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院子裡那幾株百年銀杏,滿樹金黃的葉子像撒了把碎金,風一吹就簌簌落下,粘在王振的青布袍角。他剛陪太子朱祁鎮練完字,小太子卻沒像往常一樣跑去玩九連環,反而攥著他的衣袖,小眉頭皺成了一團,眼眶紅紅的,像受了天大的委屈。
“王先生,”朱祁鎮的聲音帶著哭腔,手指還在輕輕摩挲著桌上的九連環——那是王長隨前幾日新做的,環環相扣的黃銅上刻著小小的龍紋,是太子最愛的玩物,“李全公公剛才來,把我的九連環收走了,還說…還說玩物喪誌,讓我必須背完《千字文》才能要回來。可你明明說過,會玩的人才會學,玩的時候動了腦子,讀書才更明白呀。”
王振蹲下身,輕輕撫去太子發間的銀杏葉,指尖觸到孩子柔軟的頭發,心中卻像被什麼東西燒著了,暖意裡裹著刺骨的寒意。他知道李全是故意的——這已是本月第三次,李全借著“管教太子”的由頭,公然挑釁他在東宮的權威。李全是先帝留下的老人,在司禮監待了二十多年,掌管著采買和檔案庫,人脈盤根錯節,素來瞧不上他這個“靠陪太子讀書上位”的後輩,之前扣賀禮清單、刁難講義裝訂,現在竟把主意打到了太子頭上。
“殿下莫氣,”王振的聲音放得極柔,從袖中取出一顆用糖霜做的小兔子,遞到太子手裡,“李公公也是為殿下好,隻是方法急了些。等會兒我去跟李公公說說,把九連環要回來,咱們先讀半篇《千字文》,再玩半個時辰,好不好?”
朱祁鎮接過糖兔,小口咬著,眼睛卻還是望著門外,小聲嘟囔:“可李公公好凶,他說要是我不聽,就告訴父皇,說王先生教我貪玩。”
王振的指尖頓了頓,眼底的溫和瞬間淡了幾分,卻還是笑著哄道:“殿下放心,父皇知道殿下讀書認真,不會怪你的。”
送走太子,王振轉身往司禮監走。一路上,銀杏葉落了他滿肩,他卻沒心思拂去——李全的挑釁,早已不是“前輩對後輩的敲打”,而是赤裸裸的奪權。他很清楚,李全忌憚他在太子麵前的分量,更怕他將來借著太子的勢,壓過自己在司禮監的地位。
剛踏進司禮監的值房,一股壓抑的氣息就撲麵而來。案頭堆著的奏章比平日高了足足三成,摞得像座小山,連他常用的端硯都被擠到了角落。守在門口的小太監見他進來,嚇得連忙跪下行禮,聲音發顫:“王公公,對不住…這些奏章是李公公讓人送來的,說…說都是急件,讓您今日務必批完,還說…還說您是太子伴讀,當為司禮監分憂,不能總想著東宮的清閒事。”
王振走到案前,隨手抽出最上麵一本奏章——是南京守備都督趙清上報的軍餉急件,封皮上還貼著“火急”的紅簽,落款日期是三日前。按規矩,這類涉及邊軍的急件,當日就得呈給皇上批閱,李全卻壓了三天,現在才扔給他,明擺著是要把他累死在文書堆裡。
他冷笑一聲,將奏章扔回案上,墨汁濺在紙頁上,暈開一小團黑。“去請三個人,”王振的聲音平靜得沒有波瀾,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指令,“內府庫的毛貴公公,錦衣衛的馬順總旗,還有文書房的王長隨。就說我新得了罐武夷岩茶,是福建巡撫剛貢來的,請他們來品鑒品鑒。”
小太監愣了一下,連忙應著“是”,快步跑了出去。王振走到窗邊,看著院子裡飄落的銀杏葉,手指在窗欞上輕輕敲著——李全在位太久,根基太深,單憑他一個人,想要扳倒他太難。但若是聯合幾個人…毛貴管著內府庫,知道李全采買的貓膩;馬順是錦衣衛的實權人物,手裡握著查人的權力;王長隨藏在文書房,手裡說不定有李全貪墨的證據。這三個人,加上他,足夠織一張網,把李全困死在裡麵。
夜幕像塊厚重的黑布,把紫禁城裹得嚴嚴實實。王振的值房裡卻亮著燈,一盞琉璃燈掛在房梁上,暖黃的光把四個人的影子拉得很長,投在鋪著羊毛地毯的地上。
毛貴是最先到的,他穿著一身醬色的宦官袍,手裡提著個酒壇,臉上帶著慣有的圓滑笑容,一進門就嚷嚷:“王公公這茶我可盼了半天,剛從內府庫出來就往這兒趕,生怕來晚了喝不上。”他把酒壇放在桌上,揭開蓋子,一股醇厚的酒香就飄了出來,“這是我藏了五年的紹興老酒,今日借花獻佛,配茶正好。”
王振笑著請他坐下,剛倒上茶,門外就傳來沉重的腳步聲——是馬順。他沒穿錦衣衛的飛魚服,隻著一身藏青色的常服,卻還是透著一股武將的剛硬,腰間的繡春刀雖未出鞘,卻依舊讓人不敢直視。“王公公找我,怕是不止喝茶這麼簡單吧?”馬順坐下,接過茶盞,卻沒喝,隻是指尖在杯沿摩挲著,眼神銳利地掃過房間。
最後到的是王長隨。他依舊穿著洗得發白的青布袍,手裡揣著一卷用藍布包著的文書,進門時還特意回頭看了看,確認沒人跟著才關上門。他躬身行禮,聲音輕得像一陣風:“奴才王長隨,參見王公公、毛公公、馬總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振等到門關上,才把那本南京守備的軍餉奏章推到桌中央,指尖點著“火急”的紅簽:“諸位看看,這是三日前的急件,李全壓到今天才給我,還讓我今日批完。他這哪裡是讓我分憂,分明是想讓我誤了軍機,好借皇上的手治我的罪。”
毛貴湊過去看了一眼,眉頭皺了皺,隨即又舒展開,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這個李全,真是撈錢撈昏了頭,連軍餉的事都敢耽誤。前幾日我查采買賬,發現他侄兒在通州開的綢緞莊,三年就賺了五萬兩銀子——他侄兒以前就是個街頭混混,哪來的本錢開莊?這裡麵的門道,不用我說,諸位也明白。”
馬順的手指猛地攥緊了茶盞,骨節泛白:“錦衣衛早就接到過密報,說李全常和一個叫劉觀的罷職禦史私下見麵。這個劉觀,前年因勾結漢王朱高煦謀逆被罷官,現在還被錦衣衛盯著,李全跟他來往,膽子不小。”
王長隨這時才慢慢展開懷裡的文書,那是幾頁從舊檔案裡抄出來的紙,上麵的字跡工整,卻帶著幾分倉促。“奴才去歲整理天啟年間的采買檔案時,發現李全經手的奉先殿修繕工程有問題。”他指著其中一頁,“當時上報的工料錢是兩萬兩,可實際用的木料都是次等的,磚瓦也是以舊充新,奴才算了算,他至少貪墨了八千兩。更要命的是,去年我去奉先殿抄錄碑文,發現殿梁上已經有了裂痕,若是哪天塌了…那可是供奉先帝牌位的地方,他十個腦袋也不夠砍。”
四個人的目光落在那頁紙上,房間裡靜得能聽到窗外的風聲。王振輕叩桌麵,聲音低沉卻有力:“李全在位太久,樹大根深,可他貪得太多,手也伸得太長,早就把自己的後路堵死了。今日請諸位來,不是為了喝茶,是想跟大家商量一件事——李全這樣的人,留在司禮監,遲早是個禍害,不如…換個地方讓他養老。”
毛貴端起酒壇,給自己倒了杯酒,一飲而儘:“我早看他不順眼了,采買上總壓著我,還想把他的人安插進內府庫。這事我乾,他貪墨采買的賬,我手裡還有不少。”
馬順放下茶盞,指尖撫過腰間的繡春刀,眼神堅定:“錦衣衛這邊,我可以以‘勾結罪臣’的名義查他,隻要找到他和劉觀的實證,就能先把他扣下來。”
王長隨把文書推到王振麵前:“奉先殿的證據,我還有更詳細的,包括當時的工匠名單和木料商的名字,隻要傳訊幾個人,就能坐實他貪墨的罪。”
王振看著眼前的三人,心中湧起一股底氣。他舉起茶盞,笑道:“好!既然諸位都願意出手,那我們就分工合作,務必一次把事情做絕,不讓他有翻身的機會。第一步,就從長隨的證據開始,先把他貪墨奉先殿的底子摸清;第二步,毛公公設個局,讓他把貪的錢都吐出來,最好再欠點債,讓他慌起來;第三步,馬總旗找機會搜他的私宅,拿到他勾結劉觀的證據;最後,我們再把所有證據呈給皇上,讓他插翅難飛。”
四人舉杯,茶盞相碰,發出清脆的聲響。
王長隨首先要找的,是奉先殿修繕時的工匠名冊和木料采買賬,這些檔案本該存在司禮監的檔案庫,可李全當年為了掩人耳目,把關鍵的幾頁抽了出來,藏在了自己的值房密室裡。王長隨知道這個消息,是因為去年整理檔案時,他發現檔案冊上有明顯的撕扯痕跡,又從一個退休的老工匠口中,隱約聽到“李公公把名冊收走了”的說法。
這日午後,王長隨借著“整理李公公經手的舊賬”為由,走進了李全的值房。值房裡彌漫著一股濃重的檀香,掩蓋著一絲若有若無的黴味——李全的密室,就藏在書架後麵。他假裝翻找賬冊,手指卻在書架上輕輕摸索,按遍了每一本書的書脊,終於在一本《資治通鑒》的後麵,摸到了一個小小的凸起。
“哢嗒”一聲輕響,書架緩緩向一側移動,露出一個僅容一人通過的暗門。王長隨深吸一口氣,彎腰鑽了進去。密室裡很黑,隻有頭頂一個小小的氣窗透進一點光,空氣中滿是灰塵和紙張腐朽的味道。他從袖中取出火折子,點亮後四處查看,終於在一個上鎖的木盒裡,找到了那本工匠名冊和采買賬。
名冊上的工匠名字,大多被劃掉了,隻剩下幾個陌生的名字,可王長隨認得其中一個——那是他遠房的表叔,當年就是奉先殿修繕的木工頭,後來卻突然失蹤了。他連忙把名冊和賬冊塞進袖中,剛要轉身,卻聽到外麵傳來腳步聲和李全的聲音:“我放在書架上的《資治通鑒》呢?怎麼找不到了?”
王長隨的心臟瞬間提到了嗓子眼,火折子都差點掉在地上。他連忙吹滅火折子,躲在木盒後麵,屏住呼吸。密室的門還沒關好,留著一條縫,他能看到李全的靴子在外麵走動,腳步聲越來越近。
“奇怪,剛才還在這兒的。”李全的聲音帶著疑惑,手指在書架上摸索著。王長隨緊緊攥著袖中的名冊,手心全是汗,生怕李全發現密室的門沒關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這時,外麵傳來小太監的聲音:“李公公,毛公公來了,說找您有要事商量。”
李全的動作頓了頓,罵了句“晦氣”,轉身走了出去。王長隨聽到腳步聲遠去,才敢大口喘氣,後背的衣服已經被冷汗浸透。他連忙鑽出密室,把書架推回原位,假裝還在翻找賬冊,等了片刻才故作鎮定地走出值房,剛出門就快步走向王振的值房——他知道,這份證據,是扳倒李全的第一塊磚,絕不能出任何差錯。
毛貴太了解李全了——此人貪財,更好色,還極好賭,隻是平日裡裝得清正廉潔,把賭癮壓得很深。
這日清晨,毛貴在司禮監的回廊上“偶遇”了李全。他手裡提著個食盒,裡麵裝著剛出爐的蟹黃包,臉上堆著熱絡的笑容:“李公公,巧了!我剛從禦膳房拿了些蟹黃包,還熱著呢,您嘗嘗?”
李全本就對毛貴沒什麼戒心——毛貴管著采買,平日裡少不了求他幫忙,兩人也算“合作愉快”。他接過一個蟹黃包,咬了一口,蟹黃的香味溢滿口腔,語氣也緩和了些:“毛公公今日怎如此殷勤?莫不是又有采買的事要找我?”
“瞧您說的,”毛貴笑著擺手,湊到李全身邊,聲音壓低了些,“是有件好玩的事想跟您說。我認識幾個江南來的商人,手裡有好東西,還會玩一種新的葉子戲,彩頭不大,就是圖個樂子。前幾日我去玩了兩回,小贏了幾百兩,想著您要是有空,一起去消遣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