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殿內,陳永華捧著密信快步闖入。
“陛下,陝甘潛伏的錦衣衛探子傳回加急信!”
鄭森放下手中的政務奏折,展開信,字句如驚雷在殿內炸響。
丁國棟聯合回族首領米喇,上月在甘州豎起反周大旗,麾下五萬聯軍囊括了西北各族健兒。
先是突襲平涼府,守軍主將戰死,糧草被劫。
繼而轉攻鳳翔府,三日破城。
如今兵鋒已抵西安府臨潼縣,距西安城僅五十裡,沿途州縣望風而降。
更關鍵的是,大周皇帝吳三桂的十萬主力正陷在四川泥潭。
與南明劉文秀、李定國、楊展部在重慶府展開拉鋸戰。
吳三桂親率中軍三次強攻南明防線,皆被李定國的“大象陣”擊退。
連他的貼身護衛統領都戰死了,坐騎也被流箭射中肩胛。
如今困在營中養傷,彆說回援關中,連穩住四川戰局都難。
陝西大周守軍名義上有八萬,實則半數是臨時征召的鄉勇,連像樣的甲胄都沒有。
剩下的三萬正規軍也是吳三桂早年收編的殘部,戰力羸弱。
如今已龜縮在西安城內,連發十二道加急軍報。
隻換來吳三桂“固守待援,敢言棄城者斬”的空詔。
鄭森指尖在“西安”上反複摩挲,眼底閃過銳利的光芒。
吳三桂這是真正陷入了南北兩線作戰的死局。
而這正是他收複關中的千載難逢之機。
馬進忠在洛陽駐軍五萬,其中近兩萬是陝甘籍將士。
上月還聯名上書請戰,說“願以血肉之軀複故土”。
如今軍心士氣正盛。
“傳五軍都督府將領議事,即刻!”
鄭森合上密信,語氣威嚴如鐵。
“讓馮首輔和洪旭也一並過來,糧草調度需戶部當場議決,政務統籌亦需首輔定奪。”
片刻後,鄭鴻逵、施福、王永強三人疾步入殿。
甲胄碰撞的脆響打破了殿內的沉靜。
內閣首輔馮厚敦與戶部尚書洪旭緊隨其後。
洪旭手裡捧著糧庫賬簿。
馮厚敦則攜著各地政務簡報。
案上早已鋪開關中輿圖。
潼關、蒲津渡、西安的位置被紅筆圈出。
旁邊還貼著各城守軍的兵力標注與地方民情摘要。
“陛下,丁國棟這反戈一擊,簡直是天助我大夏!”
施福剛站穩便上前一步,手指重重戳在輿圖上西安的位置。
“吳三桂腹背受敵,四川戰事膠著,關中已成無防之境!”
“臣剛收到錦衣衛的補充探報,陝西那八萬守軍水分大得很。”
“三萬正規軍裡有一萬是前明降兵,對吳三桂本就心懷不滿;五萬鄉勇更是強征來的,家裡多在臨潼一帶。”
“如今丁國棟兵臨城下,他們早想著棄城回家了,這是收複關中的最佳時機!”
王永強猛地往前湊了半步,聲音因激動微微發顫。
他本是陝北義軍首領,兩年前帶著千餘部下來投。
家鄉延安府正是被吳三桂當年引清軍攻破,至今還有親戚在西安城內受苦。
“陛下,臣請戰!”
他躬身叩首。
“臣的舊部還有三百多人散在蒲州、渭南一帶。”
“上個月還托人帶信說,西安城內的周軍天天抓壯丁,百姓怨聲載道。”
“隻要我軍一到,他們願做內應開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