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果:年僅十九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兩次率精銳騎兵進行大縱深迂回穿插!
縱橫數千裡,過焉支山,直搗祁連山,大破匈奴休屠王、渾邪王。
戰後,渾邪王率四萬餘眾降漢。
?意義:這是“閃電戰”的經典範例。
此役不僅奪取了富饒的河西走廊,設立了武威、酒泉二郡後增張掖、敦煌,為“河西四郡”)
更關鍵的是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實現了“斷匈奴右臂”的戰略構想。
從此,漢朝可以聯絡西域諸國,從側翼包圍匈奴。
3.漠北之戰前119年):戰略總決戰
?統帥:衛青、霍去病
?戰略目標:尋找匈奴主力,予以毀滅性打擊。
?戰果:衛青與匈奴單於主力遭遇,激戰後單於潰逃。
霍去病則深入漠北兩千餘裡,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七萬餘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臨翰海今貝加爾湖)而還。
?意義:這是漢匈戰爭中規模最大、最深遠的一次進軍。
雖然未能徹底消滅匈奴,但使其“漠南無王庭”,主力遠遁,短期內再也無力對漢朝構成致命威脅。
此戰標誌著漢朝在對匈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通過這三大戰役,漢武帝麾下的衛青、霍去病等名將,打造出了一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騎兵軍團,將漢帝國的武威推向了極致。
在全力對匈作戰的同時,漢武帝的開拓步伐遍及四方,極大地擴展了中華文明的生存空間和文化影響力。
?東南:消滅割據東南的東甌、閩越政權,將其地納入會稽郡管轄。
?南方:派兵滅南越國今兩廣、越南北部),置南海、蒼梧等九郡,將嶺南正式納入中央王朝統治。
?西南:經略西南夷,派使臣唐蒙、司馬相如等開通西南夷道,勢力深入雲貴高原。
?東北:征服朝鮮半島北部的衛氏朝鮮,置樂浪、玄菟等四郡。
?西域:派張騫兩度出使西域,雖然聯合大月氏等“鑿空”西域的目的未完全達到,但卻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使漢朝的影響力遠播中亞。
這一係列開疆拓土的舉措,基本奠定了現代中國版圖的主體框架,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融合與交流,形成了空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然而,長達數十年的戰爭和浩大工程,也耗儘了“文景之治”積累的巨額財富。
漢武帝晚年,國庫空虛,民生凋敝,百姓負擔沉重。
加之他本人晚年多疑,迷信方術,導致了“巫蠱之禍”的悲劇,牽連皇後衛子夫、太子劉據在內的數萬人喪生,帝國根基動搖。
麵對嚴峻的現實,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晚年展現了深刻的反思能力。
公元前89年,他頒布了著名的《輪台罪己詔》,公開承認自己常年用兵、勞民傷財的錯誤。
宣布“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將國家政策重新轉向休養生息。
這份詔書,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詔,彰顯了一位偉大統治者難能可貴的責任感,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87年,漢武帝病逝於五柞宮。
他的一生,功過極其鮮明。
他北逐匈奴,南平百越,東定朝鮮,西通西域,開拓了萬裡疆土;
他獨尊儒術,創立太學,奠定了此後兩千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政治格局。
同時,他也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耗儘了社會財富。
但無論如何,漢武帝劉徹,這個名字已經與一個偉大的時代緊緊相連。
他塑造了一個民族不甘屈辱、勇於開拓的強健靈魂。
他讓“漢”字,從此成為一個族群永遠的名字。
他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喜歡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請大家收藏:()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