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的晨光穿透薄霧,灑在湄南河河穀兩岸。成片的稻田泛著翠綠,蒸汽抽水機“突突”地運轉著,將河水引入田壟,水珠順著稻葉滑落,在陽光下折射出細碎的光芒。不遠處,幾個穿著短打的遼人正操控著蒸汽犁田機,鐵犁翻起肥沃的黑土,身後跟著一群皮膚黝黑的土著傭工,忙著平整土地——這裡,正是程咬金與秦瓊合夥開發的萬畝稻田,如今已成為大遼在南洋最富庶的糧產區之一。
幾年前,當程咬金與秦瓊從南洋開發公司手中買下這片無主荒地的墾植權時,這裡還是遍布沼澤與密林的蠻荒之地。墮羅勃底國與狼牙修國這兩個附屬小國的國民,起初隻是遠遠觀望,好奇這些帶著“會冒煙的鐵疙瘩”的遼人,要在這片土地上做什麼。可當蒸汽機日複一日地平整荒地、排乾沼澤,當第一批稻種播下、長出綠油油的秧苗,越來越多的土著開始主動找上門,請求成為種植園的傭工。
“遼人的鐵疙瘩真厲害!一天能翻咱們十天的地!”一個墮羅勃底國的青年一邊跟著遼人學習插秧,一邊感歎。旁邊的同伴點點頭,手裡捧著遼人分發的粗糧餅:“不僅能乾活,還管飯!比在部落裡打獵靠譜多了!”
漸漸地,兩個小國的國民幾乎都成了遼人種植園的常客。他們學著使用新式農具,跟著農技官學習施肥、防病蟲害,甚至開始學說遼語、寫漢字。當看到遼人將收獲的稻穀裝船運往中原,換回絲綢、瓷器與鐵器時,墮羅勃底國與狼牙修國的國王再也坐不住了——他們主動派人前往洛陽,上表請求歸附大遼,願將國土納入遼境,接受朝廷的郡縣管轄。
耶律現自然應允,隨即下旨在此設立郡縣,以程咬金的字“知節”、秦瓊的字“叔寶”命名,稱“知節郡”與“叔寶郡”。旨意傳到南洋時,程咬金正光著膀子在稻田裡查看長勢,得知消息後,當即拍著秦瓊的肩膀大笑:“老秦!陛下這是給咱們長臉了!以後這湄南河的稻子,就得叫‘程秦稻’,讓全大遼都知道咱們哥倆的本事!”
秦瓊也笑著點頭,手裡摩挲著剛收割的稻穗——顆粒飽滿,比中原的稻米還要重上幾分。“陛下說過,‘聯合發展比單打獨鬥強’,咱們成立個稻業公司,把稻穀統一運去中原賣,定能賺大錢。”
不久後,“程秦稻業公司”正式成立。程咬金與秦瓊各自拿出家底,又聯合了幾家中原世家注資,按照耶律現提出的“公司製”理念,劃分股份、製定章程,甚至專門從洛陽請來賬房先生,負責核算收支。公司的庶子們更是全員出動——程咬金的庶子程處亮帶著家丁負責管理傭工,秦瓊的庶子秦懷玉跟著農技官研究高產稻種,兩家子弟各司其職,把稻業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條。
第一年秋收,程秦稻業公司的稻穀就震驚了中原。這些產自南洋的稻米,煮出來的飯帶著淡淡的清香,口感軟糯,比江南的稻米更受歡迎。洛陽、開封的糧商們爭相訂貨,甚至有西域的商人專程趕來,願以高價將稻米運往波斯、天竺。僅僅一年,程秦兩家就靠分紅賺得盆滿缽滿,連帶著知節郡與叔寶郡的稅收,也成了大遼國庫的重要來源。
“以前咱們打仗靠刀槍,現在賺錢靠稻田!”程咬金坐在公司的賬房裡,看著賬本上的數字,笑得合不攏嘴。秦瓊端著一杯茶,語氣中滿是感慨:“還是陛下有遠見。以前世家都是單打獨鬥,開墾荒地、運輸糧食都要自己操心,效率低還容易虧本。現在組成公司,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連庶子們都有了用武之地,這才是長久之道。”
不僅是程秦稻業公司,隨著南洋開發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世家與家族開始效仿這種模式。有的聯合成立“南洋蔗糖公司”,在蘇門答臘島開辟甘蔗園;有的組建“橡膠開發公司”,專門負責爪哇島橡膠園的種植與加工;還有的成立“礦產公司”,在加裡曼丹島開采寶石與金礦。這些公司依托朝廷的政策支持,借助蒸汽機等新式工具,將南洋的資源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原,既帶動了南洋的發展,也讓大遼的經濟日益繁榮。
在知節郡的稻田裡,程處默正帶著土著傭工收割稻穀。夕陽下,金色的稻浪隨風起伏,裝滿稻穀的蒸汽船正順著湄南河駛向港口。他看著眼前的景象,想起父親常說的話:“咱們程家能有今天,全靠陛下的指引。好好乾,讓這南洋的稻田,成為咱們大遼永遠的糧倉。”
遠處的郡城牆上,“知節郡”三個大字在夕陽中熠熠生輝。這裡不再是蠻荒之地,而是大遼在南洋的堅實據點;這裡的百姓,無論是遼人還是土著,都在為更好的生活而奮鬥。而這,正是耶律現想要看到的——讓大遼的旗幟,插遍每一片宜居的土地;讓大遼的百姓,無論身處中原還是南洋,都能過上富足安穩的日子。
喜歡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請大家收藏:()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