:進一步打破數百年來門閥士族的桎梏,完善科舉取士的科目與流程,為更多有真才實學的寒門子弟開辟晉身之階,逐步削弱世家對朝堂選官的壟斷。
5.修訂律法,省刑薄賦:命房玄齡、長孫無忌等重臣主持,繼續修訂《貞觀律》,務求條文簡明,刑罰公允。同時,在國庫日漸充盈的基礎上,考量於部分受戰亂影響較重的區域,試行減輕賦稅徭役,與民休息,培植元氣。
每一項計劃都龐大而具體,洋溢著貞觀君臣那份銳意進取的蓬勃朝氣。朝堂之上,辯論聲、附議聲此起彼伏,充滿了勵精圖治的奮發氣息。
儘管杜遠人不在朝堂,但他所帶來的改變——那充盈了國庫的金錢,那名為水泥的神奇材料,那悄然滋生的“經濟流通”觀念,都如同無聲的春雨,深深浸潤著這些國家大政的肌理。
一個嶄新的時代,就在這新年第一次朝會的宏偉藍圖勾勒中,緩緩拉開了它的序幕。
而此刻,遠離長安政治漩渦中心的杜家村,杜遠剛剛睡到日上三竿,慵懶地伸著懶腰,看著窗外雪後初霽、陽光遍灑的美景,正打著哈欠,琢磨著今天是帶萱兒去冰上鑿洞垂釣,還是在院裡堆個大大的雪人。
朝堂之上的風雲激蕩,似乎暫時與這片世外桃源般的寧靜,毫無關聯了。
喜歡老李,你想屁吃了!請大家收藏:()老李,你想屁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