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禦苑珍禽_逃荒是不可能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92章 禦苑珍禽(1 / 1)

長安的禦苑,早已不是尋常的皇家園林。沿著蜿蜒的青石路往裡走,既能看到中原常見的鬆柏、海棠,也能見到西域的胡楊、南洋的椰樹,甚至還有美洲傳來的仙人掌,在陽光下舒展著帶刺的葉片。而林間、水畔,更是藏著數不清的珍禽異獸,讓這座園林成了一座活生生的“萬獸園”。

李硯穿著便服,手裡捧著一把小米,正逗著欄杆上的金剛鸚鵡。這隻鸚鵡是三年前美洲分封的李嶼派人送來的,初見時隻有拳頭大小,羽毛卻已五彩斑斕,如今在空間靈氣的滋養下,長得比雄鷹還大,展開翅膀時,紅、黃、藍、綠的羽毛在陽光下流轉,宛如傳說中的鳳凰。

“陛下,該早朝了。”鸚鵡撲騰著翅膀,用清晰的官話喊道,聲音竟有幾分像內侍的尖細嗓音。

李硯被逗得笑出聲,伸手摸了摸它帶鉤的喙:“就你機靈。”

這隻金剛鸚鵡是他親自契約的靈寵,不僅通人性,還能模仿各種聲音,有時會學侍衛的口令,有時會學後宮的歌聲,甚至能背出幾句李硯常讀的《農桑要術》,成了禦苑裡的“活寶”。連最嚴肅的秦老儒見了,都忍不住誇一句“此鳥通神”。

禦苑裡的珍禽異獸,大多是各地進貢來的。西域的波斯貓,渾身雪白,瞳孔如寶石;非洲的長頸鹿,伸長脖子啃食樹梢的嫩葉,引得宮女們陣陣驚呼;南洋的巨龜,背著比圓桌還大的甲殼,在池塘裡慢悠悠地劃水;還有印度的孔雀,開屏時尾羽如扇,上麵的眼斑仿佛無數雙眼睛,神秘而華麗。

“陛下,雲南土司又送來了一對白孔雀,說是在雪山深處捕獲的,世間罕見。”負責管理禦苑的官吏小心翼翼地彙報,手裡捧著一隻精致的鳥籠,裡麵的白孔雀羽毛如雪,沒有一絲雜色。

李硯點點頭,讓他把孔雀放到林間:“彆關著,讓它們自在些。”

他喜歡這些動物,不僅因為它們稀有漂亮,更因為它們能讓他想起空間裡的生機。剛穿越時,空間裡隻有幾樣普通作物和玄風帶領的狼群,如今卻成了物種寶庫,從水稻、土豆到猛虎、雄鷹,應有儘有。而禦苑,就像是空間的“微縮版”,讓他能在處理政務的間隙,感受自然的野趣。

各地官員摸清了皇帝的喜好,進貢珍禽異獸成了常態。有時是草原部落送來的純白獵犬,有時是江南漁民捕獲的七彩錦鯉,有時是歐洲使者帶來的高頭大馬,甚至還有人送來了據說能吐絲的“火蠶”其實是南美洲的一種柞蠶)。

“陛下,這火蠶吐出的絲是金色的,織成的布不怕火!”進貢的商人捧著一匹金布,激動地演示——用燭火去燒,布麵果然毫發無損。

李硯來了興致,讓百工營研究這種火蠶的養殖方法。後來,這些火蠶被送到了南洋的種植園,用那裡的樹葉喂養,吐出的金絲織成貢品,成了大秦獨有的珍品。

在所有進貢的動物中,李硯最看重的還是大象。

印度和非洲的象群,如今在南疆的山林裡繁衍生息。最早的一批是王賁從印度帶回的戰象,後來非洲的李烈又送來幾頭體型更大的非洲象,李硯將它們全部放到雲南、廣西一帶的原始森林裡,還派了專門的象奴照料。

這些大象很快適應了南方的氣候。山林裡有吃不完的竹筍、樹葉,河流裡有清澈的水源,加上沒有天敵,象群的數量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幾十頭發展到如今的數百頭,還出現了專門的“神象”——一頭體型比普通大象大近一倍的公象,據說能聽懂簡單的指令,被當地百姓奉為“山神”。

“陛下,南疆傳來消息,象群幫著百姓開墾了不少荒地。”內侍奏報,“那些密林裡的荊棘、灌木,大象一踩就平,百姓們跟在後麵播種,比用鋤頭快多了。”

李硯並不意外。大象不僅是觀賞動物,更是得力的“勞動力”。它們力大無窮,能搬運巨石、推倒大樹,在沒有機械的時代,是開發南疆山林的最佳幫手。李硯甚至下旨,讓百工營給大象製作專用的“挽具”,讓它們能拉犁、拖木,效率比牛馬拉車還高。

更重要的是,象群還能威懾南疆的殘餘土司和野獸。有一次,一群山匪盤踞在黑風寨,官府多次圍剿都沒能成功,結果象群遷徙時路過那裡,幾頭大象用鼻子一掀,就把寨牆推倒了,山匪們嚇得跪地投降,從此再也沒人敢在南疆為非作歹。

“有象群在,南疆的百姓夜裡睡覺都踏實。”當地的官員在奏折裡寫道,“孩子們甚至會跟著象群後麵撿掉落的象牙自然脫落的),拿到市集上能換不少糧食。”

象群的存在,無形中鞏固了大秦對南疆的統治。那些原本對官府心存抵觸的山民,見連“山神”都歸順了大秦,漸漸放下了戒備,開始學著種植土豆、玉米,與外界通商,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而此時的中原和草原,正經曆著一場特殊的“人口革命”。

隨著大量人口被分封到異域,中原和草原的人口密度反而下降了。雖然李硯推廣的新作物讓糧食足夠吃,但勞動力的短缺還是影響了生產。為此,李硯再次加大了鼓勵生育的力度——生一胎獎勵糧食百斤,生三胎免除全家徭役,生五胎由官府供養到成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俺家婆娘剛生了第六個娃,官府送來的糧食夠吃半年,還派了奶媽幫忙照看!”一個來自山東的老農,在春耕大典上抱著繈褓中的嬰兒,笑得合不攏嘴。

官府還設立了“育嬰堂”,收養孤兒和棄嬰,由專門的嬤嬤照料,長大後教他們讀書、學手藝。這些孩子大多成了工匠、士兵或農民,為帝國補充了新鮮血液。

在草原上,蒙古部落的人口增長也很快。以前一場雪災就能讓部落人口減半,如今有了土豆、玉米和鐵爐子,存活率大大提高。巴特爾的兒子就生了四個孩子,都養得白白胖胖,還送去長安的學堂讀書。

“陛下說,草原的孩子也要識字,不然會被人欺負。”巴特爾在給李硯的信裡寫道,“現在部落裡的年輕人,既能騎馬射箭,也能寫自己的名字,還會算收成,比我們這代強多了。”

人口的穩步增長,加上勞動力的合理分配中原種地、草原放牧、異域開拓),讓大秦的國力持續攀升。官府有足夠的人力修建水渠、鋪設道路、開采礦產,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富足,中原和草原真正實現了李硯當初設想的“祥和”。

這日,李硯在禦苑裡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宴會”——沒有歌舞,沒有佳肴,隻有他和幾個孩子,在林間喂鳥、觀象通過望遠鏡看南疆傳來的象群畫像)、辨認新引進的植物。

“父皇,這隻鸚鵡會背《從軍行》呢!”最小的公主李玥,拉著金剛鸚鵡的爪子,興奮地喊道。

鸚鵡果然撲騰著翅膀,用略顯沙啞的聲音背道:“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李硯笑著摸了摸女兒的頭,目光望向遠方。禦苑的珍禽異獸,是帝國強盛的點綴;南疆的象群,是邊疆穩固的保障;中原和草原的人口增長,是帝國未來的根基。這一切,都在按他的設想穩步發展,沒有驚天動地的波瀾,卻有著潤物無聲的力量。

當皇帝的爽,或許不在於權力的至高無上,而在於能親手塑造一個時代——讓荒地變成良田,讓猛獸化為良助,讓百姓安居樂業,讓遠方的土地也飄揚著大秦的旗幟。

夕陽透過樹葉的縫隙,照在金剛鸚鵡五彩的羽毛上,折射出夢幻般的光芒。它突然展翅高飛,在禦苑的上空盤旋,仿佛在俯瞰這片由它的主人守護的土地,發出清亮的鳴叫,像是在為這個祥和的時代,獻上最真摯的祝福。

喜歡逃荒是不可能的請大家收藏:()逃荒是不可能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