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開科取士_逃荒是不可能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0章 開科取士(1 / 1)

長安的春日帶著料峭的寒意,卻擋不住城內的熱鬨。皇城朱雀大街上,新張貼的皇榜前圍滿了人,一個個身著長衫的儒生踮著腳,指著榜上的字跡議論紛紛,臉上滿是激動與期盼。

“開科取士了!大秦皇帝陛下要開科取士了!”一個年輕書生手舞足蹈,聲音裡帶著顫抖,“不論出身,不問門第,隻要有才學,就能入朝為官!”

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歡呼。自大周末年戰亂以來,科舉早已名存實亡,儒生們要麼依附藩王,要麼歸隱山林,如今大秦皇帝重開科舉,無疑給了他們一條通往仕途的光明大道。

李硯站在城樓上,看著這一幕,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他當平民時,對儒家那套“君君臣臣”的說教嗤之以鼻,可坐上龍椅後才發現,儒家學說簡直是為大一統王朝量身定做的利器。“君為臣綱”能穩固皇權,“家國天下”能凝聚人心,“天人合一”能神化統治,這些都比草原部落單純的武力威懾管用得多。

“秦先生,此次科舉,應試者有多少?”李硯問身邊的秦老儒。秦老儒如今已是大秦的禮部尚書,正忙著籌備科舉事宜。

“回陛下,已有五千餘人報名,遍布北方各州,甚至還有不少江南的儒生冒著風險渡江而來。”秦老儒躬身答道,眼中難掩欣慰,“陛下重開科舉,實乃撥亂反正之舉,天下儒生無不翹首以盼。”

李硯點點頭。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胡人雖勇,卻缺乏治理天下的文化根基,而漢人積累千年的文明,恰是大秦最需要的養分。開科取士,既能選拔人才填補官僚體係,又能拉攏儒生群體,讓他們為大秦的大一統思想搖旗呐喊,這筆買賣太劃算。

“考題不必局限於經義。”李硯叮囑道,“加試算術、農桑、工程三科,朕要的是能辦實事的人才,不是隻會之乎者也的書呆子。”

秦老儒雖有些猶豫——儒家向來重經史輕技藝,但見李硯態度堅決,便躬身應道:“臣遵旨。”

科舉的消息像長了翅膀,傳遍北方大地。曾經歸隱的老儒重新出山,寒門學子挑著書箱奔赴長安,連一些懂算術、會農技的工匠也報名應試,想試試能不能謀個一官半職。李硯看著這份熱鬨,心中清楚,文化的融合需要時間,但開科取士無疑是個好的開始。

與文治並行的,是武功的革新。

劃江而治後,李硯並未放鬆警惕。江南的周室殘餘仍在,西域的征伐尚未結束,他需要一支更強大的軍隊。草原騎兵雖猛,卻不擅攻城略地;輔兵雖多,戰力終究有限。為此,他下令組建一支精銳的鐵甲重步兵營。

“朕要的是能正麵硬撼騎兵的鐵壁。”李硯在軍議上,指著工部繪製的重步兵鎧甲圖紙說,“鎧甲要用镔鐵打造,護住全身,兵器用長戟與陌刀,列陣時如銅牆鐵壁,衝陣時如滾滾洪流。”

組建重步兵營的命令很快傳遍北方。李硯從各州府的青壯中挑選身高體壯者,嚴格訓練,每日負重行軍、演練陣法,夥食上更是頓頓有肉,待遇遠超普通士兵。這些士兵多是中原漢人,熟悉步戰,很快就形成了戰鬥力。看著操場上那些身披重甲、手持長戟的士兵列陣前行,李硯知道,對付江南的城防,這支力量將是關鍵。

比著重步兵營更讓李硯上心的,是海軍的組建。

北方胡人不擅造船,這是他統一草原後就發現的短板。而想要跨越長江、經略海外,沒有強大的海軍萬萬不行。好在大周的造船業本就發達,雖多掌握在貴族手中,但經過戰亂與清算,那些造船廠早已成了無主之物,正好被他全盤接收。

“陛下,江南沿岸的造船廠已儘數接管,共得大船百艘,工匠三千餘人。”負責此事的工部侍郎躬身彙報,“這些船多是貨運船,稍加改造便可作為戰船。”

“不夠。”李硯搖頭,“貨運船太慢,承載力也不足。傳朕旨意,在登州、萊州等北方港口開設新的造船廠,征召沿海漁民為工,仿照江南大船樣式,打造能遠洋航行的樓船。”

他要的不隻是能在長江作戰的內河艦隊,更是能駛向深海、抵達西域甚至更遠地方的遠洋船隊。而這一切的起點,便是北方的港口。

登州港很快熱鬨起來。李硯從江南遷來的造船工匠與北方漁民合作,砍伐遼東的巨木,燒製桐油灰漿,一艘艘嶄新的樓船在船塢裡漸漸成型。這些樓船高有三層,甲板上可列弓箭手,船艙內可載士兵,船頭裝有堅硬的撞角,既能遠程射箭,又能近戰衝撞,比大周的舊船先進了不少。

“陛下,這是新造的‘鎮海號’,可載三百士兵,遠航三月不補給。”造船工匠領著李硯登上一艘剛完工的樓船,臉上滿是自豪。

李硯站在甲板上,望著波濤洶湧的大海,心中豪情萬丈。他知道,有了這樣的船,他就能開辟一條比陸上絲綢之路更快捷的海上通道——從登州出發,經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穿過馬六甲海峽,便可抵達波斯、大秦,比走陸路節省一半時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好!”李硯讚道,“再造五十艘這樣的船,組建‘北洋水師’,由你擔任水師統領,負責訓練士兵。”

工匠受寵若驚,跪地謝恩。

海軍的士兵多是沿海漁民,熟悉水性,李硯讓他們每日演練劃船、射箭、接舷戰,還特意從百工營調來工匠,教他們使用投石機和拍竿——這些都是海戰的利器,能在遠距離摧毀敵船。

就在海軍建設如火如荼時,李硯抽空去了一趟海邊。他記得前世的海洋霸主,也想在這個世界契約一頭真正的海中巨無霸。

在一處僻靜的海灣,他放出神識,感知著大海深處的生命氣息。燈塔水母帶來了長生的希望,而他需要的是絕對的海洋力量。很快,一股龐大的氣息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頭體長近三十丈的抹香鯨,正潛伏在深海,發出低沉的鳴叫。

“就是你了。”李硯縱身躍入海中,玄力運轉,與那頭抹香鯨建立了聯係。抹香鯨起初充滿敵意,巨大的尾鰭拍打著海水,掀起滔天巨浪,但在李硯強大的精神力與玄力威懾下,最終選擇了臣服。

契約成功的瞬間,一股磅礴的力量湧入李硯體內,他感覺自己仿佛與大海融為了一體,能在水下自由呼吸,甚至能操控水流。而那頭抹香鯨,體型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短短幾日便長到了五十丈,通體漆黑,宛如深海中的鯤鵬,散發著令人敬畏的氣息。

“以後,你就叫‘墨淵’。”李硯撫摸著墨淵光滑的皮膚,心中大喜。有了這頭海中巨無霸,北洋水師如虎添翼,更重要的是,墨淵能為他探索深海,尋找那些他急需的東西。

他要找的,是玉米、土豆和番薯。這些作物耐旱耐貧瘠,產量極高,是解決糧食問題的關鍵。他不可能永遠靠空間裡的靈泉水和糧食養活天下人,必須找到這些作物,推廣種植,才能讓大秦的根基徹底穩固。

“墨淵,帶我去西邊的海域看看。”李硯對墨淵說。他記得,這些作物多產自美洲,但這個世界的地理與前世相似,或許在某個未知的大陸上,能找到它們的蹤跡。

墨淵發出一聲低沉的鳴叫,馱著李硯向深海遊去。李硯站在墨淵背上,看著兩旁飛速掠過的魚群,心中充滿了期待。陸上的征伐已近尾聲,海上的探索才剛剛開始,這個世界的廣闊,遠超他的想象。

回到登州後,李硯下令北洋水師做好遠航準備。他要組建一支探險船隊,由墨淵引路,沿著海岸線向西航行,尋找新的大陸,尋找那些能改變世界的作物。

“陛下,科舉放榜了!”秦老儒拿著榜單匆匆趕來,臉上滿是激動,“共錄取進士三百人,其中擅長算術、農桑的竟有五十餘人,真是前所未有!”

李硯接過榜單,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的名字,心中滿意。這些人將是大秦文治的基石,而北洋水師,則是開拓疆土的利刃。一文一武,相輔相成,才能支撐起一個龐大的帝國。

他站在登州港的了望塔上,一邊是整裝待發的樓船,帆影重重,氣勢恢宏;另一邊是奔赴各地赴任的新科進士,意氣風發,心懷天下。長江對岸的江南仍在對峙,但他知道,那隻是時間問題。

大海的儘頭,有未知的大陸和作物;西域的遠方,有繁華的城邦和財富;江南的土地,有等待統一的子民。而他,大秦的開元皇帝,將帶著這支文武兼備的隊伍,揚帆起航,去征服,去探索,去開創一個屬於大秦的輝煌時代。

墨淵在港口外的海麵上翻騰,掀起巨大的浪花,仿佛在為即將到來的遠航助威。李硯望著這片蔚藍的大海,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屬於他的征程,從未停止,隻是這一次,舞台從陸地,轉向了更廣闊的海洋。

喜歡逃荒是不可能的請大家收藏:()逃荒是不可能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