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進了太常寺的官署。
官署裡早就準備好了紙、墨、筆、硯,還有幾個小吏專門伺候他。
甚至連他愛用的徽墨和宣州紙,都準備好了。
他鋪開紙,磨好墨。
腦海裡瞬間就有了戲文的框架。
他知道,要想讓戲文受歡迎,就得有“衝突”和“細節”,還得讓老百姓聽得懂。
他特意找小吏要了最近南京街頭流行的《包公案》話本。
模仿裡麵的說白風格——把“弑侄奪妻”寫成“惡叔欺孤”,把“穢亂宮闈”寫成“奸賊戲太後”,讓百姓一聽就懂,一罵就解氣。
第一出戲叫《玉階恨》。
他設計了“豪格賜死”的場景:多爾袞在朝堂上,拿著偽造的“豪格通敵信”,逼著順治帝下旨。
順治帝才七歲,嚇得躲在龍椅後麵哭。
多爾袞直接搶過玉璽,蓋了印。
豪格死後,多爾袞又在靈堂上,對博爾濟吉特氏動手動腳。
最後讓親兵把她架回自己府裡。
為了讓場景更逼真,他還加入了“宮女竊聽”的細節。
一個小宮女躲在柱子後麵,把多爾袞的惡行聽得清清楚楚。
後來偷偷跑出宮,把事情告訴了街頭的百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二出戲叫《阿巴亥》。
他寫了皇太極逼阿巴亥殉葬的往事:皇太極在努爾哈赤死後,拿著“遺詔”,逼著阿巴亥上吊。
阿巴亥哭著求皇太極,說自己還有兩個兒子多爾袞和多鐸)要養。
皇太極卻冷笑著說“先帝的遺詔,不能改”。
多爾袞當時隻有十五歲,躲在門外看著母親死去。
暗暗發誓“一定要報仇”。
這出戲既突出了皇太極的“狠”,又為多爾袞後來的“亂政”找了借口。
讓百姓覺得多爾袞的惡行是“報應”,也讓戲文更有戲劇性。
第三出戲叫《宮闈秘》。
他寫了多爾袞和孝莊太後的私情:孝莊為了保住順治的皇位,不得不去求多爾袞。
兩人在宮宴後,在禦花園的涼亭裡私會。
孝莊哭著說“隻求王爺護著皇上”。
多爾袞卻笑著說“隻要太後肯依我,彆說護著皇上,就是讓我當皇上,也不是不行”。
這時候,順治帝偷偷跑出來,看到了這一幕。
又怕又恨,卻不敢出聲,隻能偷偷哭著跑回寢宮。
這出戲最狗血,也最符合百姓的口味。
阮大铖甚至還寫了一段孝莊和多爾袞的對唱,用詞曖昧。
比如孝莊唱“王爺若肯護龍庭,奴願伴君到天明”。
多爾袞唱“隻要太後心相印,天下權柄我與卿”,讓戲文更有吸引力。
阮大铖寫戲的時候,幾乎到了忘我的地步。
他每天隻睡兩個時辰。
餓了就吃點饅頭。
渴了就喝點茶水。
連頭發都忘了梳。
小吏勸他歇會兒,他卻說“耽誤了陛下的大事,你我都擔待不起”。
寫到《玉階恨》裡多爾袞搶博爾濟吉特氏的情節時,他甚至忍不住哭了。
不是為博爾濟吉特氏難過,是為自己難過。
他想起自己早年在南明的日子,也是這樣“苟且偷生”,被人罵“奸臣”。
現在終於有機會靠戲文翻身,他不能錯過,也不敢錯過。
喜歡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請大家收藏:()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