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吳三桂後院起火,我軍西進定能一舉收複故鄉,讓鄉親們不再受周軍欺壓!”
鄭鴻逵卻皺起眉頭,伸手按住輿圖上“丁國棟”,語氣沉緩如河。
“永強,施將軍,不可隻看有利一麵。”
“丁國棟此人反複無常,當年先降清,任甘州副將。”
“三年前見清軍勢弱又反清,自稱‘涼王’。”
“如今見吳三桂陷入困境,又摔兵攻打,他眼裡有自己的野心。”
他從袖中掏出密信,展開在案上。
“這是去年錦衣衛查訪的結果,丁國棟的五萬聯軍裡,回族首領米喇的部眾占了三萬。”
“兩人隻是臨時結盟,米喇想借丁國棟對抗吳三桂,丁國棟想利用回族的兵力擴張地盤。”
“咱們若出兵西安,萬一丁國棟趁機搶占潼關、蒲州這些要隘。”
“或者等咱們與周軍打得兩敗俱傷時突然倒戈,截斷我軍糧道。”
“到時候腹背受敵,後果不堪設想!”
“鄭將軍所言固然有理,但戰機稍縱即逝!”
施福立刻反駁,俯身從洪旭手中拿過河南糧庫清單,手指點在密密麻麻的數字上。
“吳三桂在四川至少還得困一個月。”
“這一個月就是咱們的時機。”
“若等他從四川撤軍,哪怕隻回來三萬主力,再聯合丁國棟的五萬聯軍。”
“咱們再想取關中,就得付出十倍代價!”
他話鋒一轉,語氣添了幾分急迫。
“但糧草確實是難題。”
“河南剛遭過水災,雖然災情平複了,但黃河修繕和改道工程每月要耗糧十萬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得留十五萬石賑災糧防秋汛。”
“洛陽糧庫現存糧八十萬石,頂多能擠出四十萬石供西征軍。”
“按五萬大軍每日耗糧五百石算,隻夠支撐兩百五十天。”
“可咱們必須速戰速決,最多一個月拿下西安,否則糧草必斷!”
洪旭連忙補充。
“施將軍說得對。江南漕糧本月剛運走一批,下批要十日才能到洛陽。”
“湖廣的糧雖充足,但調運到河南至少要半月,沿途還需防備流寇襲擾。”
“確實隻能支撐短期戰事。”
“且戶部目前可調度的運糧民夫僅三千人,若要加急轉運,還需臨時征召。”
“這又要耗費額外糧草。”
馮厚敦這時開口,語氣沉穩兼顧全局。
“洪尚書所言糧草困境是實,且河南剛經災荒,民心尚未完全安定。”
“若西征軍沿途征調民力過甚,恐引發民怨,動搖後方根基。”
“臣以為,既要抓住戰機,亦需兼顧民生與糧草調度,不可顧此失彼。”
殿內一時陷入沉默。
隻有鄭森指尖敲擊禦案的聲響,節奏沉穩,每一下都敲在眾人心上。
他目光在輿圖上反複流轉。
從西安城的防禦標注——城牆高兩丈,有四座城門,周軍在西門布防最嚴。
因為正對丁國棟的進軍方向。
到潼關的地形——兩山夾一河,確實是一夫當關的天險。
但周軍守將是吳三桂的族侄吳應麟,此人貪酒好色。
再到蒲津渡的水文——此時是枯水期,水位低,便於步兵渡河。
且渡口守軍僅一千人,多是鄉勇。
鄭森認為施福的戰機論沒錯,窗口期確實隻有一個月。
喜歡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請大家收藏:()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