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品牌形象,瞬間跌入穀底。
張凱焦頭爛額,他一邊安撫客戶,承諾全額退款並賠償損失,一邊立刻封存了那台車的檢測報告,進行內部調查。
調查的結果,讓我們所有人都出了一身冷汗。
原來,那個被我們奉為“技術大神”的老劉,早就和外麵的一些車販子,勾結在了一起。
那些車販子手上有不少“高級事故車”維修得非常好的事故車),在傳統渠道很難出手。於是,他們找到了老劉。
他們以高價,把這些車源“喂”給我們平台。老劉則利用他的專業技術和職權,在檢測報告上做手腳,隱瞞掉最關鍵的事故信息,把這些“垃圾”,包裝成“精品”,賣給信任我們的消費者。
每成功賣出一台,老劉就能拿到一筆豐厚的回扣。
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張凱氣得渾身發抖。他衝進檢測室,一把揪住老劉的衣領,吼道:“老劉!我拿你當兄弟,當老師!公司給你那麼高的待遇,你為什麼要這麼乾?!”
老劉被拆穿後,反而變得異常冷靜。他慢條斯理地推開張凱的手,整理了一下衣領,冷笑一聲說:“兄弟?張總,彆天真了。出來混,都是為了求財。你們開公司的,是為了賺錢。我打工的,也是為了賺錢。他們給我的,比你給我的多,我為什麼不乾?”
“你這是砸我們所有人的飯碗!”
“飯碗?”老劉嗤笑道,“我乾了三十年了,什麼場麵沒見過?你這個平台,看著花裡胡哨,能活多久都不知道。我趁著還能撈,多撈一點,有什麼錯?我不像你們這些年輕人,還有大把時間可以試錯。我得給我兒子存老婆本!”
張凱徹底說不出話來了。
我站在一旁,從頭到尾,一言不發。但我心裡,卻像是被一塊巨石,堵得喘不過氣來。
我一直以為,商業競爭,是模式與模式的對決,是戰略與戰略的博弈。
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最底層的,人性的貪婪,就能如此輕易地,將我們引以為傲的“護城河”,從內部,炸開一個巨大的缺口。
在股市裡,我看的是財報,是k線,是冰冷的數據。錯了,止損就行了。
但在實業裡,我麵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的背後,是複雜的家庭,是不可測的人性,是根深蒂固的利益糾葛。
這不是簡單的對與錯,能說清楚的。
我們開除了老劉,並且報了警。
但這件事帶來的惡劣影響,卻像瘟疫一樣,迅速擴散。
“‘誠心二手車’賣事故車”的消息,在青石市的各種本地論壇、車友群裡,傳得沸沸揚揚。
我們辛苦了三個月建立起來的“誠信”口碑,在一夜之間,蕩然無存。
平台的交易量,斷崖式下跌。
一些原本已經談好的合作,也紛紛告吹。
更致命的是,團隊的士氣,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幾個剛招進來的年輕人,看不到希望,選擇了辭職。
公司,第一次,陷入了真正的危機。
而我的二百萬投資,也第一次,出現了實質性的虧損。
晚上,我和張凱坐在空無一人的辦公室裡,誰也沒有說話。
煙灰缸裡,堆滿了煙頭。
“浩然,”張凱的聲音,沙啞而疲憊,“對不起。是我……是我識人不明,把公司搞成了這樣。”
我搖了搖頭:“不怪你。是我,把一切想得太簡單了。”
我以為,有了錢,有了好的模式,就能成功。
我忘了,再好的模式,也需要人去執行。而隻要是人,就一定有弱點,有私心。
我忘了,在股市裡,我麵對的,是無數個匿名的對手盤。而在實業裡,我麵對的,是我自己的員工,我的合作夥伴,甚至,是我最信任的兄弟。
這裡的博弈,要複雜一百倍。
那一刻,我開始深深地自我懷疑。
我所謂的“格局”和“視野”,在複雜的人性麵前,是不是就是一個笑話?
我是不是,根本就不適合做一個“價值的創造者”?
我是不是,應該老老實實地,回到那個我更熟悉的,隻需要跟數字和圖表打交道的k線世界裡去?
我的第一次創業嘗試,僅僅三個月,就遭遇了當頭一棒。我以為我已經跳出了一個“坑”,卻發現,自己隻是掉進了一個更大、更深的“坑”裡。而這一次,我虧掉的,不僅僅是錢,還有我對人性的信任,以及,我那剛剛建立起來的,脆弱的自信。
喜歡我是怎麼在牛市虧的血本無歸的請大家收藏:()我是怎麼在牛市虧的血本無歸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