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風帶著燥熱掠過草原,吹得鹽湖的白晶微微發亮。李硯站在鹽湖邊緣,看著一隊隊商隊趕著駝馬離開,駝鈴的叮當聲在曠野裡傳得很遠——這些商隊裡,有一半是草原各部落的人,另一半,則是來自大周邊關的中原商人。
與大周的貿易,是他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草原缺鐵,缺工匠,缺精良的兵器鎧甲,這些都是“神鷹部”想要進一步壯大的短板。而大周雖然戰亂不休,卻有著草原難以比擬的冶鐵技術和能工巧匠。用鹽湖產出的雪白精鹽去換這些東西,是再劃算不過的買賣。
“大可汗,周人商隊到了。”一個負責聯絡的族長匆匆來報,臉上帶著幾分興奮。
李硯點點頭,轉身向交易營地走去。所謂的交易營地,是他在鹽湖與草原邊境之間劃出的一片空地,用木柵欄圍了起來,灰影的狼群在周圍巡邏,確保交易安全。
剛到營地門口,就看到十幾個穿著中原服飾的商人正圍著一堆貨物忙碌。為首的是個留著山羊胡的中年男人,看到李硯,立刻堆起滿臉笑容,拱手行禮:“在下王二,見過大可汗。”
這王二是李硯接觸最多的中原商人,據說背後有大周邊關勳貴撐腰,膽子極大,不僅敢賣糧食、布匹,連兵器鎧甲都敢偷偷運來。
“王掌櫃這次帶了什麼好東西?”李硯開門見山。他對中原的繁文縟節沒興趣,隻關心實際利益。
王二拍了拍手,幾個夥計立刻掀開蓋在貨物上的帆布,露出裡麵的東西:一疊疊鐵甲、一把把彎刀、一箱箱箭矢,甚至還有幾副完整的鎧甲,在陽光下閃著冷冽的光。
“大可汗請看,這些都是上好的镔鐵打造,刀能劈石,甲能防箭。”王二拿起一把彎刀,耍了個刀花,“還有這些工匠,都是在下好不容易從關內尋來的,有鐵匠、木匠、皮匠,個個手藝精湛。”
李硯的目光落在那幾個縮著脖子的工匠身上。他們穿著粗布衣衫,臉上帶著惶恐,顯然是第一次來到草原。在中原,工匠地位低下,甚至不如家奴,被販賣是常有的事,隻是沒想到王二竟能弄來這麼多。
“鹽,按上次的價。”李硯指著那些兵器鎧甲和工匠,“這些,我全要了。”
王二眼睛一亮,連忙點頭:“大可汗爽快!這些東西,夠換五百石精鹽了。另外,在下還帶了些中原的種子和農具,大可汗要不要看看?”
李硯來了興趣。他空間裡的糧食雖多,卻也想試試在草原推廣中原的耕種技術。“拿來看看。”
王二連忙讓人呈上種子和農具。有耐旱的粟米種子,有鋒利的鋤頭、鐮刀,還有幾本講解耕種的小冊子。李硯翻看了幾頁,雖然大多是基礎內容,卻也能給部落裡的農人一些啟發。
“這些也換了。”李硯大手一揮。對他來說,精鹽取之不儘,用這些換中原的技術和人才,穩賺不賠。
交易很快完成。五百石雪白的精鹽被裝上商隊的駝馬,而那些兵器鎧甲、工匠、種子則被“神鷹部”的人小心翼翼地運回王城。王二看著堆積如山的精鹽,笑得合不攏嘴——這些鹽運回關內,能賣出十倍的價錢,足夠他背後的勳貴賺得盆滿缽滿。
“大可汗,下次要不要來點好東西?”王二湊到李硯身邊,壓低聲音,“我能弄到工部造的強弓,還有……甲士。”
李硯挑眉。工部造的強弓,那可是大周軍隊的製式裝備,威力遠超草原的普通弓箭;而“甲士”,說白了就是逃兵或被販賣的士兵,這些人懂戰陣,能訓練新兵,價值比工匠還高。
“有多少要多少。”李硯的聲音冰冷,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他知道,這種交易在太平盛世絕無可能,隻有大周這種亂世,才會有勳貴為了私利,敢販賣軍械和士兵。他沒興趣管大周的死活,隻知道這是“神鷹部”變強的機會。
王二眼睛裡閃過一絲貪婪:“好說,好說,下次來,保證讓大可汗滿意。”
送走王二的商隊,李硯立刻帶著新換來的工匠和兵器回到王城。
工匠們被直接送到工匠營,李硯給他們安排了單獨的帳篷,分發了充足的糧食和鹽巴,還允許他們帶上家眷如果有的話)。
“在這裡,隻要好好乾活,沒人會虧待你們。”李硯對領頭的老工匠說,“我要你們打造最好的兵器、鎧甲,還有……反曲弓。”
老工匠先是一愣,隨即連連點頭。他沒想到這個草原大可汗竟知道反曲弓——這種弓威力大、射程遠,是騎兵的利器,中原隻有精銳部隊才能配備。能有充足的鐵料和安穩的環境打造兵器,對他這種匠人來說,已是難得的待遇。
“小人一定儘力!”老工匠躬身應道,眼裡的惶恐漸漸被興奮取代。
李硯滿意地點點頭。他沒指望這些工匠立刻造出多麼精良的兵器,隻要他們能將草原現有的冶鐵、鍛造技術提升一個檔次,就足夠了。
而那些換來的兵器鎧甲,則被他交給了神衛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換上!”李硯站在操練場上,看著士兵們穿上鐵甲、拿起彎刀,眼神裡充滿了期待。
神衛營的士兵們大多穿慣了皮甲,第一次穿上鐵甲,雖然沉重了不少,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他們揮舞著新換來的彎刀,劈砍之間,風聲呼嘯,威力比之前的劣質彎刀強了數倍。
“這才像話。”李硯看著隊列整齊的鐵甲士兵,心裡暗暗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