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得知自己也被利用後,終於開口:“他自稱‘教授’,隻在暗網聯係。說我弟弟的治療他已經安排,隻要我完成這些測試。”
根據她提供的信息,技術團隊追蹤到一個位於公海的通信浮標,但當警方趕到時,隻剩下被銷毀的設備。
“就像打地鼠遊戲,”陳健沮喪地說,“每次都快抓到了,又消失了。”
沈銳卻越來越興奮:“不,每次交手,我們都了解更多。他在測試我們的能力,我們也在研究他的模式。”
通過分析所有案件,小組發現一個地理模式:所有活動都圍繞濠鏡的五個點展開,形成一個五邊形。心理學家指出,這可能是某種儀式性或象征性的布局。
“查一下這五個點有什麼共同之處。”沈銳下令。
調查發現,這五個點都是濠鏡最早期的葡式建築所在地,地下有古老的水道係統。
跟蹤隊老手提出一個觀點:“老城區的地下通道四通八達,二戰時期還被用作防空洞和走私通道。如果有人想不露行蹤地活動...”
沈銳立即組織對地下通道係統的全麵搜查。在迷宮般的通道中,他們發現了一個被現代科技改造的秘密據點——牆上滿是屏幕和設備,中央是一個巨大的全息投影台,顯示著濠鏡的實時三維模型。
“這就是指揮中心。”沈銳說,“但他已經撤離了。”
技術團隊在廢墟中發現了一個未被完全銷毀的硬盤,恢複部分數據後,顯示出一個令人不安的計劃:“鏡麵階段二”——針對濠鏡年度最大的國際金融論壇。
論壇將有全球金融領袖參加,是展示濠鏡國際形象的重要事件。
“這才是真正目標。”沈銳麵色凝重,“所有之前的犯罪都是測試和分散注意力。”
鏡麵小組立即投入論壇安保工作。結合之前學到的所有經驗,他們設計了多層防護:既有最先進的技術監測,也有傳統的人力布控,還設置了精心設計的陷阱等待“教授”上鉤。
論壇當天,濠鏡戒備森嚴。當各國嘉賓齊聚一堂時,沈銳坐鎮指揮中心,監控每一個細節。
果然,攻擊開始了——但不是預期的方式:論壇會場的所有玻璃突然變成顯示屏,顯示濠鏡各關鍵設施的實時畫麵,然後一個個被“入侵”的畫麵出現:電網癱瘓、交通混亂、醫院緊急疏散...
嘉賓陷入恐慌!但沈銳保持冷靜:“是假的!全是合成影像!”
技術團隊迅速切斷外部信號連接,啟用備用係統。會場恢複正常,但恐慌已經造成。”
他望向窗外,震驚地看到濠鏡多個地標建築上的廣告牌同時被黑客控製,顯示出一行字:“你們的安全隻是幻覺。”
更令人不安的是,這些廣告牌同時釋放出一種特殊的頻閃光,引發大規模的光敏性癲癇發作!人群陷入混亂!
“醫療隊立即響應!”沈銳下令,“技術團隊追蹤信號源!”
混亂中,沈銳注意到一個異常:所有事件都是製造恐慌,但沒有實際傷害。這不符合之前的行為模式。
“他在測試社會恐慌反應!”沈銳恍然大悟,“所有這些都是實驗!”
他立即調整策略:不再被動防禦,而是主動引導。通過官方渠道發布冷靜信息,組織有序疏散,展示控製能力。
果然,攻擊逐漸停止。最後一條信息出現在所有屏幕上:“數據收集完成。直到下次測試。——”
事後分析顯示,這次攻擊沒有造成重大傷亡,但收集了大量珍貴的社會行為數據。
沈銳站在指揮中心,看著逐漸恢複秩序的城市,明白這場較量遠未結束。
“他不是在犯罪,是在做社會實驗。”他對鏡麵小組說,“我們需要理解他的實驗目的,才能預測下一次行動。”
通過分析所有數據,心理學家發現一個模式:每次測試都在測量特定壓力下的社會反應能力,像是在尋找崩潰的臨界點。
“他在尋找讓社會係統失效的最小必要力量。”李博士分析,“就像在尋找結構中的脆弱點。”
沈銳想起繼承者和德雷克的理念,但覺得這個“教授”更加危險——他不是要破壞或控製,而是要理解和量化社會本身的脆弱性。
當晚,沈銳收到一條加密信息:“你開始理解了。但理解不代表能阻止。——教授”
沈銳回複:“每個係統都有脆弱點,但人類社會的優勢在於適應和進化。你會看到我們的適應能力。”
他放下手機,召集鏡麵小組:“從今天起,我們不僅防禦,還要主動研究。我們要比他更了解這個社會,才能保護它。”
新的階段開始了。鏡麵小組不再是單純的執法隊伍,而成為了社會行為學和犯罪預防的研究前沿。
在光明與黑暗的交界處,一場關於社會本質的較量正在上演。
未完待續)
喜歡西湖謎案請大家收藏:()西湖謎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