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楓心中一動,問道:“新型弩機?可是為北疆戰事準備的?”
趙德明漫不經心地說:“是啊,邊軍抱怨現有弩機射程不足,要求改進。軍器監那幫人吵了半個月了,也沒個結果。”
隔壁的爭吵聲越來越大,隱約能聽到“弩臂”、“弓弦”、“射程”等詞語。
張楓忽然起身:“趙主事,可否容本公去看看?”
趙德明一愣:“國公爺對弩機也有研究?”
“略知一二。”
趙德明眼中閃過不屑,但還是假意道:“既然國公爺有興趣,那就請吧。不過軍器監那幾位大匠脾氣都不太好,國公爺多多包涵。”
他心中暗笑,軍器監的難題連工部侍郎都解決不了,這個紈絝國公能有什麼辦法?正好看他出醜。
張楓走進隔壁房間,隻見三位須發花白的老匠人正圍著一張圖紙爭得麵紅耳赤。桌上擺著幾架弩機模型,地上散落著各種零件。
“三位師傅,這位是鎮國公。”趙德明介紹道。
三位老匠人勉強行禮,態度冷淡。他們整日與器械為伍,最看不起的就是不學無術的勳貴子弟。
張楓不以為意,走到桌前仔細觀察弩機模型:“可是在為射程不足煩惱?”
為首的老匠人淡淡道:“國公爺也懂弩機?”
“略懂。”張楓拿起一架弩機,“看這結構,是想要加強弩臂力度來增加射程?”
三位匠人交換了個驚訝的眼神。能一眼看出問題所在,這個年輕國公似乎不是完全不懂行。
“正是。”老匠人態度稍緩,“但弩臂加強後,弓弦承受不住,頻頻斷裂。”
張楓仔細觀察弩機結構,腦中飛快運轉。前世作為曆史學博士,他研究過古代兵器發展史;作為特種兵,更對各種弩械了如指掌。
“為何不改變弩機的升力結構?”他忽然問。
“省力結構?”
張楓拿起炭筆,在紙上畫出一個簡單的杠杆原理圖:“你們看,如果在弩臂這裡增加一個支點,用杠杆原理來上弦,不僅省力,還能增加弩臂的儲能。”
三位老匠人圍攏過來,起初不以為然,但隨著張楓的講解,眼神越來越亮。
“妙啊!”一個匠人拍案叫絕,“這樣改造,弩臂可以做得更硬,射程至少能增加三成!”
另一個匠人卻皺眉:“但是結構複雜了,製造難度大增,成本也會提高。”
張楓笑道:“不必全盤改造。可以在現有弩機基礎上加裝這個裝置,作為可選配件。需要遠程射擊時安裝,平常可以卸下。”
這個想法讓匠人們茅塞頓開。他們爭論多日的難題,竟被張楓三言兩語點破。
“國公爺大才!”為首的老匠人激動得胡須直顫,“老朽造弩四十年,從未想過如此巧妙的改造!請受老朽一拜!”
張楓連忙扶住:“老師傅不必多禮。本公也隻是突發奇想,具體實施還要靠各位老師傅。”
趙德明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萬萬沒想到,張楓真能解決這個難題!
張楓轉向趙德明,似笑非笑:“趙主事,現在可以批我的營造文書了嗎?”
趙德明汗如雨下:“這個...下官這就去辦!這就去辦!”
不過一炷香時間,所有文書手續全部辦妥。趙德明親自將張楓送出工部大門,態度恭敬無比。
回府的馬車上,福伯忍不住問:“國公爺,您怎麼會懂弩機改造?”
張楓微笑:“讀書多了,自然就知道一些。”
他心中清楚,今日在工部展露才華,既是機遇也是風險。好在是通過弩機改造展現能力,這屬於將門之後的“家學淵源”,不會引起太多猜疑。
果然,第二天朝會上,工部尚書特彆提到了弩機改造的突破,雖然沒有明說是張楓的功勞,但消息靈通的人都已經知道了。
楚王蕭景琰下朝後特意來找張楓,笑道:“國公爺真是深藏不露啊!連工部大匠都解決不了的難題,竟被你輕鬆化解。”
張楓謙道:“僥幸而已。”
“不必過謙。”蕭景琰正色道,“有這樣的才能,不該埋沒。本王已經向父皇舉薦,請你參與軍器監的新弩研發。”
張楓心中一震。參與軍器監,這意味著他將正式涉足軍務!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他忽然明白,在這個時代,想要保全自身,就不能一味藏拙。該展露鋒芒時,就要讓所有人看到你的價值。
“臣,遵旨。”
喜歡穿越國公爺,我在古代殺瘋了請大家收藏:()穿越國公爺,我在古代殺瘋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