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皇帝圈裡,漢景帝劉啟是個特彆尷尬的存在。他爹漢文帝劉恒是曆史公認的暖男皇帝,他兒子漢武帝劉徹是喊著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戰神皇帝,夾在中間的劉啟,總被人當成過渡款。
但你要是真翻《史記·孝景本紀》,會發現這哥們其實是個狠角色。他一輩子沒他爹那麼多溫情戲,也沒他兒子那麼多高光時刻,卻乾了件影響漢朝國運的大事——平定七國之亂。更絕的是,他用十五年時間,把老爹攢下的家底翻了倍,給漢武帝後來揍匈奴攢夠了打架基金。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位被低估的漢景帝,到底是個怎樣的皇帝。
劉啟這人性子,從小就透著股狠勁。這毛病跟他那佛係老爹劉恒完全不一樣,倒有點像他爺爺劉邦——看著隨和,急了能抄家夥。
有件事《史記》裡沒明說,但《漢書》裡記得清清楚楚:劉啟當太子的時候,吳王劉濞他堂叔)的兒子來長安串門,倆人湊一起下棋。下著下著起了爭執,吳王世子估計是嘴欠,說了句你爸當年就是撿漏當的皇帝,劉啟當場就炸了。
按說倆王子吵架,頂多推搡幾下,劉啟不,他抄起旁邊的棋盤木頭做的,死沉),照著堂叔兒子腦袋就砸過去了。《漢書》裡寫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意思是一棋盤把人給掄死了。
這事兒可捅了馬蜂窩。吳王劉濞本來就對中央有點意見,兒子死了之後,乾脆稱病不來朝見,背地裡開始招兵買馬。劉恒知道這事後,沒怎麼罵劉啟,就派人去安撫了下吳王,這事兒算暫時壓下去了。但梁子結下了,為後來的七國之亂埋下了伏筆。
從這事就能看出,劉啟這人有三個特點:一是脾氣爆,二是下手狠,三是護短或者說護麵子)。這些特點,後來都成了他治國的雙刃劍。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劉恒去世,劉啟接班,成了漢景帝。剛上台那陣子,他還算老實,延續了老爹的政策:繼續減賦稅,重視農業,甚至比他爹還激進——直接把成年男子的徭役從每年一次改成三年一次,讓老百姓有更多時間種地。
《孝景本紀》裡說他即位,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乂安,薦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意思是漢朝已經安穩六十年了,大臣們都盼著他搞點大動作,比如封禪、改曆法啥的。
但劉啟心裡裝著件大事——削藩。他爹在位時,各路藩王就跟土皇帝似的,尤其吳王劉濞,仗著自己封地靠海,煮鹽鑄錢,富得流油,軍隊比中央還強。劉啟當太子時就看這幫人不順眼,現在自己當家了,總想收拾他們。
這時候,一個關鍵人物跳了出來——晁錯。這哥們是劉啟的老師,倆人關係鐵得很。晁錯天天在劉啟耳邊念叨:陛下,藩王們遲早要反,不如先下手為強,把他們的地盤削了!
劉啟被說動了,公元前154年,他采納晁錯的建議,下了道聖旨:削掉楚王東海郡、趙王常山郡、膠西王六個縣。這道命令剛下,吳王劉濞就跳出來了,他聯合了楚王、趙王、膠西王等六個藩王,打出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起兵造反,史稱七國之亂。
叛軍號稱五十萬,氣勢洶洶往長安打。劉啟有點慌了,這時候大臣袁盎站出來說:陛下,叛軍不是要殺晁錯嗎?您把晁錯殺了,他們就沒理由反了。
劉啟沉默了。他知道晁錯是忠臣,但眼下叛軍逼近,萬一擋不住,自己皇位都保不住。權衡利弊後,他做出了一個冷酷的決定——殺晁錯。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裡寫得特慘:晁錯還穿著朝服,就被拉到東市砍了頭。可晁錯死了,叛軍並沒撤兵,劉濞還放話說:我要當皇帝,不是為了殺晁錯!
這時候劉啟才明白,自己被耍了,但後悔也晚了。不過這事兒也讓他徹底狠下心:必須乾掉這幫藩王,沒退路了!
殺了晁錯,叛軍還在往前衝,劉啟隻能硬著頭皮打仗。他想起了老爹臨終前的囑咐:關鍵時刻,周亞夫能用上。
周亞夫是開國功臣周勃的兒子,這人是個軍事奇才,但脾氣比劉啟還倔。劉啟拜他為太尉,讓他率軍平叛。周亞夫提了個條件:陛下,叛軍勢大,我不能直接跟他們硬拚,得先斷他們糧道,拖垮他們。劉啟答應了。
接下來的三個月,成了周亞夫的個人秀。他繞開叛軍主力,偷偷跑到昌邑今山東巨野),深挖溝、高築牆,就是不出戰。叛軍急了,猛攻梁國劉啟弟弟劉武的地盤),梁國快扛不住了,劉武天天派人向周亞夫求救,甚至告到劉啟那裡。
劉啟下旨讓周亞夫去救梁國,周亞夫直接把聖旨擱一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該乾啥乾啥,一邊守著營寨,一邊派小分隊去偷襲叛軍糧道。
沒過多久,叛軍糧草真的斷了,士兵餓得起不來,隻能撤退。這時候周亞夫才下令追擊,一口氣把叛軍打得稀巴爛。吳王劉濞想逃到越國,結果被越國人砍了腦袋,送到長安領賞。其他六個藩王不是自殺就是被殺,七國之亂三個月就平定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事兒之後,劉啟對周亞夫又敬又怕。敬的是他會打仗,怕的是他不聽命令。但不管怎麼說,平定七國之亂是劉啟這輩子乾得最漂亮的事——經此一役,藩王們再也不敢跟中央叫板,漢朝的中央集權大大加強。
《孝景本紀》裡沒細說平叛過程,就一句三年,吳楚七國反,以中尉周亞夫為太尉,擊平之,看著輕描淡寫,其實背後全是刀光劍影。
平定七國之亂後,劉啟開始專心搞治國。他跟他爹劉恒的風格完全不同:劉恒靠,劉啟靠;劉恒像個老好人,劉啟像個鐵麵包公。
七國之亂後,劉啟沒趕儘殺絕,但手段夠狠。他把叛亂藩王的地盤收回來,分給他們的兒子比如把吳國分成三個小國),讓他們內鬥;又規定藩王不能自己任命官吏,必須由中央派遣;還收回了藩王的鑄幣權,斷了他們的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