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百工入漠北_逃荒是不可能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4章 百工入漠北(2 / 2)

“大可汗似乎對那些工匠和書籍,比對臣妾還上心。”新婚之夜,昭陽公主半開玩笑地說。

李硯放下手中的《農桑輯要》,笑道:“公主是本汗的妻子,自然重要。但工匠能造器物,書籍能傳智慧,這是神鷹部長遠的根基,缺一不可。”

昭陽公主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隨即釋然:“臣妾明白了。若大可汗有需,臣妾帶來的侍女中,有幾個識字的,可去書館幫忙抄書。”

“好。”李硯點頭,對這位公主多了幾分欣賞。

和親的消息很快傳遍天下,大周的藩王們雖心有不甘,卻也不敢輕易招惹神鷹部,紛紛派使者送來賀禮,其中不少人效仿皇室,送來工匠和書籍,隻求李硯不要插手中原事務。

李硯照單全收,卻也沒閒著。他讓百工營的工匠們改良兵器——用中原的淬火之法打造長矛,射程更遠;用西域的镔鐵製作甲胄,防護更強;甚至讓紡織工匠與草原婦女合作,用羊毛織出厚實的氈布,既保暖又耐磨,深受士兵們喜愛。

書館裡,中原儒生開始教授草原子弟讀書寫字,孩子們用狼毫筆在竹簡上歪歪扭扭地寫下自己的名字,雖然生澀,卻充滿了新奇。老祭司們也開始學習中原的曆法,將草原的節氣與中原的農時結合起來,指導牧民們何時放牧、何時儲備糧草。

“以前隻知道跟著水草走,現在才明白,原來天上的星星也能告訴我們該做什麼。”一個老牧民看著書館裡的星圖,感慨道。

李硯偶爾會去書館聽課,聽儒生講中原的曆史,講商湯周武,講諸子百家。他發現,大周三百年的積澱,不僅有技藝,更有治國的智慧——雖然大周末年腐朽,但早期的典章製度,如“分封製”“井田製”,稍加改良,便可用於草原的治理。

“草原與中原,雖習俗不同,卻有共通之處。”他對身邊的巴特爾說,“我們既要保持草原的勇猛,也要學中原的智慧,才能長久。”

巴特爾似懂非懂,卻用力點頭——他相信大可汗的判斷。

隨著時間的推移,磐石城越來越繁華。百工營的作坊裡,瓷器燒製成功,雖不如中原精美,卻也遠銷西域;鐵匠鋪裡,新造的鐵犁讓草原的耕地效率提高了一倍;書館裡,越來越多的草原子弟能讀書寫字,甚至有人開始嘗試用中原的詩歌體裁,吟唱草原的風光。

昭陽公主也漸漸融入了草原生活,她向草原婦女傳授中原的刺繡技藝,又將草原的奶製品做法帶回中原,成了連接兩地的紐帶。她還為李硯生下了一個兒子,李硯取名為“李華”,意為“華夏與草原相融”。

這日,李硯正在百工營查看新造的連弩,王晏突然求見,神色慌張。

“大可汗,大周……出事了。”王晏遞上一封密信,“北方藩王起兵叛亂,攻入洛陽,皇帝陛下……下落不明。”

李硯接過密信,看完後沉默片刻。大周,終究還是走到了儘頭。

“中原亂了,對我們是好事,也是壞事。”李硯對王晏道,“亂則有機可乘,卻也斷了商路和工匠來源。”

他沉思片刻,下令道:“派輕騎兵南下,保護中原的工匠和儒生,凡願來草原者,一律收留;商路暫時封閉,等局勢穩定再說。”

王晏躬身領命,心中五味雜陳——昔日高高在上的大周,如今竟要靠草原的庇護才能保全文脈。

李硯站在城牆上,望著南方。中原的亂局,對他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但他並不急於南下,磐石城的根基尚未穩固,百工技藝的傳承還需時間,草原的部眾也需要休養生息。

他低頭看向手中的《天工開物》,封麵上的字跡已有些磨損,卻依舊散發著智慧的光芒。這些來自大周的珍寶,才是他最堅實的底氣。

“慢慢來。”李硯輕聲道,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統一草原,打通絲路,建造磐石城,收納百工典籍……他一步一個腳印,將神鷹部從一個小部落,打造成了橫跨草原與西域的強大勢力。如今,大周已衰,新的時代即將開啟,而他,將帶著這些積累的財富與智慧,繼續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宮門外,和親的使者早已離去,朝貢的隊伍絡繹不絕,百工營的錘聲與書館的讀書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漠北草原上新的樂章。

喜歡逃荒是不可能的請大家收藏:()逃荒是不可能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