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雙手接過信,輕聲念了起來。這是一封來自老太監家鄉的信,說的是他侄兒娶親的事。老太監聽得認真,渾濁的眼中閃著淚光。
“好,好...”老太監接過信,小心地收好,“你念得清楚,是個識文斷字的。比那些小崽子強多了。”
“公公過獎。”
老太監打量著他:“年紀不小了,怎麼才入宮?”
王振垂下眼簾:“家中貧寒,無奈之舉。”
“嗯。”老太監點點頭,“咱家姓陳,在內書房四十多年了。看你是個踏實肯乾的,以後有什麼難處,可以來找我。”
王振心中一動,連忙道謝。這是他入宮以來,第一次感受到些許溫暖。
從此,王振偶爾會幫陳太監讀信、寫家書。陳太監也會在無人時,指點他一些宮中的規矩和人情世故。
“宮裡最重資曆,但也最看重能力。”陳太監在一次閒談中說,“特彆是識文斷字的,若能寫會算,總有機會出頭。”
王振默默記在心裡。
機會很快來了。這日,孫太監接到一份差事:整理近年來的宮廷用度記錄。這是一項繁瑣的工作,需要將散亂的數據重新抄錄、核算。
孫太監自己不願做,交給手下的小太監,那些人又都推三阻四。最後,這差事落在了王振頭上。
“三日之內整理好,要是出了差錯,仔細你的皮!”孫太監丟下這句話就走了。
王振看著那堆得像小山一樣的賬冊,不但沒有抱怨,眼中反而閃過一絲光芒。
他連夜開工,將散亂的記錄一一歸類、抄錄。那些數字在他眼中仿佛活了過來,他很快發現了其中的規律。不僅如此,他還注意到幾處明顯的錯誤和疏漏。
第三日清晨,當孫太監前來查驗時,王振不僅完成了整理工作,還附上了一張清清楚楚的彙總表,將幾年來的用度變化一目了然地呈現出來。
“這...這是你做的?”孫太監驚訝地看著那張表格。
“是。”王振垂手而立,“奴才發現幾處記錄可能有誤,都用朱筆標出來了。”
孫太監仔細看了看,麵色變幻不定。最後,他收起表格:“做得不錯。去吧,今日準你休息半日。”
這件事很快在內書房傳開。那些平日裡使喚王振的小太監,看他的眼神都有些變了。有欽佩,但更多的是嫉妒和戒備。
“裝什麼能乾?”趙太監在一次掃地時,故意將灰塵掃到王振剛擦淨的地麵上,“再怎麼賣力,也就是個掃地的命!”
王振沒有說話,隻是默默地重新擦拭。
當晚,陳太監悄悄找到他:“孩子,你太急躁了。”
王振不解:“公公何出此言?”
“宮裡不比外麵,鋒芒太露,會招來禍患。”陳太監歎了口氣,“孫公公那人,最是心胸狹窄。你表現得比他還能乾,他豈能容你?”
王振心中一凜:“謝公公指點。”
果然,接下來的日子裡,孫太監給他的差事越發繁瑣苛刻。有時是讓他抄寫無關緊要的文書,有時是命他整理多年不用的舊籍,都是費時費力卻毫無意義的活計。
王振全都應下,做得一絲不苟。但在人前,他不再展露任何才能,甚至故意在無關緊要的地方犯些小錯。
“看來那日隻是僥幸。”孫太監在一次查驗後,滿意地對旁人說,“終究是年紀大了,精力不濟。”
王振低著頭,嘴角勾起一絲無人察覺的冷笑。
時光流逝,轉眼王振入宮已半年。這日,宮中突然傳來消息:皇上病重。
整個紫禁城頓時籠罩在一片緊張氣氛中。太監宮女們行色匆匆,麵帶憂色。就連平日裡最囂張的孫太監,也收斂了許多。
王振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特殊的時刻。他更加謹慎地行事,默默地觀察著宮中的動向。
這日深夜,他正在值夜,忽然聽見文華殿方向傳來一陣騷動。不久,幾個太監急匆匆地跑進內書房。
“快!皇上要閱《洪武寶訓》,快去取來!”
孫太監早已睡下,值班的小太監慌作一團,不知該如何是好。
“《洪武寶訓》在西側第三排書架上。”王振平靜地說,“用黃綾包裹著,需要兩人才能抬動。”
那幾個太監驚訝地看了他一眼,急忙按他說的去找,果然找到了那部厚重的典籍。
事後,其中一位年紀稍長的太監特意來找王振:“那日多謝你了。咱家是乾清宮的李公公,以後若有什麼需要,可以來找我。”
王振恭敬地行禮,心中卻波瀾起伏。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能結識那裡的太監,對他而言意義非凡。
這件事後,王振在內書房的處境悄然發生了變化。孫太監雖然依舊使喚他,但語氣中多了幾分顧忌。那些小太監也不敢再隨意欺淩他。
喜歡大明太監秘史請大家收藏:()大明太監秘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