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孔子之所以用這樣的方式,回答王遠航的提問,就是為了不想給他太大的壓力。
告訴學生一個最基礎的方法,引導學生慢慢地變得更好。
這個教育方法,就是“填鴨式”教育的對立麵,人稱“啟發式”教育。
後人們用了幾十年,才發現的先進教育理念。
在春秋時期的孔子,居然早就已經知曉。
“哎……果然是想要過好自己的一生,隻需要好好學習《論語》這一本書,就已經足夠了啊!”
王遠航獨自感慨著,“一本《論語》,果然可以走天下!”
在接下去的日子裡,穿越成為子路的王遠航,就開始遵守老師孔子送他的“其言也訒”這句話中的處世方式,嚴格約束自己的說話方式來。
漸漸的,子路性格中的急躁,變成了果敢。
在孔子的默默影響下,他慢慢變成了一個務實的人。
最後,成為了孔門中“政事科”裡的核心弟子。
當然,他對孔子也從一開始的敬重,變成了如今的無條件信任和守護。
有一天,孔子閒來無事,便好奇心迸發,問自己的學生有什麼個人誌向,和對於自己的人生有什麼理想?
穿越成為子路的王遠航,他的性格也變得急躁起來。
他第一個搶著發言道,“我願意把自己的車馬、衣服,和那些尊貴的皮袍拿出來,跟自己的朋友們分享著使用。就算是被朋友們用壞了,也不會遺憾。”
其實一開始學習論語的時候,王遠航也在奇怪,為什麼自己的老師問子路有什麼人生理想時,子路的回答不是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是說出了這麼一段莫名其妙的話語來呢?
但經過這些日子,和自己的老師孔子接觸後,他才真正明白子路說這段時候的內心獨白。
子路的家庭貧寒,一般像他這樣出生的人,一定會很在乎自己所擁有的那些物質財富。
可是,通過跟隨孔子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讓子路更加重視朋友之間的情誼,展現出他優秀品質中的慷慨大方和重義輕利的處世態度。
“原來,還是我太平庸、太過膚淺了……”
王遠航感慨道,“對於‘理想’二字,我還是想的太過簡單了。”
對於子路的這個回答,孔子並沒有直接誇獎他,也沒有否定。
他隻是微笑著點了點頭,默認了這個答案。
因為作為儒家的“友道”核心,說的就是朋友之間應該相互扶持、共享資源,而不是一味地算計,心裡隻是想著功和利。
“子路能夠說出這一句話來,就說明了他已經正式的登堂入室了!”
直到這一刻,王遠航這才明白了孔子的一番苦心。
而他對子路的教育和改變,也終於從量變到質變,產生明顯的效果。
喜歡中年廢材的一百零八條穿越人生路請大家收藏:()中年廢材的一百零八條穿越人生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