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王城南京的驛站內,李秀寧正對著銅鏡整理衣袍,鏡中的自己雖麵帶憔悴,眼神卻依舊帶著幾分倔強。昨夜耶律現派人傳話,說今日會安排他們前往河北遊曆,讓他們親眼看看遼國治下的景象。
“不過是蠻夷之地的小恩小惠,也值得如此炫耀?”李秀寧冷哼一聲,可心底卻忍不住泛起一絲好奇——她雖不願承認,但從進入南京城起,街道的整潔、百姓的安穩,早已打破了她對“蠻夷”的固有認知。
一旁的柴紹整理著行囊,語氣帶著幾分謹慎:“不管如何,咱們既來之,則安之。耶律現讓咱們遊曆,無非是想讓咱們見識遼國的‘強盛’,咱們隻需冷眼旁觀,不必被他迷惑。”
話音剛落,驛站外傳來一陣腳步聲,十餘名身著鎧甲的遼軍護衛走了進來,為首的護衛抱拳道:“二位,可汗有令,今日起,由我等護送二位前往河北、遼東遊曆,二位若有想去的地方,儘可告知。”
這所謂的“護送”,明眼人都知道是監視。李秀寧和柴紹雖滿心不願,卻也隻能點頭應下——他們倒要看看,耶律現口中的“百姓安樂”,究竟有幾分真實。
馬車駛出南京城,朝著河北方向行進。剛進入河北境內,李秀寧就被窗外的景象驚得坐直了身子——田埂間不再是她熟悉的人力鋤頭、牛拉犁,取而代之的是冒著白汽的鐵製機器,轟鳴著在田間作業;水渠縱橫交錯,水流順著渠道緩緩流入農田,滋潤著青黃的麥苗;田埂上,幾名身著粗布衣裳的農技師正拿著圖紙,指導農民如何使用新式農具。
“那……那是什麼?”李秀寧指著遠處冒著白汽的機器,聲音帶著幾分顫抖。她從未見過如此奇特的物件,竟能代替人力,在田間高效作業。
護衛聽到她的疑問,嘴角露出一抹自豪的笑容:“那是可汗下令打造的蒸汽機,既能帶動水車灌溉,又能拉動犁鏵耕地,一天能頂十幾個壯丁的活兒。如今河北、遼東的田地裡,到處都能見到這種機器。”
“蒸汽機?”李秀寧喃喃自語,心中滿是震撼。她自幼在關中長大,深知農耕的辛苦,彆說這種能代替人力的機器,就算是普通的耕牛,也隻有富裕人家才養得起。可在遼國,如此“神奇”的機器,竟能普及到田間地頭。
馬車繼續前行,很快抵達了河北趙州。此時的趙州正遭遇大旱,連續一個月沒有降雨,田地裡的麥苗已開始發黃,若是再無雨水,恐怕會麵臨絕收。可讓李秀寧驚訝的是,田埂間的百姓們卻絲毫不見慌亂,反而有條不紊地圍著幾台蒸汽機忙碌著。
“這麼大的旱情,他們怎麼一點都不著急?”李秀寧忍不住問道。
護衛笑著解釋:“二位隨我來便知。”
兩人跟著護衛走到田邊,隻見一台蒸汽機連接著一根長長的鐵管,鐵管的一端深深插入地下。隨著蒸汽機的轟鳴,清澈的井水順著鐵管噴湧而出,順著水渠流入麥田。旁邊的農技師正拿著量具,仔細觀察著水流的速度,時不時調整著蒸汽機的閥門。
“這是蒸汽機帶動的抽水機,能將地下幾百米的井水抽上來。”農技師見他們好奇,主動上前解釋,“可汗早就下令,在各地修建了儲備糧倉,還培訓了我們這些農技師,就是為了應對旱澇災害。就算遇到大旱,有抽水機灌溉,麥苗也不會絕收,最多隻是減產一成兩成,百姓們自然不用慌。”
李秀寧看著噴湧而出的井水,又看了看田地裡漸漸恢複生機的麥苗,心中的震撼難以言表。她想起了關中遭遇旱災時的景象——百姓們跪地求雨,田地乾裂,顆粒無收,餓殍遍野,官府不僅沒有救濟,反而依舊征收重稅,逼得百姓們流離失所。
就在這時,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農扛著鋤頭走了過來,看到李秀寧和柴紹,熱情地打招呼:“二位是從南方來的吧?是不是從沒見過這麼厲害的機器?”
李秀寧點了點頭,問道:“老人家,以前遇到這樣的大旱,百姓們都是怎麼過的?”
老農歎了口氣,眼神中滿是回憶:“前隋的時候,遇到這樣的旱情,官府不管不顧,我們隻能眼睜睜看著田地絕收,不少人都餓死了。後來唐王起兵,我們還以為日子能好過些,可沒想到,唐軍為了打仗,征收的賦稅比前隋還重,遇到旱災,照樣是民不聊生。”
老農頓了頓,指著蒸汽機,語氣變得激動起來:“直到遼國占領河北,可汗給我們分田地、發農具,還造了這麼厲害的機器。現在就算遇到大旱,有抽水機灌溉,有救濟糧兜底,我們再也不用怕餓死了!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老農的話,像一記重錘砸在李秀寧心上。她一直以為,中原王朝才是“正統”,遼國不過是茹毛飲血的蠻夷,可眼前的景象,卻讓她的認知徹底崩塌——遼國的治理,比唐國不知道好了多少倍;遼國的百姓,比關中的百姓不知道安穩多少倍。
柴紹站在一旁,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他曾在唐軍任職,深知唐國的賦稅之重、百姓之苦,可他從未想過,一個“蠻夷”政權,竟能將地方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兩人繼續前行,沿途的景象讓他們愈發震撼——在冀州,他們看到蒸汽機帶動的紡織機在工坊裡運轉,女工們坐在機器前,效率比手工紡織提高了數十倍;在滄州,他們看到港口邊停泊著巨大的蒸汽船,正將河北的糧食、鐵器運往江南,又將江南的絲綢、茶葉運回來,碼頭上車水馬龍,一派繁榮景象;在遼東,他們看到學堂裡的孩子們不僅學習經書,還學習算術、機械原理,孩子們的臉上滿是對知識的渴望。
每到一處,百姓們提到耶律現,都充滿了感激與敬畏;提到遼國的政策,都讚不絕口。而護衛們總會“適時”地提起關中的景象,讓他們對比之下,更覺唐國的腐朽與落後。
“你們懂個屁!”一日夜晚,耶律現派來的使者特意找到他們,語氣帶著幾分不屑,“可汗說,這叫先進的生產力!彆說你們隋唐時期,就算是中原王朝再過千年,若沒有這種生產力,遇到大旱照樣會餓殍遍野!隻有工業才能提高生產力,隻有生產力提高了,百姓才能真正安居樂業!”
使者頓了頓,眼神變得銳利起來:“你們中原的王朝,隻會靠壓榨百姓、爭奪土地來維持統治,可我遼國是工業國,有蒸汽機、有火槍火炮、有新式農具,這些都是你們中原王朝永遠比不了的!你們以為靠所謂的‘正統’就能贏過我們?簡直是癡心妄想!”
使者的話,像一盆冷水澆在李秀寧和柴紹頭上。他們終於明白,耶律現的自信並非狂妄——遼國的強大,不僅僅是軍事上的,更是生產力上的。這種差距,不是靠兵力、靠謀略就能彌補的。
李秀寧站在窗前,望著遠處遼國工坊裡徹夜不息的燈火,心中第一次生出一絲動搖——或許,耶律現說的是對的?或許,隻有這樣的“工業國”,才能真正讓百姓過上安穩日子?
而柴紹則坐在桌前,沉默地看著手中的茶杯。他知道,此次遊曆,徹底顛覆了他對遼國、對唐國的認知。接下來的遼東之行,又會帶給他們怎樣的衝擊?他不敢想象,卻又忍不住期待。
未完待續)
喜歡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請大家收藏:()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