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楊曄冤案(下)_大明太監秘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明太監秘史 > 第124章 楊曄冤案(下)

第124章 楊曄冤案(下)(1 / 1)

西廠的牢房,楊曄被隨意丟棄在角落的乾草堆上。胸膛那片血肉模糊的傷口,在肮臟環境的侵蝕下,早已化膿、潰爛,散發出令人作嘔的腐臭。

他時而清醒,在劇痛和瘙癢的雙重折磨下發出壓抑的、野獸般的嗚咽;時而昏迷,在光怪陸離的噩夢中,反複經曆著那永無止境的“琶刑”。族叔楊士偉驚恐的麵容,那些被他胡亂攀咬出的同僚絕望的眼神,還有父親楊泰模糊而威嚴的身影,交織成一張巨大的、充滿譴責的網,將他緊緊纏繞,勒得他透不過氣。

“爹……我冤……我不是……”他乾裂起皮的嘴唇翕動著,吐出誰也聽不清的囈語。悔恨如同毒蛇,啃噬著他最後的心智。早知如此,不如當初在福建引頸就戮,也好過如今身敗名裂,累及親族。

黑暗徹底吞噬意識的前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建寧衛所的點點燈火,聽到了麾下士卒操練的呼喝聲,那麼遙遠,那麼不真實。

當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來臨,一名例行巡查的番役用刀鞘捅了捅他一動不動的身體,發現已然僵硬冰冷。曾經意氣風發的建寧衛指揮使,最終在這暗無天日的冤獄之中,帶著滿身的創傷和汙名,悄無聲息地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死了?”韋瑛聽到稟報,皺了皺眉,隨即舒展開,渾不在意地擺擺手,“死了就死了,拖去亂葬崗埋了。正好,死無對證,這案子更利索了。”在他看來,楊曄的性命,與他親手捏死的螻蟻並無區彆,甚至還不如一條有用的獵犬。

他拿著最終“定案”的卷宗,誌得意滿地呈送給汪直。卷宗裡,楊曄的“供詞”被修飾得更加“完美”,形成了一個看似邏輯閉環的貪腐網絡和“陰謀集團”,牽連在內的官員多達二十餘人。

汪直仔細審閱著卷宗,對楊曄的死,他連眼皮都未曾抬一下。他在意的是這份成果所能帶來的政治效益。他提筆,在結案陳詞上,用朱筆重重批下幾個字:“罪證確鑿,依律嚴懲,以儆效尤!”

很快,西廠擬定的處理意見被迅速批準。皇帝朱見深或許對其中細節有所疑慮,但在汪直“消除隱患、震懾貪腐”的堅定陳述下,加之對文官集團固有的不信任,他最終選擇了蓋印。

聖旨下達:

原建寧衛指揮使楊曄,已斃於獄中,咎由自取,戮屍梟首!

其父,致仕官員楊泰,教子無方,縱子為惡,著即處斬,家產抄沒!

兵部武庫司主事楊士偉,受賄徇私,貶為庶民,流放遼東!

涉案官員張鵬、王昶、郭旻等十餘人,或貶官,或流放,或革職查辦!

這道聖旨,如同一聲驚雷,炸響在已然風聲鶴唳的朝堂之上。

楊泰,這位年過花甲、早已致仕在家的老人,一生謹小慎微,卻因兒子的“罪行”被牽連,要在刑場上身首異處!楊曄已死,竟還要被戮屍梟首,受此奇恥大辱!而那些被貶謫流放的官員,其中多少人是蒙受不白之冤?

恐懼,如同最深沉的寒冰,凍結了每一個官員的心。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今日是楊曄、楊士偉,明日又會是誰?

刑部大堂,氣氛凝重得如同鉛塊。首輔商輅召集了內閣、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的主要官員,每個人的臉上都籠罩著一層陰霾。

商輅須發微顫,將手中的茶盞重重頓在案幾上,茶水四濺。“諸公!都看到了嗎?西廠之害,甚於虎狼!楊曄一案,分明是韋瑛構陷,屈打成招,汪直借此羅織,擴大案獄!如今楊曄慘死,楊泰問斬,楊士偉等流放!此非國之律法,此乃廠衛之私刑!長此以往,朝廷法度何在?公理正義何在?我等讀書人,位列朝堂,豈能坐視閹宦如此荼毒士林,禍亂朝綱?!”

他的聲音因為激動而沙啞,帶著一種悲憤至極的沉痛。

吏部尚書尹旻接口道:“商公所言極是!西廠行事,無需實證,僅憑風聞臆測便可拿人;酷刑之下,何求不得之供?此案牽連之廣,定罪之酷,曠古未聞!若再不製止,恐朝堂之上,再無敢言之士!”

“必須彈劾!”都禦史李賓猛地站起身,臉色鐵青,“聯合百官,上書陛下!陳述西廠之罪,懇請陛下罷撤西廠,嚴懲汪直、韋瑛!否則,我等便跪伏宮門,死諫到底!”

“對!聯名上奏!”

“絕不能再忍氣吞聲!”

堂下群情激憤,多年來對西廠的恐懼和不滿,在此刻被楊曄父子的鮮血徹底點燃,化作同仇敵愾的怒火。一份由內閣首輔商輅領銜,幾乎囊括了所有重要部院大臣的聯名彈劾奏章,迅速草擬而成。奏章中,曆數西廠“擅設酷刑、誣陷良善、僭越權柄、動搖國本”等數大罪狀,言辭之激烈,態度之決絕,為成化朝以來所罕見。

西廠衙門,汪直自然也收到了風聲。他坐在那張寬大的紫檀木公案後,聽著心腹彙報文官集團正在串聯,準備發動前所未有的猛烈攻擊。年輕的臉上,非但沒有懼色,反而露出一絲冰冷的、近乎興奮的神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終於都跳出來了……”他輕聲自語,指尖劃過光滑的桌麵。他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西廠的崛起,必然觸及舊有權力體係的利益,與文官集團的衝突不可避免。楊曄案,不過是導火索而已。

他並不慌張。他深知皇帝的軟肋——對官僚集團根深蒂固的猜忌,以及對於“隱弊”和“陰謀”近乎偏執的恐懼。他有信心,能夠將文官們的這次反彈,扭曲為“結黨營私、攻訐近臣、試圖壅蔽聖聽”的又一次證據。

“提督,文官勢大,此次聯合,恐怕來者不善啊。”吳綬不無擔憂地低聲道。

汪直瞥了他一眼,淡淡道:“勢大?那是因為陛下尚未看清他們的真麵目。一群聒噪的烏鴉罷了,聚在一起,聲音大了些,就想遮天?”他頓了頓,吩咐道,“你去,把我們掌握的,關於幾位參與聯名大臣的‘材料’,整理一下,不必太多,但要足夠讓陛下心生疑慮。”

“屬下明白。”吳綬心領神會,所謂“材料”,自然是那些或真或假、捕風捉影的“不法情事”或“不當言論”。

汪直又看向一旁因為“辦案有功”而更加趾高氣揚的韋瑛,臉上露出一絲難得的“嘉許”:“韋瑛,此次楊曄案,你做得很好。若非你洞察先機,果斷出手,此等蠹國奸佞,不知還要隱藏多久。”

韋瑛受寵若驚,噗通跪倒:“全仗提督栽培!屬下願為提督效死!”

“起來吧。”汪直虛扶一下,語氣平淡卻意味深長,“你的功勞,咱家記著,皇上也看著呢。好好乾,這西廠的擔子,以後會更重,需要你這樣的乾才多分擔些。”

雖然沒有明言升遷,但這番話無疑是對韋瑛最大的肯定和鼓勵。韋瑛激動得渾身血液沸騰,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權柄更重、風光無限的前景。他更加篤定,緊緊抱住汪直這條大腿,是他飛黃騰達的唯一捷徑。

紫禁城,乾清宮。

朱見深看著司禮監送來的、厚厚一疊由商輅領銜的百官聯名奏章,又看了看汪直單獨呈上的、為楊曄案辯解並隱約暗示文官“結黨”的密奏,以及吳綬“恰好”整理送來的、關於幾位聯名大臣的“黑材料”,眉頭緊緊鎖成了一個川字。

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煩躁。一邊是幾乎整個文官係統的集體諫言,聲勢浩大,言之鑿鑿;一邊是他親手提拔、辦事“得力”、屢次“摘奸”的汪直和西廠。

他傾向於相信汪直,因為西廠的“成果”是實實在在的至少表麵上是),而文官們的“結黨”和“壅蔽”是他一直以來的心病。但如此眾多的重臣聯合反對,也讓他不能完全無視。

沉思良久,他做出了決定。他既沒有批準百官罷撤西廠的請求,也沒有如汪直所願嚴厲申飭上書官員。他采取了一種看似“和稀泥”,實則偏袒西廠的處理方式:

楊曄案既定,不再更張。西廠乃朕特許設立,偵緝不法,有其必要,然亦需謹守分寸,不得濫及無辜。朝臣當體恤朕意,各安其位,共襄治道。

這道旨意,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實則肯定了西廠存在的合法性,對汪直和韋瑛的行為給予了默許。而對文官集團的洶洶諫言,隻是不痛不癢地要求“體恤朕意”、“各安其位”。

消息傳出,文官集團如墜冰窟,失望至極。他們看到了皇帝對廠衛的無底線縱容,也看清了汪直聖眷之隆,已難以撼動。

而西廠內部,則是一片歡騰。韋瑛更加不可一世,儼然以汪直手下第一功臣自居,行事愈發驕橫。

喜歡大明太監秘史請大家收藏:()大明太監秘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