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定鼎正名_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12章 定鼎正名(1 / 2)

陳永華遞來的密信還攥在掌心,鄭森指尖摩挲著“黃道周”三字,眼底無過多波瀾。

他早料到此人不會輕易歸降,招降之舉本就是安撫金華人心、穩住局勢的權宜之計。

密信裡“三位將領暗中投誠”的字句,才是平定浙西的關鍵——黃道周的去留,本就不在他的核心謀劃之中。

鄭芝龍剛帶著兵符離府,府衙外碼頭的馬蹄聲漸遠。

鄭森走到窗邊,望著父親的玄色披風沒入杭州晨霧,心裡清楚,兩萬精兵今夜便會直奔蘭溪,浙西戰事已有著落。

福建有父親鎮守,浙東魯王政權已平,外部軍事壓力暫緩,可江南內部的隱憂仍在。

他未沉溺離彆,思緒迅速轉向士紳的觀望與百姓的困惑。

前幾日紹興農戶問商號夥計:“吳王管得了江南,清軍若來,咱們算哪朝的人?”

這話如刺紮在鄭森心頭。

唯有稱帝,給這方土地一個名正言順的華夏正統名號,才能讓士紳放下顧慮,讓百姓真正有靠山。

“備馬,回南京。”鄭森轉身對親兵說,語氣平靜,腳步卻比來時急促。

南京奉天殿雖蒙塵,卻是江南士紳心中“正統”的象征,在此稱帝,比杭州府衙更具分量。

踏入南京奉天殿,晨光斜灑金磚。

鄭森未看殘破窗欞,徑直走向案前,指尖下意識摸向腰間銅算珠——珠身鎮江水戰的舊痕硌著掌心,讓他驟然想起穿越前讀過的史書,多少帝王因權柄迷失本心。

張煌言捧著擬好的稱帝儀軌進來,指腹蹭過紙頁,上麵“承華夏正統,繼大明文脈”十個字,是他三易其稿而定。

紙頁邊緣留著反複攥筆的痕跡,墨跡深淺不一。

“寫這儀軌,我擱了三次筆。”張煌言見鄭森翻到“民生為本”的附注,主動開口,語氣帶著釋然。

“從前滿腦子‘複明’‘還我河山’,直到上周跟著商號夥計去蘭溪,見逃難百姓領到糧時哭著磕頭,才懂正統不在國號,在百姓溫飽、文脈延續。”

鄭森指尖點在“減免浙東半年糧稅”的字句上,指節不自覺泛白,目光裡藏著忐忑:“你考慮周全。”

“但減免糧稅的缺口,需讓商號從南洋貨利中補貼,賬目每月抄送府衙,不得含糊。”

他摩挲著儀軌邊緣,聲音輕了些:“權柄最易腐蝕人心,我怕今日許的承諾,日後會被繁雜政務磨平。”

“吳王放心。”張煌言躬身道,“臣願與錢謙益大人共掌儀軌執行,每一筆開支都用銅算珠核對,絕不辜負百姓。”

這時,親兵通報聲突然響起:“李成棟將軍到!”

李成棟進門時,甲葉上的浙東塵土簌簌落在金磚上。

他未顧上拍灰,單膝跪地,動作乾脆利落,銅釘撞得金磚“當啷”作響,指尖卻控製不住發顫。

這兩年跟著鄭森,他從人人鄙夷的降將,做到統兵萬餘的大將,早摸透這位吳王的性子——從不說空話,可他終究是反複易主之人,難免怕這份信任是鏡花水月。

寒冬前承諾的鬆江棉布甲,商號糧車準時送到;承諾弟兄頓頓飽飯,偏遠哨卡也未斷糧,可“侯爵”二字,還是讓他心頭打鼓。


最新小说: 我成了最有錢的公務員 重生後,放棄白月光轉追清純校花 重回92,從小樹林開始發家逆襲! 反派崽崽駕到,爆改親爹戀愛腦 官場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雲 太帥了美女都喜歡我怎麼辦 打賞返現,美女主播被我套路壞了 我有九層寶塔 官場言靈:我靠說話咒翻對家 重回五九:家人溫飽我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