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溥“皇上寫《捕蝗詩》時特意加了句勿害吾民如害蝗,就是怕使臣借著捕蝗搜刮百姓。當時地方官看了詩,誰還敢亂來?比發十道聖旨都管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楊士奇“修預備倉那招更絕,用官錢買糧存著,荒年一開門,百姓就有活路。不像後來有些時候,糧倉看著滿,真到用時全是空殼子。”
朱祁鎮“爸爸這是把民為邦本刻在腦門上了啊!我後來也想學著免賦稅,可惜總被人糊弄……”
朱祁鈺“哥你那是沒抓到重點。爸爸這是標本兼治,既免稅又修倉,還盯著官員彆作妖,比你光喊口號強。”
秦良玉“這才是治國樣子!停不必要的支出,把錢花在百姓身上,比囤著國庫發黴強。捕蝗都怕傷著農民,這份心,百姓能記一輩子。”
徐達“當年我帶兵經過災區,就盼著官府能有口糧救濟。瞻基這招預備倉,比啥強軍政策都貼心——老百姓吃飽了,誰還願意造反?”
海瑞“停采木以節省開支,修糧倉以應對荒年,告誡使臣以安撫百姓,這些都是仁政的舉措。宣德皇上‘思田裡三農’這句話,不是空話,後世應當效仿。”
朱瞻基“當時就瞅著工部采木花得太狠,與其蓋宮殿,不如給百姓留口飯。至於捕蝗,小時候跟著爺爺看過農家的疾苦,知道蝗蟲可怕,貪官更可怕——寫詩就是想讓他們長長記性。”
朱棣“這才叫守江山!比你爸光想著省錢強,他那是怕花錢,你這是把錢花在刀刃上。”
朱高熾“爸,我那也是省著花!不過瞻基這安排,確實比我周全。”
朱瞻基“1432年,宣德七年三月庚申,我下了詔書推行寬恤百姓的政策。同月又告知禮部,覺得官田賦稅太重,該減免三成,還告誡各部好好落實。
六月,叫停了太監去西北邊境賣馬的事。也是這個月,我寫了三十五篇《官箴》,用來約束和警示百官。
秋天,還減免了嘉興、湖州等受水災地區的賦稅。1433年,宣德八年,也減免了不少災區的賦稅。”
朱厚照“官田減賦、停太監賣馬,還寫《官箴》訓誡?宣德爺這是給百官發‘行為規範手冊’啊。”
楊榮“皇上寫《官箴》時,特意給六部各量身定做了一篇,比如給戶部的是‘民脂民膏,取之有度’,給刑部的是‘慎刑恤獄,勿逞私意’,當時大臣們人手一份,跟現在學生背校規似的。”
楊士奇“停太監賣馬最解氣!以前那些太監去邊境,名義上是賣馬,實際是敲詐,邊將敢怒不敢言。皇上一道諭旨叫停,邊軍都喊萬歲,比打場勝仗還痛快。”
秦良玉“宣德皇上一邊寬恤百姓,一邊約束百官,這種恩威並施比光喊口號有用多了。”
徐達“當年我就恨那些盤剝百姓的貪官!瞻基這招減賦+訓官辦法,雙管齊下,比我當年砍幾個貪官管用——百姓日子好過了,官員不敢胡來,天下才能安穩。”
海瑞“官田減賦,緩解百姓困境。停太監賣馬,革除政務弊端。作《官箴》,端正官員風氣。宣德皇上這些舉措,真是治世之道,後世帝王應當把這當作準則。”
朱瞻基“當時就覺得,官田賦稅太重,百姓扛不住,太監賣馬擾亂邊防,必須叫停。至於《官箴》,就是想告訴他們,當官不是為了享福,是為了辦事——彆忘了自己是誰。”
朱棣“說得好!當官的要是忘了本,留著有什麼用?比你爸強,他就隻會勸,那性子,頂多歎口氣。”
朱高熾“爸,我那是講道理!不過瞻基這剛柔並濟,確實比我有魄力。”
朱瞻基“朱棣爺爺,在我宣德朝時,我還讓鄭和下西洋呢,不過這是他人生當中最後一次了。”
朱厚照“哦,那你展開說說!”
朱瞻基“不好意思,到點了,秦良玉有勞了。”
朱厚照“……那你說出來乾嘛?還不如明天說。對了,怪不得成祖爺沒說話,肯定知道到點了,就等我問吧,你們家太壞了!”
朱厚熜“堂兄,他們家還是你家啊,都是咱朱家嘛。”
朱厚照“要你多嘴!”
朱棣“鄭和還出征啊,那好,明天繼續。”
秦良玉“都聊完了吧,那我拍板嘍,我也想了解鄭和下西洋,那明天繼續吧!”
“啪!”
秦良玉“預知後事咋個樣,恁就繼續關注下一章唄!”
朱瞻基邀請鄭和加入群聊
喜歡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請大家收藏:()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