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眼看向陳豹。
“無錫、江陰的士紳還在觀望,你們的兵,就紮在糧道旁。”
“商號的糧車再被堵,不用稟報,直接清道。清那些攔路的家丁,彆傷著運糧的夥計。”
三人齊聲應“是”。
甲葉碰撞的脆響在殿內蕩開,沉得像落地的銅。
待他們退去,陳明遇才從袖中掏出本冊頁。
封麵“吳王政權官員名冊”的字跡端方。
紙頁上每個名字旁都用朱筆標著派係。
“東林”二字占了大半,有些名字旁還畫了小圈,是他標注的“弘光舊臣”。
他指尖劃過“蘇州知府”“常州知府”的條目,語氣裡帶著點謹慎。
“這些老臣隻認錢謙益、馬純仁,張大人遞過去的任命,十有五六被駁回來。”
“理由都是‘非聖賢之徒,難掌一方’,他們是想把江南的知府位子,都攥在東林手裡。”
陳永華跟著上前。
手裡的賬冊比陳明遇的厚,每一頁都貼著商號的核查標簽,標簽上的船錨印鮮紅。
“張大人雖任吏部尚書,卻難撼東林盤根錯節的關係。”
他翻到某一頁,指尖點在“馬純仁”三字上,語氣微妙。
“不過近日倒有件奇事。錢謙益似是真心歸心,上月主動核查了自家田畝,補了欠商號的三百石糧稅。”
“反倒是馬純仁,成了留在南京的東林核心,這兩個月安插了三十多個門生進各部,尤其是戶部和禮部。”
鄭森捏著算珠的手頓了頓。
指腹貼著珠身的舊痕,想起了穿越前讀的《明史》。
書裡說馬純仁是南京城破時殉國的硬骨頭。
可如今,這人卻在安插舊部,攔著新製推行。
他把算珠放回腰間布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珠粒碰撞的脆響在殿內繞了圈。
“陳明遇,查馬純仁安插所有人的履曆,尤其是弘光朝的作為。”
他指尖點在案上的商號流水賬。
那上麵記著“無錫錢家占商號糧田百畝”“常州顧家扣織戶棉布五十匹”,字跡都是商號賬房一筆筆核出來的。
“看看這些人家中,有沒有占商號的糧田,有沒有扣織戶的棉布。”
“前明欠百姓的賬,不能再讓他們接著欠。”
陳明遇應了聲“遵旨”,轉身時,見殿外的陽光已穿透晨霧。
陽光落在太和殿的朱漆柱上。
柱上弘光朝的蟠龍舊痕,在光裡泛著淡紅。
此刻的江南,表麵平了暴動,底下卻藏著東林與新政權的暗勁,藏著農奴未散的怨氣,藏著商號要鋪遍江南的棉布。
甘輝的親兵隊已出了聚寶門。
十輛商號糧車跟在後麵,白米袋上的船錨標記在陽光下亮得實在,棉布包堆得像小山。
車旁的泉州夥計攥著算籌,正跟親兵算水路。
“到無錫得走三日,每日耗糧兩石,剛好夠路上吃,不浪費。”
“吳王說了,一粒米都不能糟踐。”
細碎的盤算聲裡,藏著鄭森能在亂世站穩的根。
不貪虛名,隻算實賬。
鄭森站在殿門口,望著糧車遠去的方向。
晨霧徹底散了,風裡帶著江南稻田的潮氣。
他抬手按住腰間的布囊,算珠在裡麵輕輕晃,指腹貼著那道流彈舊痕。
他深知鎮壓暴動不過是權宜之計,調兵協防也隻是權宜之策。
真正需要平定的,是東林心中的舊製,是士紳手中的特權。
喜歡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請大家收藏:()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