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母隨子走安遠疆_逃荒是不可能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逃荒是不可能的 > 第90章 母隨子走安遠疆

第90章 母隨子走安遠疆(1 / 1)

長安的朱雀大街上,一支盛大的隊伍正緩緩前行。為首的是騎著高頭大馬的李恒,他身披明光鎧,腰懸佩劍,身後跟著三萬秦軍士兵,甲胄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隊伍的中段,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格外醒目,車簾偶爾掀開,能看到一位身著西域服飾的女子端坐其中——她是李恒的母親,曾經的昭陽公主,如今的西域王太妃。

“恭送大殿下,太妃娘娘!”街道兩旁的百姓跪地相送,聲音此起彼伏。他們知道,這不僅是送皇子就藩,更是送一位母親隨子遠赴西域,去那片陌生的土地上,輔佐兒子鎮守疆土。

李硯站在城樓之上,望著漸行漸遠的隊伍,神色平靜。將皇子分封出去時,讓他們的母親一同前往,是他深思熟慮後的決定。這些母親或出身草原部落,或來自西域城邦,或源於江南世家,背後都有著盤根錯節的勢力,讓她們隨子就藩,既能讓皇子在異域有“自家人”照料,更能將她們背後的勢力引向邊疆,為帝國的擴張添磚加瓦。

昭陽公主便是最好的例子。她出身草原右翼王庭,家族在漠北有著深厚的根基。李恒就藩西域時,她不僅帶走了自己的陪嫁部族,還說服了幾個草原部落遷徙到西域,幫助李恒開墾荒地、守衛牧場。這些草原人熟悉遊牧與騎射,很快成了李恒麾下的精銳騎兵,在平定安息國叛亂時立下了汗馬功勞。

“陛下,西域傳來消息,太妃娘娘用草原的法子改良了西域的羊群,羊毛產量比以前翻了一倍,百工營用這些羊毛織出的毛布,在波斯很受歡迎。”內侍奏報時,語氣裡帶著幾分讚歎。

李硯嘴角微揚。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女子的作用,從來不止於後宮。她們熟悉母族的文化、習俗、人脈,能在潛移默化中化解矛盾、整合資源,這比單純的軍事鎮壓更有效。

次子李銳的母親,是波斯富商之女,精通商道與西域語言。她隨李銳前往南洋後,立刻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利用娘家的商路,將南洋的香料、橡膠與波斯的寶石、絲綢連接起來,短短兩年就打通了一條跨洲商道,讓李銳的封地稅收翻了三番。

“母妃說,做生意要懂人心,南洋的土著喜歡亮晶晶的玻璃,波斯的貴族偏愛柔軟的棉布,把這些東西換著賣,就能賺大錢。”李銳在給李硯的信裡,字裡行間都透著對母親的敬佩。

更難得的是,這位波斯王妃還說服了不少波斯商人舉家遷往南洋,在呂宋島建立了商棧、工坊,讓原本蠻荒的島嶼漸漸有了幾分西域的繁華。

三子李武的母親出身北境鮮卑部落,性子剽悍,擅長騎射。她隨李武鎮守北境凍土時,不僅教會了中原士兵在嚴寒中生存的技巧,還親自帶著鮮卑騎兵深入西伯利亞,為李武繪製了詳細的地圖,標出了可開采的鐵礦、可放牧的草場。

“有母妃在,北境的鮮卑人都服我。”李武在奏折裡寫道,“她還說,等開春了,就帶族人去凍土上種土豆,讓士兵們冬天也有糧吃。”

這些隨子就藩的母親們,用各自的方式,在異域的土地上幫助兒子站穩腳跟。她們或許不懂軍國大事,卻懂得如何用女性的細膩與堅韌,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盤活資源,讓冰冷的軍事占領,漸漸變成溫暖的文化融合。

而她們背後的勢力,也隨著這場“母隨子走”的遷徙,悄然擴散到帝國的各個角落。

昭陽公主的草原部族,將遊牧技術帶到了西域,讓那裡的牧場煥發新生;波斯王妃的商人家族,將西域的商業網絡延伸到南洋,促進了跨洲貿易;鮮卑王妃的部落,為北境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騎兵與向導,鞏固了帝國的北方防線;江南世家出身的王妃們,則將中原的農耕技術、紡織技藝帶到了印度、扶南等地,讓那裡的農業、手工業迅速發展。

“陛下,江南蘇家請求舉家遷往印度,輔佐四皇子李文治理恒河流域。”戶部尚書奏報。蘇家是李文母親的母族,世代經營絲綢生意,在江南頗有勢力。

李硯沉吟片刻,準了。蘇家遷到印度,不僅能幫李文發展絲綢產業,還能帶動江南的工匠、商人跟著去,形成規模效應,讓恒河流域更快地融入大秦的經濟體係。

果不其然,蘇家遷到印度後,很快就在恒河邊建起了巨大的織錦坊,用當地的棉花與中原的絲線,織出了既有異域風情又符合中原審美的錦緞,暢銷西域與中原,為李文的封地帶來了豐厚的收入。

這種“以母族帶勢力”的模式,漸漸成了大秦擴張的新路徑。朝廷不用耗費太多兵力,隻需通過一場聯姻、一次分封、一次遷徙,就能將地方勢力轉化為開拓邊疆的力量,既減少了內部矛盾,又增強了邊疆實力,可謂一舉多得。

當然,這其中也並非沒有隱患。母族勢力在封地坐大,難免會與皇權產生衝突。李硯早已想到這一點,他在分封時就定下規矩:母妃不得乾預軍政要務,母族勢力必須接受當地官府的管轄,重要官職必須由中樞任命的官員擔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去年,李銳封地的波斯商人想壟斷橡膠貿易,排擠中原商人,李銳的母親得知後,當即下令處罰了帶頭的族人,還親自向中原商人道歉,維護了封地的商業公平。

“母妃說,父皇定下的規矩不能破,咱們是大秦的人,就得守大秦的法。”李銳在信裡解釋道。

這些母親們心裡清楚,她們能在異域立足,靠的是大秦的強盛與李硯的信任,若縱容母族胡作非為,最終隻會害了自己和兒子。這種清醒,讓“母隨子走”的政策得以順利推行,沒有出現尾大不掉的局麵。

如今的長安後宮,早已換了一批新的麵孔。有西域送來的舞姬,舞姿曼妙,能歌善舞;有印度進獻的美人,膚色黝黑,眼眸靈動;有南洋部落的公主,熱情奔放,熟悉水性;還有歐洲使者帶來的金發女郎,高鼻深目,彆有風情。

李硯並不沉溺於美色,這些女子更多的是一種象征——象征著大秦的強盛,能吸引萬國來朝;也象征著新的聯姻可能,為未來的分封儲備新的勢力。

“陛下,羅馬帝國遣使來朝,帶來了公主,請求與大秦聯姻。”外交部官員奏報。

李硯看著殿外翩翩起舞的各國舞姬,眼中閃過一絲深意。羅馬是西方的強國,若能通過聯姻將其勢力與大秦綁定,對開拓歐洲疆域大有裨益。

“準。”李硯淡淡道,“將羅馬公主封為‘安遠妃’,待將來有了子嗣,便封到靠近羅馬的疆域去。”

他仿佛已經看到,多年以後,又一位皇子帶著他的羅馬母親,率領著融合了大秦與羅馬風格的軍隊,在歐洲的土地上開疆拓土,將大秦的旗幟,插向更遠的西方。

這日,李硯收到了所有分封地的聯合奏報。奏報上,李恒說西域的商路已通到地中海,李銳說南洋的船隊發現了新的大陸,李武說北境的鐵礦開始出鐵,李文說印度的糧倉堆滿了糧食……每一份奏報後麵,都附著他們母親的問候,或用草原的狼毫書寫,或用西域的羊皮紙記錄,字裡行間都透著對長安的牽掛。

李硯將奏報放在案頭,望著窗外的宮牆。後宮的歌舞聲隱約傳來,悠揚而動聽,那是屬於長安的繁華。而遠方的邊疆,那些隨子就藩的母親們,正用她們的方式,將這種繁華,一點點複製、傳播、延續。

母隨子走,不僅是親情的延續,更是勢力的拓展,文化的融合。它讓大秦的擴張,少了幾分鐵血的冰冷,多了幾分溫情的堅韌,在刀光劍影之外,開辟出一條更深遠、更穩固的統治之路。

而李硯,隻需坐在長安的龍椅上,看著這一切悄然發生,如同一位耐心的園丁,看著自己種下的種子,在帝國的每一個角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喜歡逃荒是不可能的請大家收藏:()逃荒是不可能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