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提劍破梁都,百戰功成霸業初。
卻戀梨園耽粉墨,錯將社稷作氍毹。
親伶宦,遠賢儒,一朝兵變喪頭顱。
盛衰隻在君王念,千古堪悲戲子孤。
唐光啟元年公元885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府裡添了個兒子,這孩子生下來哭聲就比彆的嬰兒洪亮,李克用看著繈褓裡瞪圓眼睛的小家夥,越看越喜歡,給取名“存勖”——存是“留存”,勖是“勉勵”,意思是盼著這孩子能保住李家基業,將來有大出息。
誰也沒想到,這孩子後來不僅保住了基業,還把仇家按在地上摩擦,硬生生打出了一個王朝。
李存勖打小就不是一般人。《舊五代史·莊宗紀》裡說他“及長,善騎射,膽勇過人,稍習《春秋》,通大義,尤喜音聲、歌舞、俳優之戲”——翻譯過來就是:這小夥子長大以後,騎馬射箭樣樣精通,膽子大得能跟老虎比劃,還讀過點《春秋》,懂些大道理,就是有個小愛好:愛聽戲、愛唱歌、愛跟戲子們混在一起。
他爹李克用這輩子最恨的人,就是後梁的開國皇帝朱溫。這倆人從年輕時候就不對付,打了一輩子仗,李克用臨死前,覺得自己快撐不住了,就把李存勖叫到床邊,拿出三支箭,哭著說:“兒子啊,爹有三個仇人,你得替爹報仇:第一個是朱溫,他害我一輩子;第二個是劉守光,這小子背叛我;第三個是耶律阿保機,他跟朱溫合夥坑我。這三支箭你拿著,報仇了再把它們還給爹!”
李存勖跪在地上,雙手接過箭,哭著答應:“爹您放心,要是報不了仇,我就沒臉見您!”
李克用一死,朱溫就覺得機會來了,趕緊派兵攻打河東。當時河東的大臣們都慌了,有的說要投降,有的說要逃跑,可李存勖卻異常冷靜。他把那三支箭供在祠堂裡,每次打仗前都要去祭拜一下,然後帶著箭上戰場——這招不僅能鼓舞士氣,還能時刻提醒自己:我是來複仇的,不能輸!
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劉守光在幽州稱帝,國號“大燕”。李存勖覺得先捏軟柿子,就親自率軍攻打劉守光。劉守光是個草包皇帝,平時隻會欺負老百姓,打起仗來根本不是李存勖的對手。李存勖率軍一路勢如破竹,沒幾個月就攻破了幽州,活捉了劉守光。
攻克幽州那天,李存勖特意把劉守光押到李克用的墓前,拿出第一支箭,大聲說:“爹,兒子替您報仇了!”說完,就下令把劉守光殺了,然後把箭埋回了墓裡。
解決了劉守光,李存勖又把矛頭對準了朱溫。當時朱溫已經建立了後梁,當了皇帝,可他年紀大了,腦子也不好使,整天沉迷酒色,還殺了不少功臣,後梁的軍隊早就沒了戰鬥力。
貞明元年公元915年),李存勖率領大軍進攻後梁的魏州。後梁的將領們聽說對手是李存勖,嚇得腿都軟了,有的沒開打就投降了,有的勉強打了幾回合就逃跑了。《資治通鑒》裡記載當時的戰況:“梁兵大敗,死者什七八,獲其將校二百餘人,鎧仗數十萬。”意思是後梁的士兵大敗,十個裡死了七八個,還被俘虜了兩百多個將領,丟了幾十萬件兵器鎧甲。
朱溫聽說後梁軍隊大敗,氣得渾身發抖,指著李存勖的方向罵:“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勖的小名),我的兒子跟他比,簡直就是豬狗!”可罵歸罵,朱溫也沒辦法,沒多久就被自己的兒子朱友珪殺了,後梁更是亂成了一鍋粥。
李存勖趁後梁內亂,繼續進攻,終於在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攻破了後梁的都城開封,滅了後梁。這時候,他又回到李克用的墓前,拿出第二支箭,哭著說:“爹,朱溫也被我滅了,您的仇報了!”說完,又把箭埋了回去。
滅了後梁之後,李存勖在開封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這時候的李存勖,才三十五歲,手握重兵,統一了北方,看起來前途一片光明。要是他能繼續保持之前的狀態,說不定能統一全國,成為一代明君。可誰也沒想到,這位戰神少主,接下來居然要換“劇本”了——從“複仇戰神”變成“戲精皇帝”。
稱帝之後,李存勖像是突然變了個人。以前他滿腦子都是打仗報仇,現在天下太平了至少他覺得太平了),他就把小時候的愛好——唱戲,徹底發揚光大了。
他不僅愛聽戲,還愛親自上台表演。為了方便唱戲,他給自己取了個藝名,叫“李天下”。每次上台,他都穿著華麗的戲服,塗著厚厚的粉,跟著戲子們一起唱念做打,把皇宮變成了“大舞台”。《新五代史·伶官傳》裡記載:“莊宗既好俳優,又知音,能度曲。自為優名曰‘李天下’,嘗與優人在庭,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意思是莊宗喜歡戲子,又懂音樂,還能自己作曲,給自己取了個藝名“李天下”,曾經跟戲子們在院子裡表演,自己喊自己“李天下,李天下”。
有次,李存勖在台上表演,喊了兩聲“李天下”,旁邊一個叫敬新磨的戲子突然衝上來,“啪”地給了他一個耳光。李存勖被打懵了,周圍的人也嚇得大氣不敢出——這可是皇帝,誰敢打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敬新磨卻一點都不怕,笑著說:“天下隻有一個‘李天下’,你怎麼能喊兩聲呢?這不是亂了章法嗎?”李存勖一聽,不僅不生氣,還哈哈大笑,說敬新磨打得對,當場賞了他不少錢。
從那以後,戲子們在宮裡越來越囂張。李存勖把戲子當成自己人,不僅給他們封官,還讓他們乾預朝政。有的戲子仗著皇帝的寵愛,在宮裡橫行霸道,甚至敢欺負大臣;有的戲子還替人向李存勖求情,隻要他們開口,李存勖大多會答應。
有個叫周匝的戲子,曾經在戰亂中被後梁的人抓走,李存勖滅了後梁後,把他救了出來。周匝見到李存勖,哭著說:“陛下,我能活著見到您,全靠後梁的兩個將領保護,您能不能給他們封個官?”李存勖想都沒想就答應了,第二天就下旨,給那兩個後梁將領封了刺史。
大臣們聽說後,都急壞了。宰相郭崇韜連忙勸李存勖:“陛下,那些將領都是後梁的人,而且沒立過什麼功,怎麼能隨便封官呢?咱們的將士們跟著您出生入死,還沒得到封賞,要是讓戲子推薦的人當了官,將士們會寒心的!”
可李存勖根本聽不進去,說:“我已經答應周匝了,不能說話不算數。”最後還是給那兩個後梁將領封了官。將士們聽說後,果然很生氣,紛紛抱怨:“咱們在戰場上拚命,還不如戲子在皇帝麵前說句話管用!”
除了寵信戲子,李存勖還特彆貪財。他登基之後,把全國的財富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歸朝廷,用來支付軍餉和官員俸祿;另一部分歸自己,存在後宮的“內府”裡,用來滿足自己的享樂。
同光二年公元924年),中原地區鬨旱災,老百姓顆粒無收,到處都是餓死的人。軍隊的軍餉也發不出來,將士們吃不飽飯,有的甚至開始逃跑。大臣們紛紛勸李存勖,把內府的錢拿出來救濟百姓、發放軍餉,可李存勖卻舍不得,說:“內府的錢是我的私產,怎麼能隨便用呢?”
郭崇韜實在忍不住了,跟李存勖爭辯:“陛下,現在百姓困苦,軍隊不穩,要是不趕緊救濟,恐怕會出大亂子!內府的錢雖然是陛下的私產,可天下都是陛下的,您怎麼能分得這麼清楚呢?”
李存勖聽了,很不高興,可又找不到理由反駁,隻好勉強拿出一點錢,可這點錢根本不夠用,百姓和將士們的怨氣越來越大。
這時候的李存勖,早就不是那個能征善戰的戰神了。他每天要麼在宮裡唱戲,要麼跟戲子們喝酒作樂,要麼就琢磨著怎麼搜刮錢財,把朝政拋到了九霄雲外。大臣們想跟他奏報國事,往往要等好幾天才能見到他,而且見到他的時候,他要麼在化妝,要麼在唱戲,根本沒心思聽大臣們說話。
有次,一個將領奏報說,契丹耶律阿保機建立的政權)入侵邊境,請求朝廷派兵支援。李存勖正在跟戲子們排演新戲,聽了之後滿不在乎地說:“契丹那點人,沒什麼好怕的,等我把這出戲排完了再說。”結果,契丹軍隊在邊境燒殺搶掠,百姓們深受其害,等李存勖派兵過去的時候,契丹早就搶夠了跑了。
郭崇韜看著李存勖越來越荒唐,心裡很著急,就多次勸他要勤政愛民,遠離戲子和宦官。可李存勖不僅不聽,還覺得郭崇韜管得太多,漸漸開始疏遠他。一些嫉妒郭崇韜的戲子和宦官,趁機在李存勖麵前說郭崇韜的壞話,說他想謀反。李存勖本來就對郭崇韜有意見,聽了這些話,就信以為真,在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下令,把郭崇韜殺了。
郭崇韜是後唐的開國功臣,跟著李存勖打了一輩子仗,忠心耿耿,卻被無辜殺害。消息傳出去後,朝野上下一片嘩然,將士們的怨氣更大了——連郭崇韜這樣的功臣都能被殺,那他們這些普通將士,還有什麼安全感可言?
郭崇韜被殺後,後唐的局勢越來越不穩定。各地的將領們都人心惶惶,擔心自己會成為下一個郭崇韜。沒過多久,魏州的士兵就因為不滿軍餉發放,發動了兵變。
李存勖接到奏報後,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覺得隻是幾個士兵鬨事,派點人去鎮壓就行了。他派自己的兒子李繼岌率軍去鎮壓,可李繼岌根本沒打過仗,是個草包,剛到魏州就被叛軍打敗了。
叛軍見李繼岌不堪一擊,士氣大振,很快就占領了魏州。這時候,一個叫李嗣源的將領站了出來。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子,跟著李存勖打了很多仗,很有威望。李存勖本來想派李嗣源去鎮壓叛軍,可他沒想到,李嗣源到了魏州後,不僅沒鎮壓叛軍,反而被叛軍擁立為領袖,反過來攻打李存勖。
李嗣源率軍一路南下,各地的將領們早就對李存勖不滿了,紛紛投降李嗣源。李存勖這時候才慌了,趕緊下令,把內府的錢拿出來發放軍餉,想拉攏將士們。可將士們早就寒了心,說:“現在才給錢,太晚了!”根本沒人願意為他賣命。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四月,李嗣源的軍隊逼近洛陽當時後唐的都城)。李存勖知道自己大勢已去,可他還想做最後的掙紮,就率領皇宮裡的禁衛軍,親自出城迎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禁衛軍的士兵們早就不想打了,剛出城沒多遠,就有很多人逃跑了。李存勖沒辦法,隻好率軍退回皇宮。晚上,他在宮裡跟幾個戲子喝酒,喝著喝著,就哭了起來,說:“我這輩子打了這麼多仗,沒想到最後會落到這個地步。”
就在這時,皇宮裡突然傳來一陣喊殺聲——原來是禁衛軍的將領郭從謙發動了兵變。郭從謙本來是個戲子,因為會打仗,被李存勖提拔為將領。他跟郭崇韜關係很好,郭崇韜被殺後,他一直懷恨在心,現在見李存勖大勢已去,就趁機發動了兵變。
李存勖嚇得趕緊拿起武器,跟叛軍搏鬥。可叛軍越來越多,李存勖雖然勇猛,可寡不敵眾,很快就被亂箭射中,倒在了地上。
這時候,一個叫善友的戲子跑了過來,看著倒在地上的李存勖,哭著說:“陛下,我跟著您這麼久,現在隻能用這種方式送您最後一程了。”說完,就把李存勖的屍體拖到宮裡的樂器房裡,澆上汽油,一把火給燒了。
一代戰神,一個戲精皇帝,最後居然被自己提拔的戲子將領背叛,屍體還被另一個戲子燒了,真是荒唐又悲慘。
李存勖死後,李嗣源率軍進入洛陽,登基稱帝,史稱“後唐明宗”。李嗣源上台後,廢除了李存勖的一些荒唐政策,殺了很多作惡的戲子和宦官,努力安撫百姓和將士,後唐的局勢才稍微穩定了一點。
可李存勖留下的教訓,卻被後人牢牢記住了。《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裡,歐陽修評價李存勖:“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意思是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閒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所以當李存勖強盛的時候,全天下的豪傑都不能跟他抗衡;可當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戲子就把他困住了,最後身死國滅,被天下人嘲笑。
李存勖的一生,就像一場跌宕起伏的大戲。他前半生是“戰神”,憑著勇氣和謀略,報了父仇,建立了後唐,把“複仇劇本”演到了極致;可後半生卻成了“戲精”,沉迷唱戲,寵信戲子,疏遠賢臣,最後把自己的江山和性命都“演”沒了。
參考《舊五代史·莊宗紀》《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資治通鑒》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