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編的竹蜻蜓飛得最高,引得一群小孩圍著看。
有個記者過來采訪,問他學竹編多久了。
孩子深吸一口氣,說“三……三年了,我……我喜歡編竹器”。
記者笑著說:“你編的竹蜻蜓比彆人的有勁兒,像帶著風。”
外國經銷商帶了個設計師來,想跟竹滿堂合作新款竹器。
設計師說想要“帶著童趣的竹編”,結巴的孩子聽了,把培訓班孩子們的作品都抱了出來。
有歪歪扭扭的竹魚,有三條腿的竹凳,還有帶著毛茬的竹籃。
設計師看著看著,突然說:“這就是我要的!帶著孩子氣的認真,比設計圖鮮活多了。”
孩子在旁邊聽著,悄悄把孩子們編的竹器擺得更整齊了。
冬天冷,竹滿堂的炭盆旁總圍著人。
結巴的孩子和妹妹一起,給培訓班的孩子們編竹製手套。
妹妹的手套編得鬆,孩子就幫她收收緊,說“緊……緊點才保暖”。
有個孩子的手套編小了,戴不進去,急得快哭了。
妹妹說:“我跟你換,我的大!”
孩子看著妹妹,心裡暖烘烘的,覺得這手套比炭火還暖。
跨年夜,竹滿堂的孩子們編了個巨大的竹製中國結,掛在院裡的老竹上。
中國結上還掛著好多小竹魚,都是孩子們編的,歪歪扭扭卻透著喜興。
結巴的孩子站在竹下,給大家講編中國結的步驟,話說得比平時順多了。
“先……先編個圈,再……再繞個結,就……就像抱在一起……”
孩子們聽著,突然鼓起掌來,說“小師傅說得真好”。
新年第一天,竹滿堂來了個新學員,是個說話也有點結巴的小男孩。
結巴的孩子主動過去,把自己編的歪竹魚給他看:“我……我以前也……也這樣,編……編竹器就……就忘了結巴。”
小男孩看著竹魚,慢慢露出了笑。
妹妹跑過來,把自己編的小籃子遞給他:“這是我編的,送給你當見麵禮。”
竹安看著這三個孩子,突然覺得,竹滿堂的春天,來得格外早。
風穿過竹林,帶著新竹的清香。
結巴的孩子坐在竹料旁,手裡拿著竹刀,準備教新學員劈篾。
陽光落在他的臉上,落在他手裡的竹條上,亮亮的。
他知道,自己說話還是有點結巴,但那又怎樣呢?
這裡有喜歡他的人,有他喜歡的竹器,日子就像這竹條,編著編著,就有了模樣,有了暖。
新學員接過小籃子,手指捏著竹條邊緣,半天沒敢下刀。
結巴的孩子蹲在他旁邊,把自己劈壞的竹條堆到他麵前。
“彆……彆怕,我……我剛開始,劈……劈斷了一……一筐。”
新學員看著那堆長短不一的竹條,突然笑了,拿起竹刀試了試。
竹溪端來兩碗熱粥,放在孩子們旁邊的石桌上。
“慢點練,先把竹條泡軟了再劈,不容易裂。”
妹妹湊過來,給新學員演示怎麼泡竹條,小手在水盆裡攪來攪去。
結巴的孩子看著,突然覺得,這水盆裡的影子,比課本上的插畫還好看。
有個老爺爺拄著拐杖來竹滿堂,說想訂個竹製的鳥籠。
“要大點的,能裝下我那隻畫眉,還得有個小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