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老息怒,這是皇上的意思,小的不敢違抗。”太監依舊攔在門前,神色惶恐卻半步不退。
高拱心急如焚,在宮門外的朝房內來回踱步,靴底踏得青磚地麵“咚咚”作響。他隱隱感到事情正在脫離掌控,馮保最近在宮中動作頻頻,與張居正往來密切,絕非好事。“去,立刻派人盯著司禮監和張府,有任何動靜,即刻回報!”高拱對隨從道,眼中滿是焦慮。
他在朝房內坐立難安,一會兒翻看奏折,一會兒起身遠眺乾清宮的方向,每一次腳步聲從門外傳來,他都以為是皇帝的消息,可每次都失望而歸。時間一點點流逝,暑氣越來越重,高拱的額頭上布滿了汗珠,心中的不安也愈發強烈。
當日下午,未時三刻,一聲悠長而淒厲的哀鐘,從紫禁城的鐘樓響起,響徹整個京城。隆慶皇帝,朱載坖,駕崩了。
哀鐘三響,舉國悲慟。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望著皇宮的方向,神色肅穆。而在皇宮之內,內閣與司禮監的大臣們早已聚集在乾清門外,人心惶惶,議論紛紛。就在此時,馮保一身素服,麵色肅穆,從乾清宮內走出。他手中捧著一卷明黃詔書,詔書邊緣繡著精致的龍紋,在陽光下泛著耀眼的光芒。
馮保走到眾人麵前,在無數道或驚疑、或憤怒、或期待的目光中,緩緩展開詔書,以清晰而沉穩的聲音,當眾宣讀大行皇帝遺詔:“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以菲薄之身,承繼大統,六載以來,勤勤懇懇,雖無赫赫之功,然亦不敢懈怠。今龍體違和,日漸沉重,恐不久於人世。茲立皇太子朱翊鈞為皇帝,改元萬曆。命內閣首輔高拱、次輔李春芳、高儀,及司禮監太監馮保,恪謹忠貞,同心輔佐,讚襄政務。凡軍國大事,須內閣與司禮監商議而行,不可獨斷……”
“閹宦安得預政!”一聲暴喝驟然打斷了宣讀。高拱須發戟張,猛地從人群中越眾而出,手指直指馮保,怒不可遏,“此必矯詔!內侍豈能名列顧命!祖宗之法何在?!”
他這一吼,如同巨石投入死水,在場眾人神色各異。幾位高拱的門生立刻附和:“高閣老所言極是!閹宦乾政,乃亡國之兆!此詔必是偽造!”而李春芳、高儀等人則麵色猶豫,沉默不語,顯然是進退兩難。更多的官員則麵露驚懼,低著頭不敢說話,生怕卷入這場權力風暴。
馮保麵不改色,緩緩收起詔書,冷冷地看著高拱:“高閣老,此乃先帝遺詔,蓋有傳國玉璽,豈能容你汙蔑?”
“玉璽?定是你趁皇上病危,盜用玉璽!”高拱上前一步,幾乎要衝到馮保麵前,“先帝向來不喜內侍乾政,怎會讓你列入顧命?快將偽造遺詔的同黨交出來!”
就在氣氛劍拔弩張,幾乎要動手的之際,陳矩快步上前,攔在高拱與馮保之間。他對著高拱深深一揖,聲音不高卻足夠清晰,傳遍全場:“高閣老息怒!此確係大行皇帝彌留之際,親口諭令,奴婢與李芳、孟衝等幾位近侍太監,皆在禦前親耳所聞,當場筆錄而成,絕非虛妄。”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場眾人,語氣愈發懇切:“先帝深知太子年幼,恐權臣跋扈,故特意命馮公公與閣臣同心輔政,相互製衡,此乃先帝為保幼主、固國本之深意。如今先帝剛崩,國喪之際,若因遺詔之事起了內訌,恐讓宵小有機可乘,危及社稷。還望閣老暫抑悲憤,以大局為重,以社稷為重啊!”
陳矩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澆在眾人頭上。他是三朝老臣高忠的義子,素來以剛正不阿、行事公正著稱,在宮中與外朝都頗有聲望。他的佐證,讓在場不少官員都信了幾分。
高拱瞪著陳矩,又狠狠剜了馮保一眼,胸口劇烈起伏,氣得渾身發抖。他知道,陳矩素來中立,絕不會輕易偏袒任何人,如今他出麵作證,“先帝親耳所聞”這六個字,如同枷鎖,讓他一時難以公然抗辯。若執意質疑,便是質疑先帝的決策,形同謀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你們……”高拱指著馮保和陳矩,卻說不出一句反駁的話,最終猛地一甩袖子,怒聲道:“好!好得很!老夫倒要看看,你們如何輔佐幼主!”說罷,他轉身拂袖而去,背影帶著無儘的憤怒與不甘。
高拱一走,附和他的官員也紛紛散去。馮保麵無表情地收起遺詔,目光掃過全場,最後與人群中的張居正眼神在空中短暫交彙。張居正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這一刻,權力的天平,因這一紙遺詔,已悄然發生了決定性的傾斜。
馮保轉身,對在場眾人道:“遺詔已宣,國本已定。即日起,太子登基,改元萬曆。各司其職,籌備國喪與登基大典,若有懈怠者,以大不敬論處!”
“遵旨!”眾人齊聲應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敬畏。
陳矩看著馮保的背影,眉頭微蹙。
回到司禮監的值房,馮保看著手中的遺詔,嘴角終於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高拱,你橫行霸道了這麼久,也該輪到咱家了。他提筆寫下一道諭旨,命東廠番子嚴密監視高拱及其黨羽的動向,任何風吹草動,即刻回報。
而在內閣值房,張居正正與李春芳、高儀商議登基大典的事宜。“高拱雖退,但絕不會善罷甘休。”張居正沉聲道,“我們需儘快穩固局勢,輔佐太子登基,待大局已定,再作打算。”
李春芳點了點頭:“張次輔所言極是,如今正是多事之秋,萬萬不可再生事端。”
高儀則憂心忡忡:“高拱黨羽眾多,遍布朝野,恐會暗中作梗。”
“無妨。”張居正眼中閃過一絲狠厲,“馮公公在宮內坐鎮,東廠監視,隻要他敢異動,我們便有借口將其罷黜。”
喜歡大明太監秘史請大家收藏:()大明太監秘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