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灶台”的玻璃門剛推開條縫,就飄出股帶著焦香的魚味,像隻勾人的小手,撓得胡同裡等開門的食客直咽口水。張大爺舉著拐杖往後廚探:“倆娃又搗鼓啥呢?這味兒比上次的香酥鯽魚還勾人!”
後廚裡,炎昭炎耀正圍著個新支的烤爐忙活。爐子裡的炭火“劈啪”跳著,映得倆孩子臉上紅撲撲的。炎昭手裡拎著條三斤重的草魚,魚身劃了斜斜的口子,正往裡麵塞薑片、蔥段,還有把磨碎的花椒:“這是爸教的去腥訣竅,花椒得用當年的新椒,磨的時候加兩瓣蒜,香得能鑽進骨頭縫裡!”
炎曜則在調秘製醬料,往碗裡倒生抽、蠔油,又挖了兩大勺李秀蓮做的豆瓣醬,最後淋上點自家泡的米酒:“這醬得提前醃半小時,讓味兒滲進魚肉裡。等會兒烤的時候再刷兩遍,外焦裡嫩,汁還能拌飯!”
王鐵柱蹲在旁邊監工,手裡攥著把扇子,時不時給炭火扇兩下:“火不能太急,得用文火慢慢烤,不然外麵焦了裡麵還生。記住沒?”見炎耀往魚身上刷油,又忍不住念叨,“少刷點!油大了膩,咱這烤魚要的是焦香,不是油香!”
烤爐上的魚漸漸變了色,表皮被炭火烤得金黃發脆,裂開的口子處冒出雪白的肉,混著醬料的香味,在棚子下飄出老遠。第一個聞到味的是穿工裝的小夥子,他扒著玻璃門喊:“小師傅,這是新菜?聞著像烤魚啊!多少錢?給我來一份!”
炎昭舉著烤魚往門口走,魚皮上還沾著點烤焦的芝麻,油珠順著魚身往下滴,在盤子裡積成小小的油窪:“秘製烤魚,88塊!三斤重的草魚,送兩份配菜,夠仨人吃!”
“88?不貴不貴!”小夥子頭都沒抬就掏手機,“上次在商場吃的烤魚,兩斤多就一百二,還沒這香味兒!”他湊到烤爐邊瞅,看見魚肚子裡塞的蔥段都烤得發焦,忍不住咽了口唾沫,“趕緊的,我先預定一份,中午就吃這個!”
消息像長了翅膀,沒一會兒就傳遍了胡同。陳嬸拎著剛買的青菜進來,看著烤爐上滋滋冒油的魚,眼睛直放光:“給我也預定一份,晚上兒子一家三口來吃飯,正好嘗嘗鮮!”她摸著魚皮嘖嘖稱奇,“這皮烤得跟薯片似的,脆生生的,肯定好吃!”
寫字樓的白領們刷到朋友圈裡的烤魚照片,評論區瞬間排起了隊:
“88塊三斤?性價比絕了!中午預定兩份!”
“配菜能選啥?我要加藕片和寬粉!”
“能不能留一條?我六點下班過去拿!”
炎曜找了個新本子當預定冊,上麵很快記滿了名字和時間:“張大爺中午12點,要微辣;寫字樓李姐下午6點,加青筍;陳嬸晚上7點,免辣……”字寫得歪歪扭扭,卻透著股認真勁兒。
中午第一份烤魚端上桌時,張大爺特意戴上老花鏡,先給魚“驗身”。他夾起塊帶皮的魚肉,放進嘴裡一嚼,“哢嚓”一聲,焦脆的魚皮混著嫩滑的魚肉,醬料的鹹香裡帶著點米酒的微甜,還有炭火特有的煙火氣。
“絕了!”張大爺放下筷子,對著後廚喊,“倆娃這手藝,比那連鎖烤魚店強十倍!88塊?簡直白給!”他又夾了口沾滿湯汁的藕片,辣得直吸氣,卻笑得合不攏嘴,“這汁兒拌米飯,我能吃三碗!”
穿工裝的小夥子帶著工友來吃,四個人圍著條烤魚,配著米飯吃得滿頭大汗。有人舉著手機拍視頻,對著鏡頭說:“老灶台新出的烤魚,88塊管夠,這魚皮烤得比薯片還脆,錯過等一年!”視頻發出去,評論區立馬有人問地址,說“下班就衝”。
倆孩子在後廚忙得腳不沾地,卻樂在其中。炎昭給魚劃口時,特意把刀磨得更鋒利:“爸說,口子劃得勻,醬料才能滲得透。”炎曜刷醬時,每刷一下就轉半圈魚:“這樣每個角落都能沾上醬,吃著才勻。”
王鐵柱站在一旁,看著炎昭炎耀熟練地烤製著魚,心中暗自思忖著如何讓這烤魚更加美味。他靈機一動,悄悄地走到烤爐旁,小心翼翼地往裡麵添了一塊果木炭。
果木炭在烤爐中燃燒起來,散發出淡淡的果香。王鐵柱滿意地笑了笑,心想:“用這個烤,魚帶點果香味,肯定更絕!”
炎昭炎耀注意到了王鐵柱的舉動,兩人對視一眼,心領神會。他們迅速將這個小技巧記在了隨身攜帶的小本本上,這可是老灶台的“傳家寶”訣竅,絕對不能泄露出去。
傍晚時分,預定的客人越來越多,一直排到了晚上九點。棚子下的客人們都在耐心等待著烤魚上桌,卻沒有一個人催促。相反,他們湊在一起,興致勃勃地討論著這家烤魚店的特色。
“聽說這魚是早上現殺的,新鮮著呢!”一個客人說道。
“我看倆娃烤的時候用的是炭火,比電烤爐香多了!”另一個客人附和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這家烤魚店的食材和烤製方法讚不絕口。
李秀蓮看著預定冊上密密麻麻的名字,笑著對王鐵柱說:“咱這倆娃,真是天生的廚子料。”王鐵柱哼了句“彆驕傲”,卻在給魚改刀時,特意挑了條最大的,說“給最後來的客人留著,讓他們也嘗嘗鮮”。
夜色裡,烤爐的炭火還在明明滅滅,烤魚的香味混著街坊的笑聲,飄得很遠。炎昭炎耀趴在預定冊上,數著明天要準備的魚,突然覺得,88塊的烤魚裡,藏著的不隻是美味,還有大家的信任和期待。就像這炭火,慢慢燒,總能烤出最香的味;慢慢等,總能等來最暖的情。
喜歡灶王爺的作業:雙寶尋味記請大家收藏:()灶王爺的作業:雙寶尋味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