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泉州尋才_大明太監秘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3章 泉州尋才(2 / 2)

夏不魯罕丁笑道:“真主的安排!剛說起航海人才,我們泉州最好的‘總諸番語’通譯之一,費信,就到了!”

費信聲音洪亮,抱拳行禮,直截了當:“鄭公公,聽說朝廷要組織大規模船隊下西洋?卻不知準備走哪條航線?何時啟航?”

鄭和命隨從展開一幅初步繪製的海圖,指點道:“目前計劃,自太倉劉家港集結,經福建長樂駐泊,由此放洋,先抵占城,繼而南下,過爪哇、舊港,穿越滿剌加海峽,最終抵達古裡。”

費信隻看了一眼,便連連搖頭:“公公,此航線設計,恐有疏漏!以此季節計算,船隊若直下占城,正值東北風末勢,尚可,但若按此線繼續,進入南洋後,將遇強勁逆風,航行艱難,耗時日久。依在下之見,應當先趁風前往渤泥方向,借助其時正盛的西南季風,順勢南下,方為省力快捷之道。”

馬歡在一旁補充,語氣沉穩:“費兄所言極是。而且,按原計劃抵達滿剌加海峽時,恰逢當地雨季風,風急浪高,暗流湧動,於龐大船隊而言,風險甚巨。需調整行程,或選擇更穩妥的時機通過。”

鄭和目光凝重,仔細傾聽,並讓隨行書記官詳細記錄。這些基於實際經驗的建議,遠比紙麵推演來得珍貴。他心中對這兩位人才的評價又高了幾分。沉思片刻,他拋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二位見識廣博,可曾聽聞過一種名為‘麒麟’的異獸?陛下仁德,慕遠方珍奇異獸,希望能得見。”

費信和馬歡對視一眼,馬歡略一思索,答道:“回公公,據一些來自阿丹、祖法兒的阿拉伯商人描述,在遙遠的非洲東海岸,有一種野獸,頸項修長似鹿,身軀布滿褐色網狀斑紋,頭生肉角,性情溫順,當地人稱之為‘基林’,其形態與中土典籍所載‘麒麟’頗有幾分神似。”

“正是此物!”鄭和點頭,眼中閃過期待,“若能尋得,不僅可慰聖心,亦可彰我大明懷柔遠人,德被四海。”

夏不魯罕丁一直靜靜聽著,此刻緩緩開口:“要深入非洲東海岸,尋找‘基林’蹤跡,需要極其熟悉那片陌生海域的導航者。整個泉州,甚至整個大明,若說有人曾真正涉足那片海域並安全返回,恐怕隻有年邁的導航員,哈桑老了。”

在夏不魯罕丁的帶領下,鄭和於夜幕深沉時,來到了港口附近一處僻靜的院落。院中一位須發皆白、臉上布滿深如刀刻皺紋的老人,正借著油燈的微光,摩挲著一隻古老的星盤。他便是哈桑,年逾古稀,雙目卻依然如鷹隼般炯炯有神。

“遠方的客人,”哈桑的聲音沙啞,仿佛帶著印度洋海風的鹹澀與歲月的滄桑,“我年輕時,曾十七次駕船往返於泉州與忽魯謨斯之間。印度洋的每一處暗礁,每一股洋流的脾性,每一季風的變化,都刻在我的骨頭裡。”他指著牆上掛著一幅巨大而泛黃的手繪海圖,上麵密密麻麻標注著各種神秘的符號與文字,“那是摩加迪沙,那是麻林地,再往南……是一片未知,但星辰會指引方向。”

鄭和恭敬地行以晚輩之禮:“老先生乃航海瑰寶,懇請老先生為大明遠航事業出山相助,指點迷津。”

哈桑卻緩緩搖頭,眼中掠過一絲對無儘海洋的眷戀與無奈:“我老了,這身骨頭,已經受不起印度洋的狂濤駭浪了。我的時代,已經交給了回憶。”然而,他話鋒一轉,拍了拍手,一個身材精乾、目光明亮的年輕人應聲從內室走出,“這是我的孫子,你們可以叫他小哈桑。他從小跟在我身邊,學習看星辨位、觀測洋流、識彆風向。我所有的本事,包括那些從未示人的秘密航路圖,他都已掌握。”

小哈桑約莫二十出頭,神情沉穩,他向鄭和行禮後,熟練地展開另一卷更為詳密的海圖,上麵繪製著複雜的星座與方位線:“鄭公公,這是祖父耗費一生心血繪製的‘過洋牽星圖’,在茫茫大海上,即使羅盤失靈,隻要夜空晴朗,依靠觀測北辰星、華蓋星、燈籠骨星等特定星辰的高度與角度,便能確定船舶所在緯度,指引航向。”

這一夜,清淨寺的燈火徹夜未熄。鄭和與這幾位來自民間的航海精英圍坐在一起,深入探討遠航的每一個細節。馬歡展示了他多年來記錄的厚厚幾大本航海日誌,裡麵不僅有用漢字音譯的各國常用詞彙,還有對當地物產、風俗、政治狀況的詳細描述,甚至畫有簡易的港口地圖與人物服飾圖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費信則分享了他與各國打交道的經驗,語氣生動:“與異邦交往,言語通曉固然重要,但更要懂得‘入鄉隨俗’。比如在爪哇,切記不可用左手遞送物品,因其被視為不潔;在錫蘭山,參觀佛寺時不可背對佛像,亦不可隨意觸摸法器;而在阿拉伯諸邦,與主人共飲,第一杯咖啡往往最苦,卻是表示尊敬,必須喝下……”

正當討論熱烈之際,一名錦衣衛校尉悄無聲息地進入,在鄭和耳邊低語幾句。鄭和麵色一沉,對眾人道:“方才得到消息,市舶司趙提舉暗中派人接觸了幾位我們之前留意過的導航員,似有意阻撓我等招攬。甚至散布謠言,說朝廷此次遠航,實為效仿蒙元舊事,欲強征海商船隻與水手。”

室內氣氛頓時一凝。費信濃眉倒豎:“這趙方舟!定是怕我們船隊打通官道,影響了他市舶司與某些海商的私利!”馬歡也麵露憂色:“若人才被其籠絡或恐嚇,於我們大為不利。”

鄭和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決斷:“既然有人不願見我們成事,那我們更須快刀斬亂麻。”他當即對夏不魯罕丁道:“大師,煩請您以清淨寺名義,明日一早便召集所有寺眾及與之相熟的誠信海商、船主、導航員,咱家要親自向他們宣示陛下詔書,闡明遠航本意,以正視聽!”

次日清晨,清淨寺前的廣場上人頭攢動。鄭和身著欽差官服,威嚴屹立,當眾宣讀永樂皇帝詔書,聲音洪亮,傳遍四方:“……爾等素習海事,常泛海通番,今特遣鄭和齎敕,普諭朕意。爾等各宜順天道,恪守朕言,循理安分,勿得違越。不可欺寡,不可淩弱,庶幾共享太平之福。若有豪傑之士,願率眾隨行,宣德化而柔遠人,朕必不吝封賞……”

詔書中“共享太平”、“勿得欺寡淩弱”、“厚給封賞”等語,深深打動了在場許多原本心存疑慮的人。加之夏不魯罕丁在泉州穆斯林中的崇高威望,以及馬歡、費信、老哈桑等人的現場證言與號召,很快便扭轉了局麵。

隨後幾日,鄭和親自麵試了數十名應征者,考核其語言、航海、造船等知識。其中不乏能人異士,如擅長繪製海圖的閩籍畫師,精通阿拉伯醫術的波斯裔醫生,熟悉東南亞物產的香料商人等。一支涵蓋導航、翻譯、外交、醫療、技術等各方麵的精英團隊,已初具雛形。

在最終確定核心成員時,鄭和力排眾議,任命馬歡為首席通事,負責文書記錄與文化交流;費信為外交副使,負責與諸國交涉;小哈桑為導航官之一,與他帶來的幾名經驗豐富的番裔導航員共同負責指引船隊。

臨彆泉州前夕,夏不魯罕丁在清淨寺內再次與鄭和單獨會麵,他意味深長地說:“鄭公公,船隊即將啟航,您要記住,這次遠航,承載的不僅是皇帝的威嚴與帝國的榮光,更是無數像我們這樣,世代渴望與天方故土相連的穆斯林的期望,也是這泉州港內外,無數期盼一條穩定、安全、繁榮海路之人的夢想。”

鄭和緩步走到窗邊,遙望西方天際,那裡是日落的方向,也是麥加的方向,他深邃的目光仿佛已穿越千山萬水,聲音低沉而堅定:“我明白。陸上的絲綢之路曾連接東西,如今,我們將在海上,開辟一條新的‘香料與文明之路’。此心此誌,唯天可表。”

返回南京的寶船,乘風破浪,航行在蔚藍的東海之上。鄭和獨自立於艦首甲板,海風吹拂著他的衣袍,獵獵作響。他手中翻閱著馬歡等人獻上的航海日誌、海圖、風物誌,心中卻是波濤洶湧。

喜歡大明太監秘史請大家收藏:()大明太監秘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