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灶台”的灶台上,攤著堆帶著泥土氣的寶貝——灰灰菜帶著露水,馬齒莧梗子嫩得能掐出水,還有一筐小蘑菇,傘蓋嫩白,菌柄帶著點淺棕,是爺爺清晨從後山采的,用竹籃裝著,還透著山林的潮氣。
炎昭捏著棵灰灰菜,舉到鼻子前聞:“有股青草味!比菜市場買的衝多了!”
炎曜則小心翼翼地給蘑菇撕根,指尖沾了點菌褶的白:“爺爺說這叫‘小雞燉’,跟雞肉燉一起,香得能把舌頭吞下去!”
王鐵柱蹲在旁邊擇菜,撇撇嘴:“這些野菜山裡多的是,能做出啥花來?”話剛說完,就被李秀蓮拍了下後背:“你懂啥?這是山裡的鮮味,城裡買不著。”
倆孩子早在後廚支棱起手機支架,鏡頭對著案板,標題打得響亮:【小師傅下鄉限定!野菜蘑菇宴,全程直播做菜,抽三人送同款灰灰菜窩窩!】
直播間瞬間湧進人來,彈幕刷得飛快:
“這灰灰菜看著好新鮮!我奶奶以前總涼拌著吃!”
“蘑菇看著好嫩!不會有毒吧?”
“小師傅快做!我已經點開外賣軟件了,就等你們上架!”
炎昭對著鏡頭比了個“ok”:“家人們放心,蘑菇是爺爺認過的,絕對安全!今天第一道菜——涼拌灰灰菜,清熱解毒,配小米辣絕了!”他往沸水裡扔了把灰灰菜,燙得“咕嘟”響,撈出來過涼水,攥乾了往盆裡一扔,加醋、生抽、蒜末,最後澆上一勺熱油,“刺啦”一聲,香味順著鏡頭飄出去,彈幕裡全是“啊啊啊流口水”。
炎曜則捧著蘑菇湊到鏡頭前:“第二道菜,小雞燉蘑菇!用的是爺爺養的土雞,湯要燉得奶白,蘑菇吸滿了肉香,一口下去……”他咂咂嘴,沒說完,彈幕已經刷屏:“我要訂!”“給我留一份!”
張大爺拄著拐杖湊到鏡頭旁,搶過話頭:“這蘑菇我認識!後山雨後才有,以前我上山打獵,就烤這個吃,比肉還香!”他對著鏡頭比劃,“小師傅做的時候,記得多燉會兒,菌子的味兒才能出來!”
陳嬸也拎著手機來互動,在朋友圈發了張灰灰菜窩窩的半成品:“老灶台的新花樣,野菜窩窩蒸起來了,看著就健康!等會兒去蹭一塊~”下麵秒回一串:“求帶!”“我也去!”
最熱鬨的是微博,有人刷到直播片段,配文:“被倆小師傅的野菜宴饞哭了!這灰灰菜涼拌看著也太開胃了,坐標北京,求快遞!”評論區裡,各地網友開始“認親”:
“這不是我們老家的馬齒莧嗎?焯水後炒著吃超香!”
“小雞燉蘑菇必須用乾蘑菇才夠味!不過鮮蘑菇應該也好吃!”
“求小師傅出教程!我也想試試!”
後廚裡,倆孩子一邊做菜一邊跟網友互動。炎昭往雞鍋裡扔蘑菇時,特意對著鏡頭說:“家人們看清楚,蘑菇要撕成小塊,這樣更容易入味!”炎曜給涼拌灰灰菜撒芝麻,笑著說:“這步是點睛之筆,香得很!”
第一份小雞燉蘑菇端上桌,張大爺搶先舀了勺湯,剛喝進嘴就眯起眼:“就是這味兒!蘑菇滑溜溜的,帶著點土腥氣,卻跟雞湯融在一起,鮮得能站人!”他舉著勺子對著鏡頭,“你們看這湯,奶白!正經土雞燉出來的!”
穿工裝的小夥子則搶了盤涼拌灰灰菜,夾了一大筷子塞進嘴裡,辣得直吸氣:“夠勁!比肉還下飯!這苦味裡帶著點回甘,越吃越想吃!”他對著手機直播喊,“我先替你們嘗了,趕緊下單,晚了就沒了!”
倆孩子看著訂單提示“叮叮”響,樂得合不攏嘴。炎昭突然想起什麼,對著鏡頭說:“跟大家分享個小知識,灰灰菜不能多吃,不然會曬黑哦!適量吃最健康!”炎曜補充:“蘑菇一定要煮熟,生的可能有毒!”
有網友在評論區問:“小師傅,你們的野菜是自己采的嗎?”炎昭舉著棵馬齒莧晃了晃:“是爺爺采的,山裡的野菜純天然,就是摘的時候要認清楚,彆采錯了!”
傍晚,店裡的野菜蘑菇宴賣得精光,連湯汁都被拌飯的食客搶光了。炎昭炎耀趴在桌上,翻看著朋友圈和微博,有人曬出自己做的涼拌灰灰菜,配文“跟著小師傅學的,味道絕了”;有人發了張小雞燉蘑菇的照片,說“終於吃到了,蘑菇比雞還香”。
王鐵柱看著倆孩子樂滋滋的樣子,嘴上哼了句“不務正業”,卻往灶膛裡添了把柴:“明天把剩下的野菜做個團子,讓他們再嘗嘗鮮。”
月光透過窗戶,照在後廚的案板上,那裡還留著點蘑菇的碎屑和野菜的綠。炎昭炎耀對著手機,認真地回複著最後一條評論:“謝謝大家喜歡鄉下的味道,下次帶你們看爺爺怎麼采蘑菇~”屏幕的光映在他們臉上,亮閃閃的,像山裡的星星。
原來,最動人的味道從來不怕樸素,一把野菜,幾朵蘑菇,帶著鄉野的風,裹著分享的暖,就能在煙火裡開出花來。而那些隔著屏幕的互動,不過是因為,每個人的心裡,都藏著對自然的親近,對簡單的向往,和對一口帶著泥土氣的鮮,最本真的惦記。
喜歡灶王爺的作業:雙寶尋味記請大家收藏:()灶王爺的作業:雙寶尋味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