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再次覆蓋草原,將廣袤的大地染成一片蒼茫。神鷹部的王城籠罩在白雪之中,卻比往年更加熱鬨——來自各個部落的使者穿梭於帳篷之間,帶著貢品和臣服的誠意,等待著大可汗的召見。李硯坐在溫暖的議事帳內,看著案上鋪開的草原全圖,指尖劃過那些已經被標注為“神鷹屬地”的區域,眉頭微微蹙起。
統一草原的喜悅尚未褪去,治理的難題便接踵而至。
這片土地太廣闊了,從東部的鹽湖到西部的黑石山脈,從南部的邊境草原到北部的凍原,縱橫數千裡,部落星羅棋布,習俗各不相同。僅憑王城的力量,根本無法有效管轄。就像牧民無法將所有牛羊都圈在一個圍欄裡,他也不可能讓所有部眾都聚居在王城周圍——草原的承載力有限,過度集中隻會引發新的矛盾。
“是該分封了。”李硯低聲自語,腦海裡浮現出匈奴的左右賢王製度。當年匈奴能稱霸草原,靠的就是這種“分封而治”的模式:大可汗居中統領,左右賢王分治東西,既保證了中央的權威,又能讓地方因地製宜,靈活治理。
他召來所有核心將領和部落族長,議事帳內頓時擠滿了人,濃重的羊毛味和汗味混雜在一起,卻沒人敢發出半點聲響。
“草原太大,我一人難以兼顧。”李硯的目光掃過眾人,“今日召集你們,是要定下分封之事。”
帳內眾人先是一愣,隨即露出激動的神色。分封意味著權力和土地,是每個草原漢子夢寐以求的榮耀。
“巴特爾,你隨我最早,戰功最著,封為左賢王,統轄東部草原,駐地就設在鹽湖附近,掌管鹽利和與中原的貿易。”李硯首先點了巴特爾的名字。
巴特爾猛地站起身,單膝跪地,聲音因激動而沙啞:“謝大可汗信任!巴特爾定不負所托!”他是李硯一手提拔起來的,對李硯忠心耿耿,由他鎮守東部,李硯最是放心。
“木合亞,你沉穩持重,封為右賢王,統轄西部草原,駐地在黑石山脈,防備西陲的零散部落和可能的異動。”李硯又點了木合亞的名字。木合亞是早期歸順的部落首領,熟悉西部地形,做事滴水不漏,是鎮守西疆的合適人選。
木合亞同樣跪地領命,臉上帶著敬畏和感激。
除了左右賢王,李硯還分封了四位“萬戶長”,分管南北中三部和王城周邊,各領一萬戶部眾,擁有征稅、練兵之權,但必須定期向王城繳納貢品,戰時聽從大可汗調遣。
“記住,你們的權力是我給的。”李硯的聲音陡然轉厲,“若有二心,或苛待部眾,休怪我收回封地,嚴懲不貸!”
“我等不敢!”被分封的將領們齊聲應道,額頭貼在冰冷的地麵上,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們知道,這位大可汗既能給予榮耀,也能輕易剝奪一切。
為了防止分封後出現尾大不掉的局麵,李硯還定下了製衡之策:左右賢王和萬戶長互不統屬,遇大事需共同商議;王城設立“議事會”,由各部首領和老將組成,監督地方事務;每年冬末,各封地需派質子前往王城,名為“學習”,實為牽製。
這些製度雖簡單,卻在中央與地方之間築起了一道平衡的堤壩,既能讓地方充分發揮能動性,又能確保王權的穩固。
分封之事塵埃落定,各部首領帶著任命和賞賜返回封地,草原上的行政體係漸漸運轉起來。左賢王巴特爾在鹽湖附近築起了“鹽城”,加強鹽礦的管理和貿易的規範;右賢王木合亞在黑石山脈修建了堡壘,清剿殘餘的敵對勢力;四位萬戶長也各自整頓部眾,劃分牧場,草原漸漸恢複了秩序。
李硯則留在王城,處理核心事務。他廢除了各部落原本的繁雜稅賦,統一規定:每戶每年繳納牛羊各一頭,或等價的皮毛、糧食,既減輕了部眾的負擔,又保證了王城的物資供應。他還下令在各封地推廣中原的耕種技術和工匠技藝,讓草原的生產力緩慢提升。
冬日的草原閒得發慌,戰事停歇,放牧的活計也少了,部眾們大多待在帳篷裡,靠著儲存的肉乾和奶酪過冬。李硯的日子卻依舊忙碌,除了處理政務,更多的時間花在了軍隊建設上。
神衛營被拆分為三部分:一部分由他親自統領,駐守王城;一部分劃歸左賢王,保護東部貿易線;一部分劃歸右賢王,鎮守西部邊疆。鐵鷹衛作為核心戰力,依舊由他直接掌控,駐紮在王城附近,隨時準備馳援各地。
“現在不缺肉乾了,卻缺茶葉和青菜。”李硯看著案上的肉乾,皺起了眉頭。草原飲食多為肉類和奶製品,油膩上火,茶葉能解膩去油,青菜能補充維生素,都是牧民不可或缺的東西。以前部落規模小,還能靠與中原貿易勉強維持,如今部眾數萬,這點茶葉和青菜根本不夠分。
“必須想辦法解決。”李硯立刻召見負責與中原貿易的王二。
王二聽聞大可汗急需茶葉和青菜種子,拍著胸脯保證:“大可汗放心,茶葉好辦,關內世家有不少茶園,我能弄到;青菜種子更容易,各種耐寒的菜籽都有,開春就能播種。隻是……”他搓了搓手,露出貪婪的神色,“這茶葉和種子價格可不低,需要用更多的鹽和皮毛來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隻要東西好,價錢不是問題。”李硯毫不猶豫。他空間裡的鹽取之不儘,草原上的皮毛更是堆積如山,用這些換茶葉和種子,劃算得很。
很快,王二就運來了數十車茶葉和各種菜籽。茶葉大多是粗茶,卻也足夠牧民飲用;菜籽則包括蘿卜、白菜、芥菜等耐寒品種,適合在草原的春天播種。
李硯立刻下令,將茶葉分發給各封地,每戶每月定量供應;菜籽則交給農人種,在王城周邊開墾出一片菜園,準備開春播種。
“等開春了,讓各封地都學王城的樣子,種些青菜。”李硯對農官說,“草原雖然寒冷,但夏天的日照時間長,青菜應該能長起來。”
農官連連應是,心裡卻沒底——草原上從來沒人種過青菜,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冬日的草原並非一片祥和。一些不願臣服的部落,趁著大雪封山,向北遷徙,試圖躲進凍原,等待時機卷土重來。李硯早已通過青雲的偵查得知了他們的動向,卻沒有派兵追擊。
“讓他們走。”李硯對將領們說,“凍原環境惡劣,能活下來的沒幾個。就算活下來,也成不了氣候。現在去追,隻會白白損失兵力,得不償失。”
他說得沒錯。那些北遷的部落很快就消失在了茫茫雪原中,再也沒有傳來任何消息,大概率是凍死、餓死在了凍原裡。而留下的部落,則在神鷹部的統治下,漸漸習慣了安穩的生活——有鹽吃,有肉乾,冬天還有茶葉解膩,比以前四處征戰、朝不保夕的日子好太多了。
“現在的草原,真成了我們的牧場。”李硯站在王城的土牆上,望著遠處白茫茫的草原,心裡感慨萬千。
曾經的敵對部落消失了,零散的小部落臣服了,南北東西都納入了神鷹部的版圖。牧民們趕著牛羊,在劃定的牧場上悠閒地放牧;商隊在鹽道上穿梭,帶來中原的貨物,運走草原的特產;孩子們在雪地裡嬉戲,笑聲傳遍了整個營地。
這種平靜的日子,是他以前從未想過的。
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沉迷於征伐,更多的時候,是坐在巨靈背上的“行宮”裡,看書從大周換來的雜記)、處理政務,或者隻是看著草原的雪景發呆。玄風偶爾會來陪他,趴在“行宮”外曬太陽;青雲則在高空盤旋,像一個忠誠的衛士。
“要不要南下?”這個念頭偶爾會閃過李硯的腦海。中原戰亂不休,正是入主的好時機。但他很快就否定了這個想法——他現在不需要那麼多人口,神鷹部的戰力已經足夠強大,貿然南下隻會陷入中原的泥潭,得不償失。
“先守住草原再說。”李硯打定主意。等春天來了,種出青菜,推廣耕種,讓部眾們的生活再安穩些;等鐵鷹衛再訓練得精銳些,工匠營能造出更精良的兵器;等他的孩子們長大些……
他的帳下已經有了幾個懷孕的妃子,其中白鹿部的那個妃子已經生下了一個兒子,被他取名為“李蒙”,意為“像草原一樣遼闊”。這個孩子的出生,讓整個神鷹部都為之歡慶,也讓李硯的心更加安定。
冬末的最後一場雪落下時,各封地的質子如期抵達王城。這些質子都是各部首領的兒子或弟弟,年紀不大,卻個個眼神警惕,帶著少年人的倔強。
李硯沒有苛待他們,而是讓他們與自己的兒子一起,跟著老祭司學習文字和草原的曆史,跟著神衛營的士兵學習騎射。他要讓這些質子從小就認同神鷹部的文化,將來回到各自的封地,成為維係草原統一的紐帶。
“草原的未來,在他們身上。”李硯看著那些在雪地裡操練的少年,心裡充滿了期待。
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雪開始融化,露出下麵枯黃的草芽。牧民們開始為放牧做準備,農人們則忙著翻耕土地,準備播種青菜種子。工匠營裡,新一批的兵器正在趕製,鐵鷹衛的操練也更加頻繁。
李硯站在土牆上,感受著風中的暖意,知道新的一年即將開始。
分封的製度已經穩固,部眾的生活漸漸改善。
喜歡逃荒是不可能的請大家收藏:()逃荒是不可能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