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刺破爪哇海上彌漫的硝煙與悲憤,將冰冷的光輝灑在森然列陣的大明船隊上。一百七十八名將士的鮮血未乾,複仇的呼聲仍在每一艘船的甲板下湧動。然而,中軍寶船“清和號”升起的,並非預示進攻的戰旗,而是一麵象征著外交與交涉的旌節。鄭和的決定,如同在沸騰的油鍋裡投入了一塊寒冰,雖暫時壓製了爆裂,卻讓所有的壓力轉向了另一個方向——西王都城,都馬板。
肩負著這沉重使命的,是身著正式麒麟官袍的使節,以及一隊神情肅穆、按刀而立的精銳護衛。他們乘著快船,在無數雙明軍將士飽含悲憤與期待的目光注視下,駛向那片吞噬了同伴的土地。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無形的張力,仿佛弓弦已拉至滿月。
都馬板城內,西王的宮殿失去了往日的喧囂。當大明使節穿過手持長矛、麵色緊張的衛兵,步入那充滿異域風情卻氣氛壓抑的大殿時,端坐在上首的西王,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他左右的重臣們,也個個眼神閃爍,不複之前的倨傲。
使節沒有多餘的寒暄,他展開手中以漢文和當地文字書寫的正式谘文,聲音洪亮,字句清晰,如同敲擊在每一個聆聽者的心鼓上:
“大明欽差總兵正使鄭和,谘爾爪哇西王:
“爾等縱兵行凶,設伏狙殺我奉和平之命、行公平貿易之官兵一百七十八人,劫掠其財物,暴屍於荒野。此等行徑,背信棄義,凶殘暴虐,罔顧天理,人神共憤!爾視我大明為何物?視陛下天威為何物?
“今我天朝船隊,奉天命撫夷,懷柔遠人,本不欲遽興刀兵。然爾罪孽深重,若不給以嚴懲,何以告慰冤魂?何以正國法?何以懾四方?
“茲嚴正要求爾等:
其一,就此事向大明皇帝陛下及船隊將士正式謝罪;
其二,即刻交出設計伏擊之主謀將領及引路奸細,聽候發落;
其三,賠償死者撫恤、船隊損失,計黃金六萬兩;
其四,保證此類事件永不再犯,並承諾嚴懲境內海盜,保障航道安全。
“限期五日,予以明確答複。若逾期不覆,或覆而不能令我方滿意,我天朝王師百萬,艨艟巨艦,火炮如林,必當犁庭掃穴,代天行罰!勿謂言之不預也!”
每一個字都如同沉重的鼓點,敲打在西王及其臣屬的心頭。使節念完,合上谘文,目光如炬,直視西王,沒有絲毫退讓。大殿內死一般的寂靜,隻有粗重的呼吸聲和外麵隱約傳來的海浪聲。
西王的臉色由青轉白,手指緊緊摳著王座的扶手。他當然想強硬,但港口外那遮天蔽日的桅杆,那如同巨獸獠牙般林立的炮口,以及昨夜探子回報明軍船隊徹夜戒備、殺氣騰騰的景象,都讓他如坐針氈。與大明全麵開戰?他毫不懷疑自己的軍隊會在那片叢林裡給明軍造成傷亡,但最終的結果,必然是都馬板化為焦土,他的統治徹底終結。東王正在虎視眈眈,周邊的其他勢力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掙紮與權衡在眼中激烈交鋒。最終,現實的恐懼壓過了虛妄的驕傲。西王艱難地吞咽了一下,聲音乾澀地開口,語氣軟化了不止一分:“天朝使者……此事……此事恐有誤會……本王定當嚴查……”
“非是誤會!”大明使節毫不客氣地打斷,語氣斬釘截鐵,“事實俱在,鐵證如山!我一百七十八名官兵的屍骨,便是血證!西王殿下,我軍將士悲憤填膺,複仇之師枕戈待旦。鄭大人竭力安撫,方有此次交涉。望殿下慎思,莫要自誤!”
壓力如同實質般籠罩了整個宮殿。西王與身邊幾位核心大臣低聲急促地商議了片刻,終於,他像是被抽乾了力氣般,頹然道:“……請使者回複鄭大人,本王……知錯了。願……願遵從天朝要求,謝罪、賠款……隻求……隻求鄭大人能暫息雷霆之怒……”
消息傳回“清和號”,王景弘和一眾將領雖然覺得未能手刃仇敵,心中仍有塊壘,但看到西王如此屈服,也不得不佩服鄭和策略之效。船隊上空彌漫的濃烈殺機,稍稍緩和,但警惕並未放鬆。
五日期限未到,西王的謝罪使者便帶著龐大的隊伍和裝載著賠償品的車隊,來到了海岸邊,請求登船覲見鄭和。
這一次,西王的使者再無半點倨傲,他幾乎是匍匐著進入指揮艙的,身後跟著捧著禮單和部分黃金樣本的隨從。
“尊貴的天朝總兵正使鄭大人,”使者聲音顫抖,“我王深感悔恨與惶恐,特命小人前來,獻上最誠摯的歉意與賠償。此乃首期贖罪黃金兩萬兩,其餘四萬兩,正在加緊籌措,不日即可奉上。伏乞鄭大人寬宏大量,饒恕我王之過錯……”
鄭和端坐主位,麵色平靜,不怒自威。他並沒有去看那黃澄澄的金子,而是將目光投向使者,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帶著千鈞之力:“黃金,可以衡量物質的損失,但能換回我一百七十八名將士的性命嗎?”
使者汗如雨下,連連叩首:“不能,不能……我王自知罪孽深重,願傾其所有,彌補萬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罷了。”鄭和抬手製止了他無意義的請罪,話鋒一轉,展現出其高超的外交智慧與長遠眼光,“既然西王確有悔過之心,我天朝亦非不能容人。這黃金六萬兩,乃是對逝者英靈及其家眷的必要撫恤,亦是爾等必須承擔的罪責,分文不可減免。”
使者剛要鬆一口氣,卻聽鄭和繼續說道:“然而,我大明船隊遠航至此,旨在於和平交往,互通有無。若隻知索取金銀,與強盜何異?聽聞爪哇盛產胡椒、丁香、肉豆蔻等香料,以及名貴木材、玳瑁、珍珠。後續的四萬兩黃金賠償,可由爾等以此類爪哇特產,按公允市價折抵。”
使者愣住了,隨即眼中閃過一絲難以置信的驚喜。以實物折抵,無疑極大地減輕了西王的財政壓力,而且還能促進本地物產的外銷!
鄭和不等他回應,又道:“此外,為確保此類慘劇不再發生,也為彰顯我大明與爪哇重修舊好之誠意,西王需承諾:即刻起,開放都馬板及轄下所有港口,予我大明商船最惠待遇,關稅減半。並劃定特定區域,供我大明商人居住、儲貨,其安全由爾方全力保障。我大明亦將在都馬板常設商務代表,協調貿易,溝通事宜。”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懲罰,而是在懲罰的基礎上,巧妙地轉化為長遠的實利。不僅解決了部分賠償款難以運輸的問題,更為未來大明與爪哇乃至整個南洋的貿易,打下了一個穩固的橋頭堡,將這次危機的負麵影響,扭轉為積極的戰略布局。
使者幾乎是感激涕零地應承下來,這條件遠比他們預想中單純的血腥報複要好得多。
當使者的船隻滿載著“寬恕”與新的約定離開後,王景弘忍不住問道:“鄭公,為何不堅持全部索要黃金?那些香料木材,運輸繁瑣,價值也未必穩定。”
鄭和看向窗外繁忙起來、開始準備接收折抵物資的港口,目光深遠:“景弘,黃金沉重,搬運不易,且於國計民生,不過增國庫之數而已。而香料、木材、玳瑁,乃我中原所需,其利在民。更重要的是,以此方式,我們將一次性的賠償,變成了長期的貿易紐帶。西王付出了代價,卻也看到了與大明交好而非為敵的實際利益。他日後縱然再有異心,也要權衡這貿易之利。這,遠比單純殺伐更能持久地維護我大明在此地的存在與影響力。經此一事,爪哇乃至南洋諸國,既知我大明之威不可犯,亦知我大明之利可共享,恩威並施,方為上策。”
王景弘沉思片刻,緩緩點頭,看向鄭和的目光中,敬佩之意更深。
不久後,第一批折抵賠償的香料、木材等物資開始裝船。那濃鬱的藥香木氣,似乎稍稍衝淡了彌漫在船隊中的血腥味。鄭和下令,將部分易於保存的香料和特產單獨存放,標注為“殉國將士遺澤”,準備帶回國內,變賣後撫恤其家屬。
在都馬板港口一隅,一麵象征大明商務的旗幟悄然升起。
喜歡大明太監秘史請大家收藏:()大明太監秘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