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石糧?”鄭森冷笑一聲,打斷他的話,語氣裡滿是嘲諷。
朕查了,你那年捐的糧,一半是發黴的陳糧,另一半是從佃戶手裡強征的。
大明養你們三百年,從洪武年二十多戶,到崇禎末年幾十萬口,朝廷每年三分之一賦稅都花在你們身上。
可你們呢?朱翊鏐在山東青州,把佃戶的女兒搶來當丫鬟,死了就扔去亂葬崗;朱由崧雖死,留下的畫舫仍在吸百姓的血——你們哪點配稱“宗室”?
他站起身,走到朱翊鏐麵前,居高臨下地看著他。
“你在青州的莊園,每年逼佃戶交七成租子,有農戶交不上就拆人房子,這事你敢不認?”
朱翊鏐嚇得渾身癱軟,銀票從袖管裡掉出來,他慌忙去撿,卻被鄭森一腳踩住手。
“陛下……臣錯了……臣願意捐錢……捐田……”
鄭森掃過滿地的藩王,聲音更厲:“李自成破洛陽時,百姓為什麼生吃福王?不是百姓狠,是你們太貪!”
把百姓骨髓吸空了,還想讓他們念大明的好?
大夏不養蛀蟲,更容不得你們——哪怕是死了的藩王,遺留的不義之財也得吐出來!
當天下午,鄭森下了旨:前明藩王勳貴全廢為庶民,非法田產、金銀儘數查抄,朱由崧遺留的畫舫、私田一律沒收,交由地方官府分予流民;曾欺壓百姓、貪墨糧賦者,杖責三十流放嶺南;子孫三代不得為官,田產不得超五十畝。
同時讓內閣輔臣李寄帶著戶部、刑部官員,去各地督辦分田和財物處置。
他特意交代李寄,“遇到地方官阻撓,先革職再上報”。
因為他知道,王懷仁這類幫藩王打理財物的官員,肯定會暗中作梗。
李寄剛到蘇州,就撞上了硬茬。
蘇州知府王懷仁捧著“為百姓請命”的折子,攔在衙門口,說“朱由崧財物若沒收,恐傷宗室舊臣之心,亂了地方秩序”。
李寄沒跟他廢話,直接拿出錦衣衛查到的賬冊,上麵記著王懷仁幫朱常淓轉移田產、代管朱由崧畫舫租金的明細,還有他私吞租子的記錄。
王懷仁臉瞬間白了,剛想求饒,就被李寄派來的兵丁綁了起來。
消息傳開,蘇州的佃戶們湧到衙門口,舉著“謝陛下恩典”的牌子,連呼“青天大老爺”。
分到田和財物補償的百姓裡,有個叫陳二的年輕農戶,家在河南商丘,之前跟著流民逃到江南,現在分到三畝水田,還領到了朱由崧畫舫變賣後分的五兩銀子。
他連夜趕回去,把埋在地下的農具挖出來,第二天一早就下了地。
他媳婦抱著剛領到的種子,抹著眼淚說:“這輩子終於有自己的地了,還有銀子補貼家用,再也不用逃荒了。”
這樣的場景,在江南、河南的鄉村裡,每天都在上演。
喜歡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請大家收藏:()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