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內,龍涎香的青煙在晨光中嫋嫋升起。朱棣將一份密奏重重摔在禦案上,聲響在寂靜的大殿裡格外刺耳。
又一處假消息!皇帝的聲音帶著壓抑的怒火,福建來的奏報,說是在琉球見過建文。結果查證,是個海商為求賞銀編造的謊話!
姚廣孝垂首立於禦案前,輕聲道:陛下息怒。建文帝若真在海外,必會留下蛛絲馬跡。
朱棣起身踱步,龍袍曳地:已經兩年了。這兩年來,朕夜不能寐。每每閉上眼,就仿佛看見他站在海外某處,對著大明虎視眈眈。
馬和——如今已被賜姓的鄭和——正跪在殿角整理文書。聽到這番話,他的手指微微一頓。
陛下,姚廣孝忽然道,老僧近日翻閱前朝典籍,發現一件趣事。唐宋時期,海外諸國皆遣使來朝。如今我大明立國數十載,卻鮮有外邦來賀。
朱棣停下腳步:說下去。
若陛下能遣使遠航,一來可揚大明國威於四海,二來...姚廣孝意味深長地頓了頓,也可借機查探建文下落。
殿內陷入沉默。鄭和注意到,皇帝的眼神驟然銳利。
三日後,朝會之上。當朱棣提出下西洋的構想時,文官隊列中頓時一片嘩然。
戶部尚書夏原吉率先出列:陛下!如今國庫空虛,北元未平,實在不宜興此勞民傷財之舉!
兵部尚書金忠附和:海上風濤險惡,前朝蒙元七次東征日本,皆因風浪無功而返。還請陛下三思!
鄭和站在殿柱的陰影裡,默默觀察著每個人的表情。他看到武將們躍躍欲試,文官們麵有憂色,而姚廣孝始終閉目撚珠,仿佛置身事外。
陛下!夏原吉跪地泣諫,一艘寶船所費,可抵十萬石糧。若組建船隊,恐傷國本啊!
朱棣麵色陰沉:朕意已決。此事不必再議。
退朝後,鄭和照例在文淵閣整理奏章。他的手掠過那些反對下西洋的奏本,最後停在一本泛黃的《島夷誌略》上。這是前朝航海家汪大淵所著,記載了海外諸國的風土人情。
可是對航海感興趣?
鄭和一驚回頭,見姚廣孝不知何時站在身後。
大師。他連忙行禮。
姚廣孝拿起《島夷誌略》,隨意翻看:聽說你這幾個月,一直在搜集航海相關的典籍。
鄭和垂首:隻是...興趣所致。
興趣?姚廣孝輕笑,還是感覺到了命運的召喚?
夜深人靜時,鄭和在值房內展開一幅巨大的海圖。這是他憑借記憶,結合多本典籍重新繪製的。圖上標注著季風方向、洋流走勢,還有各個港口的潮汐時間。
門被輕輕推開,朱棣獨自走進來。鄭和慌忙要跪,被皇帝抬手製止。
這是你畫的?朱棣凝視著海圖。
臣惶恐,隻是隨手...
告訴朕,朱棣的手指劃過南海,若從這裡出發,最遠能到何處?
鄭和深吸一口氣:據《嶺外代答》記載,最遠可至天方。那裡有座叫麥加的聖城,是所有穆斯林向往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