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暮年衰微_龍椅上的欲望:情鎖宮闈之殤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章 暮年衰微(2 / 2)

韋諤磕得頭破血流,可李隆基還是猶豫不決。驛外的喧嘩聲越來越大,將士們已經開始撞門了。高力士急忙跑進來,大聲說:“陛下,將士們已經闖進來了!您要是再不決定,他們就要親自動手殺貴妃了!”

李隆基眼中滿是絕望,顫抖著說:“罷了,罷了!朕……朕顧不得貴妃了。高力士,你替朕傳旨,賜貴妃自儘吧!”

高力士含淚領旨,轉身走進內室,扶著楊貴妃向佛堂走去。楊貴妃知道自己難逃一死,她回頭望了一眼李隆基所在的方向,眼中滿是不舍和哀怨。在佛堂裡,楊貴妃對著佛像拜了三拜,然後解下腰間的白綾,懸梁自儘。

韋諤走出驛館,高聲宣布:“皇上已經賜貴妃自儘了!”

將士們聽到這個消息,紛紛歡呼萬歲,騷亂終於平息了。李隆基命人將楊貴妃的遺體草草安葬,然後下令啟駕,可將士們擔心被蜀地楊國忠的部下報複,不肯前行。

後來韋諤建議先到扶風,將士們這才願意繼續前進。

隊伍走到半路,突然被一群百姓攔住了去路。百姓們跪在地上,哭著說:“陛下,請您留下太子,讓太子率領我們討伐叛軍,收複長安!”

諸王也在一旁勸說:“父皇,百姓所言極是。如今國難當頭,太子理應留下,主持平叛大計。”

李隆基沉吟片刻,最終點了點頭。他命人將後軍兩千將士分給太子,太子李亨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兒臣定不辱使命,早日平定叛亂,迎父皇回京!”

百姓們見太子留下,都歡呼雀躍,紛紛散去。隊伍繼續西行,前往扶風。一路上,將士們饑寒交迫,軍心渙散,很多人都萌生了退意。陳玄禮雖然儘力安撫,但也無濟於事。

就在這時,成都進貢的十萬匹春彩運到了扶風。李隆基命人將春彩陳列在庭中,然後召將士們入內說道:“朕識人不明,任用楊國忠這樣的奸佞之臣,才導致安祿山叛亂,讓百姓流離失所,讓諸位將士受苦了。朕知道,你們倉促從行,一路跋涉,受儘了艱辛。這都是朕的過錯,朕對不起你們。這裡有十萬匹春彩,就分給你們當路費。你們可以自行選擇,是跟著朕入蜀,還是東歸故裡。無論你們選擇什麼,朕都不會怪你們。”

將士們聽了玄宗的話,都感動得淚流滿麵。他們紛紛跪在地上,大聲說道:“陛下,我們願意跟著您,就算是赴湯蹈火,也絕不退縮!”

李隆基命陳玄禮將春彩悉數分給將士們,將士們拿到春彩後,士氣大振,再也沒有人提東歸的事情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此時的安祿山,讓叛軍進入長安,然後自己留在東都洛陽,整日飲酒作樂,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

天寶十五年七月,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尊李隆基為上皇天帝,改元至德元年。然後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讓他們率領大軍討伐叛軍。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大唐名將,他們英勇善戰,深得將士們的愛戴。

李亨派人向李隆基稟報自己即位的消息。李隆基心中雖然有些失落,但也知道這是大勢所趨,將傳國玉璽送到靈武,正式承認了李亨的皇位。

李亨得到傳國玉璽後,信心大增。他親自坐鎮靈武,指揮各路大軍抗擊叛軍。郭子儀和李光弼率領大軍,先後在常山、嘉山等地大敗叛軍,收複了大片失地。叛軍的士氣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囂張氣焰。

安祿山得知叛軍屢戰屢敗的消息後,十分憤怒。他本來就患有眼疾,加上連日的操勞和憤怒,視力越來越差,最後竟然雙目失明。失明後的安祿山性情變得更加暴躁,經常打罵身邊的侍從和將領。他的兒子安慶緒見父親如此殘暴,又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便萌生了弑父奪位的念頭。

至德二年正月,安慶緒勾結安祿山的親信嚴莊和李豬兒,趁著安祿山熟睡之際,將他殺死。安祿山死後,安慶緒即位為大燕皇帝。可安慶緒昏庸無能,根本無法駕馭叛軍將領。叛軍內部開始出現分裂,士氣更加低落。

李亨得知安祿山被殺的消息後,命郭子儀和李光弼率領大軍,向長安和洛陽發起進攻。唐軍將士奮勇殺敵,叛軍節節敗退。

同年九月,唐軍收複了長安。十月,唐軍又收複了洛陽,安慶緒率領殘部逃往鄴城。

李亨回到長安後,又迎接李隆基回京,把他安置在興慶宮。此後,李亨經常前往興慶宮看望玄宗,父子二人的關係十分融洽。可好景不長,肅宗的寵宦李輔國和皇後張氏,因為平日裡不為李隆基所喜,便開始在李亨麵前挑撥離間。

李輔國對李亨說:“陛下,上皇在興慶宮居住,經常與舊臣往來。那些舊臣都是上皇的親信,他們恐怕會暗中勾結,對陛下不利啊。”

張皇後也在一旁附和道:“陛下,李輔國說得對。上皇雖然已經退位,但他在百姓心中還有很高的威望。若是那些舊臣擁戴上皇複位,陛下的皇位就危險了。”

李亨雖然將信將疑,但也開始逐漸疏遠李隆基,不再經常前往興慶宮看望他。

李輔國見李亨對李隆基產生了疑心,便更加肆無忌憚。他先是派人將興慶宮的三百匹戰馬牽走了二百九十匹,隻留下十匹給李隆基代步。接著,他又矯詔逼迫李隆基遷往荒蕪已久的西內太極宮。

西內宮殿破敗,雜草叢生,與興慶宮的繁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李隆基來到西內後,心中十分淒涼,身邊隻有幾個老弱宮婢侍奉,昔日的親信大臣都被李輔國趕走了。他常常獨自一人坐在宮殿裡,回憶著昔日的開元盛世和與楊貴妃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他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雄心壯誌,想起了自己開創的大唐盛世,想起了安祿山叛亂後的顛沛流離,想起了馬嵬坡下楊貴妃的慘死。心中的悔恨和痛苦,讓他日漸憔悴。

漸漸地,李隆基憂鬱成疾,身體越來越差。他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仿佛看到了楊貴妃向他走來,笑著對他說:“陛下,臣妾來接您了。”

寶應元年四月,李隆基在西內的神龍殿病逝,享年七十八歲。李隆基在位四十四年,做上皇天帝六年。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開創了開元盛世,將大唐推向了鼎盛時期;可他晚年的昏庸無道,又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讓大唐由盛轉衰。

李隆基死後,李亨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可此時的大唐,早已不是昔日的盛世王朝。安史之亂雖然在代宗時期最終平定,但這場持續了八年的戰亂,給大唐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在這場戰亂中,軍民死傷七百多萬。曾經繁華的長安和洛陽,變得殘破不堪。大量的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大唐的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口從天寶年間的四千八百一十四萬急劇下降到一千六百九十萬。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的局麵逐漸形成。各地的節度使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號令,甚至互相攻伐,爭奪地盤。朝廷雖然多次試圖削弱藩鎮的勢力,但都以失敗告終。藩鎮割據的局麵,嚴重威脅著大唐的統治。

除此之外,大唐還麵臨著嚴重的外患。吐蕃、回紇等少數民族政權,趁著大唐內亂,不斷入侵大唐的邊境。大唐的軍隊因為常年征戰,戰鬥力大大下降,根本無法抵禦外敵的入侵。

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大唐的國力日漸衰退。曾經的繁華盛世,如同過眼雲煙,一去不複返。朝廷內部,宦官專權、黨爭不斷,政治腐敗到了極點。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從安史之亂開始,大唐王朝就一步步走向了衰亡。雖然在之後的一百多年裡,大唐也曾出現過短暫的中興局麵,但終究無法挽回大唐滅亡的命運。

天佑四年,朱溫廢黜唐哀帝,自立為帝,國號梁,史稱後梁。至此,統治中國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王朝正式滅亡。

馬嵬坡下的那一夜,不僅是楊貴妃的悲劇,更是大唐盛世的落幕。那一聲“天長地久有時儘,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歎息,不僅是李隆基對楊貴妃的思念,更是後人對大唐盛世的惋惜。大唐王朝雖然已經滅亡,但它在曆史上留下的輝煌成就,卻永遠值得後人銘記。

喜歡龍椅上的欲望:情鎖宮闈之殤請大家收藏:()龍椅上的欲望:情鎖宮闈之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靈魂迷宮第一卷覺醒紀元 祖國母親支援穿甲彈,射爆萬族 靈卡劫:王朝餘燼 關於NBA的那些事 一劍照汗青 大明:開局救活馬皇後 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 鐵血黔軍:從抗戰到解放 碰到手就會變成女孩子是什麼鬼 悄然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