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即將北征,在此期間,東廠要加強監控,特彆是漢、趙二王府邸,以及兵部、五軍都督府等重要衙門。”他沉聲吩咐。
千戶程洛低聲問道:“督主,若發現異動,該如何處置?”
亦失哈眼中寒光一閃:“若有謀逆實證,立即抓捕,不必請示。”
眾親信麵麵相覷,都感受到這不尋常的指令背後的深意。
待眾人退下,亦失哈獨坐堂中,取出那道密旨,再次細讀。每一個字都重若千鈞,尤其是“先斬後奏”四字,更是讓他心驚。
他知道,這道密旨一旦使用,必將掀起腥風血雨。而若不用,又可能坐視江山易主。這是何等的兩難!
夜深人靜,亦失哈獨坐燈下,思緒萬千。他想起二十八年前,自己初入燕王府時的情景。那時的朱棣,英姿勃發,胸懷大誌;而自己,不過是個卑微的內侍。這些年來,他親眼見證了一個王爺如何成為一代帝王,也見證了大明王朝的興衰起伏。
如今,帝王將逝,江山待定,而自己卻被賦予如此重任,這難道就是命運的安排?
他推開窗,望著夜空中的明月,心中默默立誓:無論如何,定要護得大明江山穩固,不負皇上知遇之恩。
接下來的幾日,亦失哈加緊了布置。他不僅增派了監視二王的番子,還在京畿要道設下暗哨,監控往來人馬。同時,他秘密聯絡了錦衣衛指揮使賽哈智,取得了他的支持。
賽哈智在得知密旨的存在後,肅然起敬:“皇上既然托付,我等必當竭儘全力,輔佐督主完成大任。”
亦失哈點頭:“非常之時,需得非常之人。賽指揮使,京城安危,就拜托你了。”
在朱棣北征前第三天,亦失哈做了一個冒險的決定:他秘密前往太子府。
朱高熾見到亦失哈,頗為意外:“亦公公深夜來訪,所為何事?”
亦失哈行禮道:“殿下,皇上即將北征,特命奴才前來,向殿下轉達幾句話。”
朱高熾連忙正襟危坐:“父皇有何教誨?”
“皇上說,他北征期間,請殿下監國理政,但要謹言慎行,遇事多與楊榮、楊士奇等大臣商議。”亦失哈頓了頓,壓低聲音,“特彆是...要與漢王、趙王保持距離,切勿單獨相會。”
朱高熾麵色微變:“二哥、三弟他們...”
“殿下不必多問,隻需記住皇上囑咐即可。”亦失哈打斷他,“另外,若遇緊急情況,可派人到東廠通知奴才。”
朱高熾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孤明白了。請亦公公轉告父皇,孤必謹遵教誨。”
離開太子府,亦失哈心中稍安。至少,太子已經有所警覺。
北征前夜,朱棣再次召見亦失哈。這一次,是在禦書房。
朱棣已換上戎裝,雖病容憔悴,卻仍有一股凜然之氣。他屏退左右,與亦失哈單獨對坐。
“明日朕就要出發了。”朱棣平靜地說,“該交代的,都已經交代。現在,朕隻問你一句:若漢王、趙王同時發難,你將如何應對?”
亦失哈沉吟片刻,答道:“漢王勇而少謀,必先發難;趙王狡而多疑,必待時而動。故奴才將重點監控漢王,若有異動,立即製止;對趙王,則采取懷柔之策,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朱棣滿意地點頭:“你看得很準。但記住,最危險的,往往不是叫得最響的那隻狼。”
“奴才明白。”
朱棣從案上取過一柄短劍,遞給亦失哈:“這是朕隨身多年的短劍,今日賜予你。見劍如見朕,若有抗命者,可示此劍。”
亦失哈雙手接過短劍,隻見劍鞘上金龍盤繞,劍柄鑲嵌明珠,確是禦用之物。
“皇上恩典,奴才沒齒難忘!”亦失哈跪地謝恩。
朱棣扶他起身:“大明江山,就托付給你了。”
這一托,重如泰山。
次日清晨,朱棣率軍北征。亦失哈隨百官送至德勝門外,看著那個曾經英武非凡的帝王,如今勉力騎在馬上,心中五味雜陳。
朱棣在馬上回頭,與亦失哈目光相接。那一瞬間,亦失哈看到帝王眼中的托付與期待,也看到了一絲不舍。
大軍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塵土之中。亦失哈久久佇立,直到身旁的官員都已散去。
回到東廠,他立即召集所有千戶,下達了前所未有的嚴令:“自即日起,東廠進入特備狀態,所有番子取消休假,嚴密監控京城動向。若有異動,立即來報!”
隨後,他取來一個鐵匣,將密旨與短劍鄭重放入其中,上鎖後藏在密室之中。
喜歡大明太監秘史請大家收藏:()大明太監秘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