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吧。”劉瑾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咱家向來是賞罰分明,你對咱家忠心,咱家自然不會虧待你。這次平叛,關係重大,你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公公放心!”神英胸脯一挺,“一個小小的安化王,根本不是小的對手。小的這就領兵出發,不出一個月,定能提著朱寘鐇的人頭回來見您!”
劉瑾點點頭:“好。記住,兵貴神速,不必過於謹慎,儘早平叛,才能避免夜長夢多。另外,沿途的官員要是敢怠慢糧草軍餉,你可先斬後奏,不必給咱家麵子。”
“是!小的記住了!”神英連連應道。
當天下午,神英就帶著三萬宣府、大同精騎,浩浩蕩蕩地出了京城,往西北方向開去。他哪裡懂得什麼戰略戰術,滿腦子想的都是快點平定叛亂,好回去領賞。
大軍剛入寧夏地界,神英就收到探報,說安化王的軍隊正在附近的青龍穀一帶集結。神英大喜,認為這是個殲滅叛軍的好機會,不顧部下勸阻,當即下令大軍加速前進,直奔青龍穀。
“將軍,不可!”副將連忙勸阻,“青龍穀地勢險要,兩側都是高山,容易設伏,咱們還是先派人探查清楚,再做打算不遲。”
“探查什麼?”神英不耐煩地擺手,“叛軍不過是烏合之眾,哪有那麼多計謀?咱們人多勢眾,直接衝進去,就能把他們一網打儘!”
副將還想再勸,神英卻已經下令:“全軍聽令,加速前進,午時之前務必抵達青龍穀,剿滅叛軍!誰要是敢延誤,軍法處置!”
明軍將士不敢違抗,隻能跟著神英,急匆匆地往青龍穀趕去。
此時的青龍穀,早已布好了天羅地網。安化王朱寘鐇親自坐鎮穀中,看著明軍浩浩蕩蕩地進入穀中,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劉瑾派來這麼個草包,真是天助我也!”
他抬手一揮,身旁的將領立刻下令:“放箭!”
刹那間,山穀兩側的山坡上,箭如雨下,密密麻麻地射向明軍。明軍毫無防備,紛紛中箭倒地,慘叫聲此起彼伏。
“不好!有埋伏!”神英臉色大變,連忙下令:“快,撤退!”
可此時已經晚了,山穀兩側的滾石、擂木紛紛砸下來,堵住了明軍的退路。緊接著,叛軍從山坡上衝了下來,揮舞著刀槍,與明軍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神英胯下的戰馬被一箭射中,悲鳴一聲,轟然倒地,他狼狽地滾落馬下,頭盔也掉了,頭發散亂,臉上沾滿了泥土。一個叛軍士兵看到他,舉刀就砍過來,神英嚇得魂飛魄散,多虧身旁的親兵拚死擋住,才撿回一條命。
“快,保護將軍突圍!”親兵隊長嘶吼著,帶著幾個親兵,拚死護著神英,往穀口衝去。
主帥一逃,明軍頓時軍心大亂,士兵們爭相逃命,自相踐踏,死傷無數。叛軍則趁勢追擊,明軍丟盔棄甲,潰不成軍,三萬精騎,眨眼間就損失了大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神英一路狂奔,直到跑出幾十裡地,才敢停下來喘口氣。他看著身後潰散的士兵,還有滿地的屍體和兵器,臉色慘白,渾身發抖。他知道,這次兵敗,回去肯定沒法向劉瑾交代。
兵敗的消息,很快就傳回了京城。劉瑾的心腹得知後,嚇得魂飛魄散,連忙跑到司禮監向劉瑾稟報。
劉瑾聽完,氣得渾身發抖,一腳踹翻了身旁的桌子:“廢物!真是個廢物!三萬精騎,居然被一個藩王打得落花流水!”
“公公,現在怎麼辦?”心腹顫聲問道,“要是讓皇上知道了,後果不堪設想。”
劉瑾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他知道,此事絕不能讓皇上知道,否則他舉薦不力的罪名就坐實了。“慌什麼!”劉瑾眼神陰狠,“傳咱家的命令,立刻封鎖消息!兵敗的事,隻說是‘小有挫敗,正在調整’,不準任何人多嘴!”
“是!”心腹連忙應道。
劉瑾又道:“另外,九邊各處的急報,一律截留,不準送進宮裡,也不準讓內閣知道。所有關於安化王叛亂的消息,都必須經過咱家的同意,才能上報!”
“奴才明白!”
很快,更多的邊關急報被劉瑾的人截了下來,堆積在靈濟宮那間密室的角落裡,密密麻麻的,像一座座無聲的墓碑。劉瑾以為這樣就能掩蓋真相,卻不知道,紙終究包不住火。
而安化王“清君側,誅權閹”的檄文,卻借著這場“勝利”,像野火一樣,在西北大地蔓延開來。
寧夏城內,百姓們圍著張貼的檄文,議論紛紛。一個賣菜的老漢指著檄文念道:“‘劉瑾蠱惑君心,竊弄威權’,這話可真說到咱們心坎裡了!這些年,苛捐雜稅這麼多,都是劉瑾搞的鬼!”
“可不是嘛!”旁邊一個書生接話,“安化王這是要替天行道,誅殺奸賊啊!我看,這劉瑾也該倒台了!”
不僅是百姓,就連一些地方官員,也對檄文的內容頗有感觸。他們平日裡受儘劉瑾黨羽的欺壓,早已心懷不滿,如今安化王起兵,打出“清君側”的口號,不少人都暗中觀望,甚至有人偷偷給安化王送糧送錢,支持他的叛亂。
檄文很快就傳遍了陝西、甘肅等地,甚至傳到了京城附近。一些對劉瑾不滿的官員,私下裡也在傳閱檄文,議論紛紛。雖然沒人敢公開支持安化王,但大家都盼著劉瑾能早日倒台。
喜歡大明太監秘史請大家收藏:()大明太監秘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