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娥的設計是一幅名為《月華流照》的雙麵繡屏風,一麵以極細的絲線繡出雲破月來的朦朧光影。
另一麵則繡著斯語那首《靜夜思》的意境,窗前明月,地上清霜,針腳細密,將詩詞的靜謐與鄉愁表達得淋漓儘致。
劉錦程則帶來了一款名為《千裡共嬋娟》的提花織錦麵料,圖案將傳統的纏枝蓮花紋與抽象化的水波月光紋結合,既華貴又充滿現代感,計劃用於製作限量版的禮服和絲巾。
這個名字的靈感,自然也來源於斯語“創作”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斯語仔細審閱著這些凝聚了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的設計,提出了幾點修改意見,主要是關於色彩過渡的細膩度和圖案虛實結合的比例。
他知道,這些作品將在中秋晚會的一個特彆環節中展示,並同步在言究堂的電商平台和線下體驗店發售。
這不僅是非遺技藝的展示,更是讓傳統文化以優雅的姿態,融入當代生活的嘗試。
處理完這些,夜色已深。
斯語揉了揉有些發脹的太陽穴,卻沒有絲毫睡意。
他打開音樂製作軟件,再次調出了《但願人長久》的工程文件。雖然主體已經完成,但他還在反複打磨編曲中的一些細節——
前奏古箏的輪指是否再清脆一些?
間奏笛子的氣息是否再悠長飄渺一些?
和聲進入的時機是否能更觸動人心?
他追求的不是技術的複雜,而是那份最能傳遞中秋月夜、千裡相思與美好祝願的、恰到好處的情感共鳴。
窗外,月華如水,靜靜地灑在帝都的萬家燈火之上。
雲頂苑的書房裡,斯語沉浸在他的創作世界中,為即將到來的、承載了無數人團圓期盼的夜晚,精心準備著一份文化的厚禮。
這台晚會,於他而言,不僅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次重要的文化表達,是他將源自地球的古老東方詩意與現代審美融合,呈現給億萬觀眾的一次實踐。
每一步準備,都必須力求完美。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
萬眾矚目的大秦聯邦國家電視台中秋晚會,終於在皎潔的明月下揭開了神秘麵紗。
晚會一開始,便以精心設計的“月下園林”舞台震撼了所有觀眾。
全息投影技術營造出的朦朧月色與實體搭建的亭台水榭完美融合,仿佛將一座濃縮的江南園林搬上了舞台,移步換景,美不勝收。
開場歌舞《錦繡華章》並非簡單的熱鬨堆砌,而是以絲竹管弦為主,輔以優雅的群舞,展現了“月下賞樂”的雅致意境,瞬間將觀眾帶入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中秋之夜。
第一個小高潮出現在“望月·思鄉”篇章。
當燈光暗下,一束清冷的追光打在舞台一側,身著素色長衫的淩雲悄然現身。
他沒有華麗的妝造,隻有一身沉澱下來的氣度。
前奏響起,是經過改編的、帶著濃鬱京劇韻味的過門音樂。
喜歡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